探测器拍摄到冥王星地表,有一个神秘物体在移动,它会是什么?
对于冥王星,相信朋友们不会陌生,它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这一,也是人类在太阳系中可观测到的最远行星。可是在2006年,天文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科学家重新定义了行星的入选标准,在新的标准之下,冥王星只能算是一颗矮行星,于是它被踢出了行星之列。
从此,太阳系由原来的九大行星变为了八大行星。虽然冥王星失去了行星的身份,但是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和重视却丝毫没有减弱。要知道,它可是人类可观测到的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第一颗矮行星。
我们都知道,太阳系边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盲区,由于人类科技的限制,再加上太阳系边缘本来接收到的太阳光线就非常弱,所以那里非常黑暗。而且太阳系边缘带有一个非常神秘的,环绕太阳系的柯伊伯带。
整个柯伊伯带就像一个光环将内星系包围其中,那里有着数不尽的小行星以及各种天体碎片组成。而我们在地球上通过天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这里的唯一一个天体就是冥王星。研究探索冥王星的奥秘有助于我们对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有更多的了解。
就在2006年冥王星失去行星身份的那一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它的任务就是探测冥王星,冥卫一等柯伊伯带天体。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人造飞行物体,它飞越月亮绕地球轨道不用九个小时,到达木星引力区只需13个月时间。
结过9年多的飞行,新地平线号终于到达冥王星轨道,这个时候开始了对冥王星的一系列探测活动。新地平线号先是拍摄了一张冥王星全貌照片,然后将其发回地球,这是人类首次看到冥王星的真面目。在后来不断传输回来的照片中,科学家对冥王星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在这张照片中,有一个神秘的物体在冥王星地表上移动。而且从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物体移动过程中后面留下的痕迹。探测器拍摄到冥王星地表上的这个神秘的移动物体会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巨型生物。
要知道,能够被探测器从轨道上拍摄到的物体,它必然是非常大的,如果这是一个生物,那它的体积可就非常大了。那这个物体真的是一个生命体吗?普通的吃瓜群众看到这样的照片,估计都会认为那是一个巨型的生命体。
可是只要是对冥王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明白,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虽然过去我们对冥王星不怎么了解,但是也知道那是一个温度非常低的星球。太阳系边缘地带是太阳光非常弱的区域,那里能够得到的太阳能量非常少,所以每一个星球基本都冷冻天体。
通过新地平线号的探测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冥王星的表面温度低到了零下229摄氏度,在这样的超低温下,即使是冰点很低的氮气也会结冰,没有生命能够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生存。而且通过探测发现,冥王星还是一个富氮星球,有着大量的氮存在。
只不过由于温度实在是太低,它上面的氮气都凝固成冰,覆盖在冥王星表面。而探测器观测到的那个移动的物体,大概率只是表面的一座小冰山,它的移动轨道有可能也是因为拍摄的角度,太阳光照片的角度等综合因素下的结果。并不是什么巨型的生物。
事实上,由于拍摄角度,太阳照射角度等因素,探测器经常拍摄到一些类似于生命体的物体,比如火星探测器拍摄的大量火星照片中,有一些呈现出来的东西就非常类似于生命体,让不少的人们还以为火星有复杂生命存在。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火星上面的岩石。
通过探测器传回来的冥王星照片,我们还发现冥王星存在很多酷似细胞的地貌,它们密密麻麻分布在表面。这样的奇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其实也是氮的变化,虽然冥王星地表温度低到零下229摄氏度,但是冥王星内部可同样存在地质活动,有地热能的存在。
内部的热源不断向地表渗透,接近热量的固态氮会获得更大的浮力,然后就整块都浮起来。这个时候又会遇到表面的冷空气,然后又会向下凹进去,就这样形成了冥王星地表凹凸有致,酷似细胞的特殊自然地貌。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对冥王星非常少的一些了解,想要真正对冥王星有全面的认知,我们还是需要探测器能够着陆在表面,进行长久的移动探测。我们对火星的了解之所以比较全面,就是因为有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不断移动探测。
轨道探测器虽然强大,观测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它只能够让我们对一颗星球的整体地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只能依靠登陆探测器。只不过,想要登陆冥王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还无法真正做到。
之所以无法做到,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冥王星表面的温度非常低,而且还有固态氮分布在其表面。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探测器很难抵挡这种超低温的复杂环境,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讯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探测器想要成功登陆一颗星球,还是需要地球这边的指令操控。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地球这边要进行各种指令的调节调度,才能够让成功率更高一些。即使如此,人类的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的概率仍然只有50%多一点。而信号从地球到火星,平均大概率只需要10分钟左右,可如果是冥王星,地球的指令信号要传输过去,那需要10多个小时。
如果是轨道探测器,这个时间没有什么问题,可如果是要登陆冥王星,这个传输时间就太长了,一旦探测器那边出现了问题或者登陆的位置需要变动,地球这边的信息无法及时发送过去,从而导致最后的着陆失败。所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探测器想要冥王星成功着陆,成功率会非常低,所以现在只能是进行轨道探测。
如果在未来,人类的科技更进一步,有了更强的抗低温探测器以及更强大的宇宙通讯技术,那么探测器登陆冥王星进行探测研究是必然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对冥王星就会有更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或许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在冥王星有新的重大发现,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