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村,2002年登上春晚舞台后销声匿迹,18年过去了他去哪了?
进入了千禧年间,正是情景喜剧集中爆发的年代。不论是《闲人马大姐》,还是《炊事班的故事》都成为了当时家家必看的神剧,2005年更有《武林外传》火了半边天,直到今天它还是一代人吃饭必看的经典。
但有一部剧除了大受欢迎,更是揭开了东北黑土地的神秘面纱,这部剧正是《东北一家人》。
而一首口号式的片头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更是让东北人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好感度直线上升。从某些方面讲来,这是影视剧意料之外的惊喜,而这个“惊喜”的制作者,便是雪村。
有人说他和张震、赵英俊、赵本山的外表似乎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这些人中,和赵英俊貌似更像一些。
无论性格上的“刚”,还是音乐上的造诣。雪村的性格却显得更“各色”一点。
雪村1969年出生在辽宁。从小就被父母“扔”在老家,儿时的记忆只有一个字“冷”字。按照雪村的描述,小时候环境又冷,吃还吃不饱。
因此,童年时,雪村就一直病殃殃的,期间还住过4年多的医院,找过10几位专家也没有确诊到底得的什么病。
直到“野蛮生长”到9岁,才被父母从老家接到身边。
他父亲是编剧兼音乐人,时至今日,被人口口相传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这首歌,就是出自于他的父亲。
其实很早的时候,雪村就想以“星二代”的名义混一混艺术圈。
有一次借着他爸妈的关系参加了一档节目之后,和主办方吃饭的时候,被一个喝醉的摄影师当着众人的面对雪村破口大骂。
自打这时候开始,雪村再也没与外界提过他父母的名字,也不再想靠“星二代”的光环混圈了。后来在他的自传中,也没有提过父亲的名字。
上小学时,雪村就跳过级,后来考上了名牌中学,高考后又顺利的考上了北大的德语系。
当初为什么选择德语系,照他的说法是想要更好的了解德国,比如贝多芬,黑格尔,歌德。
但读到大二还是大三,就连他自己都忘了,然后中途就退学了。
对于连北大学历都不在乎的狠人雪村,退学的原因雪村也没有明确说过。让人不禁想起了“北大还行”撒贝宁,虽然最后只拿到了肄业证书。
雪村的聪明,也是遗传了父母,对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以至于从小父母就给他报了很多课外班,什么钢琴、绘画,还有和他外表反差极大的琵琶。虽然与他最不符,却是他学了10年的乐器。
雪村曾在一档节目中,还展示了这项技能,现场弹了一段《十面埋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肄业之后,雪村就开始找工作,可工作找得快,没得也快。
之后,雪村去《北京青年报》当了实习记者。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他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耳朵上别着笔,嘴里还叼着烟。
虽然形象很散漫,但是心中依然怀揣着伟大的记者梦。
当梦想近在咫尺的时候,他又被摇骰子给耽误了。
当时《北京青年报》的地址还在朝阳小学的地下室,一有空就玩。就这么一直玩了几个月,终于被爱打小报告的同事举报。
第二天雪村就把工作给“摇”没了,心里虽然委屈,可领导并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
雪村从报社出来之后又找到一家台湾公司,主要就是卖山寨货。刚开始和老板说的好好的,工资一个月给800,雪村还挺高兴。
结果到了发工资的时候,雪村到手只有90多块钱,有零有整。一气之下雪村离开了抠门的台湾公司,雪村又失业了。
但他毕竟是个学霸,他又承包了一家报纸上的版面,将一部分版面出租售给需要的人,就这样雪村赚了2万多块钱。
1991年的2万多块钱,在那个年代,一定是个有钱人。但雪村并不想继续挣这种看人脸色的钱,他觉得自己的自尊被践踏,于是他琢磨着用这笔钱创业当老板。
之后,雪村先去南方做了考察,但这些钱却为自己的鲁莽付之东流了。这趟考察之后,钱没了,梦碎了。
1995年,一场车祸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他不小心撞上了路边一辆崭新的本田轿车,后来车主来了,看着车祸现场不仅没生气,反而问起肇事者有没有受伤,然后车主忽然问:“想做音乐吗?”
后来他才反应过来,原来开车的人是戴军,就是那位靠一首《阿莲》火了半边天的主持人。
那天二人分开以后,雪村一个人在心里盘算了许久,最终还是找上了戴军,并通过他的介绍顺利进入了“大藏文化”。
面试那天他和老总说:“我想试着用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做些东西,不管在这个圈子里有没有发展,只要让我学到东西就行。
雪村在音乐这条路上最感谢2个人,一个是戴军,一个是《人民音乐》的编辑金兆均,就这样,雪村的第一首歌《梅》问世了。
雪村靠着《梅》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因为编曲极度复杂且调子很高,公司求了许多当时有名的歌手,才找到一个能够驾驭这首歌的人。
唱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的孙国庆。因为歌曲难度太大,孙国庆进了六回录音棚才把歌录好,过程很费劲,好在反响还不错。再配上由央视投资拍摄的MTV,《梅》一下子就出名了。凭此雪村和北京京文唱片公司成功签约。
那是1995年,华语乐坛的最后兴起年代,雪村在《梅》之后,就爱上了“音乐评书”,那些年他写了不少歌,但全部石沉大海。公司不支持,雪村只能自己拿钱制作。但四处碰壁。而被多家公司不认可的歌正是《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雪村很感激英达,因为在最投无路时,是他给了自己一个的机会。
那一年,英达的《新七十二家房客》开拍,他预备找大藏文化合作主题曲,而公司就把雪村推荐给了他。俩人挺投机,聊了两句,便开始了此后长达10年的合作。
有一天,英达忽然找到雪村说:“你有首歌叫什么东北人,我觉得挺好的。”
雪村高兴的说:“您要觉得这歌有意思,能不能把它当片头,合作了这么些年,您老也让我占点便宜?“
英达想了想,点点头说:“行,那就当片头吧。”一句话,所有东北人就都成了“活雷锋”。
雪村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网络歌手,他的那首《东北人》就是靠着flash动画大火的,那年他32岁。
因为这首歌,他出了名、拿了奖、2002年甚至还上了春晚。
很多人都只知道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一首歌,但此时,他又已经开始在评书音乐上玩起了新花样儿。
音乐不仅有搞笑的,也有批判性的。歌写了不少,但听过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写的太现实,歌词也有些讽刺。
从2001年到2009年这8个年头里,雪村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思想超前的“神曲”,而现在那些嘻哈说唱之类的歌手,大部分都是雪村玩过的。
雪村的音乐评书中,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内容本质都是生活中的真事,琐事,普通人的事。
乐坛消失多年,原本以为雪村早已退圈,但仔细一看原来他还在圈里,只是他将精力全都放在了影视作品上,从拍电影到自己导电影。
2014年开始,雪村自导自演的悬疑喜剧片《卧龙岗》被吐槽,不少人称豆瓣竟然不能打0分。
网友的评价,雪村显然可以接受,但他却不以为然,“我拍我的,你爱看就看!”
直到2019年,雪村依然活跃在荧屏中,只不过很多人已经不再关注他了。只因他那张“得罪”人的嘴,要么不说话,要么出口就“伤人”。
如今雪村几乎已经消失匿迹。最近一次,也是在2014年的时候。
2008年,雪村娶了一位小10多岁的娇妻之后,依旧十分低调,正如他曾说:“我挺好的,不劳您惦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