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反制!中国不会退却、眨眼!中方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0年7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通知美国驻华使馆,中方决定撤销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并对该总领事馆停止一切业务和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及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严重破坏中美关系。
中方上述举措是对美方无理行径的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符合外交惯例。
中美之间出现目前的局面,是中方不愿看到的,责任完全在美方。我们再次敦促美方立即撤销有关错误决定,为两国关系重归正常创造必要条件。
月24日,中国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以对美国此前要求关停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进行对等反制。分析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作为反制目标,“外交尊严对等”是第一核心原则,亦同时体现出中方仍致力于管控中美分歧的信号。专家同时提醒称,中美互相关停领事馆后,未来三个月将成为两国关系最具挑战的时期,出现“高度不可预测性事件”的几率增大。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2020年7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通知美国驻华使馆,中方决定撤销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并对该总领事馆停止一切业务和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外交部表示,中方上述举措是对美方此前突然要求中方关闭休斯敦总领馆这一无理行径的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符合外交惯例。
7月21日,美国突然要求中国在72小时内关闭其在得州休斯敦的总领馆。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过去两天中数次表示,这是美方单方面对中方发起的政治挑衅,中方必将做出正当且必要反应。舆论普遍认为,关停领馆是中美两国紧张关系升级的最新迹象。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资料图)
复旦大学美国问题专家沈逸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等关闭成都领馆的举动,向美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无意主动破坏中美关系,但对于美国的出格举动,中国一定会坚决反制。他强调,外交的第一核心原则即尊严对等。如果对方有动作而自身没有,就会导致“一步退,步步退”的被动局面,所以对等反制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在中国大陆共有五所领事馆,分别位于广州、上海、沈阳、成都和武汉。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于1985年设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覆盖地区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重庆。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后,愤怒的中国民众曾包围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进行强烈抗议。此外,前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曾在2012年初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此前,有媒体猜测称,中国将关闭美国驻武汉总领馆作为对美国关闭休斯敦总领馆的反制。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疫情原因,美国部分驻武汉领馆的工作人员尚未返回。如关闭美驻武汉总领馆,不足以“对等回应美国前所未有的政治挑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选择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作为反制目标,同时传递出中国仍致力于“管控中美分歧”的信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美国的所有驻华使领馆中,成都总领馆的业务量和面对区域是相对较少的,且其涉及地区的美国公民和企业相对有限。
他认为,这意味着成都领馆在关闭后对限制中美人员正常交流和中美实际关系影响较小。这和美国选择规模较小的中国驻休斯敦领馆相应,也说明中方仍在本着“管控分歧”的思路处理此事,尽量试图使中美紧张不至在短时间剧烈升级。
中美互相关闭领馆的举动将对两国关系走向带来哪些影响?在美国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馆后,美国媒体已开始讨论“中国驻旧金山领馆是否也会被要求关闭”,舆论认为,两国紧张局势不排除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尤其在美国大选前夕,中美间出现“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比以往增大。
对此,李海东认为,特朗普应对选战的策略已日渐清晰,即通过制造美国国内分裂和国际对抗以争取支持,把美国国家命运和其个人权力增长绑在了同一条绳子上。这十分危险,也意味着他可能因国内选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其中包括挑起军事争端与冲突,以拉高支持率。
这名美国事务学者强调,鉴于这一背景,未来三个月将成为中美关系最具挑战性的时期,有可能出现“高度不可预测性事件”。
与此同时,美国学者有关“中美军事冲突概率上升”的声音近期也开始增多。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不久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曾判断,中美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他判断冲突可能发生在南海或台海地区,很可能由一件小事引发,但“摩擦可能很快升级”。他警告称,必须避免这样的重大风险,否则这将对全人类“造成灾难性打击”。
不过,沈逸认为,互相关闭领馆和驱逐外交人员,是大国战略博弈的一种常规手段。历史上有过很多先例,中美之前也发生过外交领域更严重的事件,即直接降级外交关系,这比驱逐外交人员更严重。互相关闭领馆和驱逐外交人员会导致两国外交间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也会导致各种不确定性陡升,但也可能最终仅停留在“吐口水”的层面。
而对于后续美国关闭中国驻旧金山领馆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从服务竞选的角度看,其他几个中国领馆均在民主党州,在这些地方对中国发难,特朗普收益较小。但如从对抗中国的角度,关闭更多使领馆并非不可能。对此,中国可考虑以缩减美国在华外交人员作为反制,尤其在香港以外交身份为掩护的情报人员。
“对于接下来美国可能做出的一系列动作,中国既不可能畏缩后退,也不会热血上头不计后果”,沈逸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表示,中国此时可把美国人对中国的策略还给美国,即“把美国政府和少数政客,同美国人民区分开,同中美经贸往来与正常交流间区分开。”他认为,中国政府与中国民众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本届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关系却已非常脆弱。
“总之,这段时间将是极其考验中国战略定力、战略意志和战略智慧的时期。”这名国际关系学者强调,中国在见招拆招的同时,在大局上不回应美国的对抗意图,不改变既定发展方向与道路,“这一点不应犹豫,而坚定这一点也会让试图逼中国‘内卷化’的美国更加焦虑”。
中国的态度很简单,只要是恶意的挑衅,我们会一律怼回去。
中国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撤销对该总领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这是对美国日前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的对等反制。我们相信,在中国没有人愿意看到中美关系“自由落体式下坠”,但是中方的这次对等反制显示了我们不会在重大是非上任凭美方滥作定义,胡作非为。为守底线,中方不会退却、眨眼。
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中美互相关闭对方领事馆的局面令人遗憾,但是中国社会一定会坚决支持国家采取这一报复行动,因为美方严重挑衅在先,中方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对等反制是大国关系的规定动作,是中国国家意志必须有的标识,我们别无选择。
倒退几年,不仅中国人,连美国人中恐怕也没有谁能够想象到中美之间会发生今天这一幕。美国与中国发生了悲剧性的互动,而制造这种悲剧性方向的无疑是华盛顿。
两年多前,美方悍然发动对华贸易战,全世界都看到美国有一股政治势力要从根本上颠覆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良性中美关系,试图把两国推向“脱钩”和“新冷战”。国务卿蓬佩奥就在几个小时前刚刚宣告从尼克松时代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要求换一种方式对抗中国。
蓬佩奥发表演讲(视频截图)
这一届美国政府几乎是开着推土机来野蛮拆除中美关系大厦的。他们将中美贸易政治化,同时将教育合作等各种人文交流政治化。无数在美中国留学生被怀疑是中国“间谍”,已有多名中国学者在美遭到迫害。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中国媒体在美机构被强令登记为“外国使团”。中国从外交人员到记者,再到普通学生在美国的工作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剧变,这一切通向了美国对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的下手。
中国迄今为止一直是中美关系恶化的被动方。贸易战是美国开打的,中国被迫应战。在针对具体机构和个人的制裁方面,美国更是耀武扬威,逼着中方进行回击。我们几乎可以怀疑,美国的联邦机构在开展找中国麻烦、破坏美中关系的竞赛,美国对华关系的整体氛围遭到了毒化。
中国社会至今没有放弃尽量不让中美关系过快恶化的努力,中国高级官员中没有一个人对美国进行过全面的政治否定,他们中也没有谁有“反美”的标识。换句话说,中国官员中没有像蓬佩奥那样公开反华的反美人物,当他们批评美国时,全是针对两国发生的冲突就事论事。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反对与美国打“新冷战”,对外开放的意识在这个国家深入人心。
毫无疑问,美方在以他们不断变本加厉的反华行为逼中国还手,中方可以说面临两难选择:不还手将被视为软弱,这将导致一系列后果,严重危害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每一次都对等反制,则会让中美越打越远,加速中美“脱钩”,导致战略风险节节攀升。
然而很多时候美方其实在把中国的两难选择变成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必须开展对等反制。就像这次中国必须关闭美国的一个驻华总领馆,这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使然,也是必须捍卫规则的人类共同利益使然。
我们想明确说,中方没有与美方互相升级关闭领馆冲突的意愿,但是中方的这种态度是一种政治理性而非胆怯。互关领馆与贸易战不同,美方谈不上有任何优势,双方高度均势,只要美方觉着他们打得起,中方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奉陪得起。
善意可不意味着软弱,它的背后恰恰是坚定和磊落。如果美方暴躁地再关闭中国在其国内别处的领馆,中方必会冷静而坚决地跟进,关闭美国在中国其他地方相同数量的领馆。
华盛顿总认为自己的意志最坚定,最敢说敢做,这是天大的误判,一个国家坚定与否取决于事情离它的核心利益有多近。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美国主动先关中国驻美领馆的意志要做到很坚定,肯定没有中国报复性关闭美国驻华领馆做到同样坚定更容易,因为前者是挑衅,后者是对自我权利的捍卫。所以我们要奉劝美方莫抱压服中国的幻想,不发怒的中国恰恰是最有韧性的。
中国可不会管美方对华挑衅是否是出于竞选需求的临时表演,那是美方内部需要掰扯的。中国的态度很简单,只要是恶意的挑衅,我们会一律怼回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