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沉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其实,教科书中记载的并非都是真相
2015年,考古人员在“丹东一号”水下打捞出了120多件文物。之后,随着这批文物的重见天日,这艘沉船的谜团也在被渐渐解开。
通过详实的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考古专家们初步判断:其身份为清代北洋水师的致远舰。121年前,这艘军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抗击日本舰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全舰沉没,甚至,连主帅邓世昌都在此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所以,此次打捞,再次激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沉痛回忆。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但是,“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节选自《爱国将领邓世昌》这篇课文,已经被收录到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
这篇文章认为,当时的致远舰是被鱼雷击中导致爆炸,最终才沉没的。与此观点比较一致的则是日方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的记载: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使得这艘军舰立即沉没。
在这段记载中,也可以看出致远舰是遭受到了鱼雷袭击,最终沉没于海中。
然而,同是日本的官方史料,日方浅野正恭的《日清海战史》则对“致远”舰的沉没记载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一边游击队与“致远”战,“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时过境迁,距离致远舰沉船已经120多年了,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法彻底还原了。虽然,历史已经走远,但是,那个与战舰共存亡的将领,依然让我们深感敬畏。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反抗,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反抗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120多年前,我们一无所有,都可以愤然抵抗,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不是那个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始终是中国所有国人的箴言,无论是哪种势力,只要敢侵犯我大中华的权益,我们一定反抗到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