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像极了腐朽的“大清”
7月22日下午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说美国政府悍然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总领事馆撤走,并且只有72小时的时间。
要知道,我们驻休斯顿的领馆是中美建交后在美国的第一个总领事馆。
之前尽管美国疫情甩锅中国,撕毁贸易协定,打压华为等中企,煽动仇华情绪,但起码的外交关系还是要维持的。
美国人现在这举动,是连最起码的沟通都不要了?中美直接脱钩?
推特网友也是一片惊诧,甚至有人认为断外交关系就意味着双方走到了战争边缘。
更可怕的是,因为懂王和蓬佩奥天天在那里甩锅我们,我们的驻美使馆最近收到了炸弹和死亡威胁。
这都2020年了,他们还要用炸弹威胁中国大使?堂堂一个大国,尽搞些下三滥的玩意。
不得不说,看最近美国的状态,真的让人心生感慨,虽然美国的做法一向都很帝国主义,但在二战和冷战时期,因为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美国精英还有进取精神,愿意学一些社会主义的优点改进自己。
但失去了对手之后,美国固步自封,堕落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现在的美国仿佛进入了更年期,敏感、自卑又自负,不要说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中国了,不自己骗自己都做不到,傲慢到了骨子里。
美国人现在睁眼看世界的能力,甚至都远不如他们七八十年前的先辈,从头到脚都透露一股子大清的腐朽气味。
1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胜利后,没过几天,延安的联政宣传队就排演了一出还原“诺曼底登陆”胜利的戏剧。
那时候延安条件不咋样,但是每个演员都很认真,非常努力地在还原战争双方,比如头戴大檐帽,站在“船上”手拄军刀的,是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
有几位小演员手举着纸糊的“大西洋堡垒”的牌子,讽刺当时纳粹德国在诺曼底设置的“大西洋壁垒”防线,绝望的表情非常到位。
有几位小演员手举着纸糊的“大西洋堡垒”的牌子,讽刺当时纳粹德国在诺曼底设置的“大西洋壁垒”防线,绝望的表情非常到位。
虽然整场戏道具都很简陋,但是气氛烘托得十分到位,可见当时大家虽然远在延安,但对欧洲战场的具体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里,根据地条件很差,八路军战士们都是一群土老帽。
但实际上,要说物质条件,那也许根据地的确是比不上国民党的中心城市,但要说普通战士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的丰富程度,共产党这边绝对是完爆国民党。
记录下这一切的,其中有很多就是从西方不远万里来到根据地的外国友人,好几个都是美国人,比如著名的埃德加·斯诺。
在他们的镜头和文字下,你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
延安早在1936的时候,就建立了许多简易阅读站,有很多报纸和书刊。
让美国人感到惊奇的是,在陕北的红军战士虽然有相当数量不识字,但每一个战士都在想方设法学习文化知识,限于场地有限,多数时候,战士们都是在室外进行简要的培训。
要知道,那时候谁也不知道革命的前途如何,又是在战时状态,说不定今天你人还在,明天就被国民党军杀害了。
但他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坚持学习。能拿得起枪杆子,也要拿得起笔杆子。
虽然战士们的识字率低,许多宣传文字甚至都得用拼音(韦氏拼音)进行了注释,但这丝毫不影响红军学习专业的军事战术知识,了解国际战略。
斯诺去保安参观红军大学的时候,给大学学员们讲“英美政策”,结果他发现这些学生们对世界的了解程度超乎想象,学员们提的问题很多他都答不上来。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虽然红军装备极端简陋,许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见到航母,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当时世界先进的海军装备知识。
根据近些年发现的资料,早在30年代末的延安,红军就开始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器做成宣传挂图向战士们普及。
其中包括战列舰、列车炮、坦克、探照灯,甚至还有潜水艇和航母。
而且,这些图片都不是随心所欲画上去的想象图,都是经过精心准确的绘制,甚至还有准确的剖面图,使用方法示意图等。
比如,挂图上的航母就是美国当时最强大的列克星敦级装甲航空母舰及兰利号航母。
红军中进行教育时大量使用挂图,其中有些图片颇为精美,而且不仅是宣传挂图,一些最先进兵器都有相当准确的剖面图,使用方法示意图等,还有防备毒气的方法等内容。
学习只是一部分,体育锻炼也少不了。
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一直都是坚持要有文化娱乐活动的,所以他们设法从国统区购买了大量体育器材和设备。
每天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闲暇时,他们还会在开阔的场地打篮球、打乒乓球,乃至网球,马球,等等等等。
(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打篮球)
学习只是一部分,体育锻炼也少不了。
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一直都是坚持要有文化娱乐活动的,所以他们设法从国统区购买了大量体育器材和设备。
每天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闲暇时,他们还会在开阔的场地打篮球、打乒乓球,乃至网球,马球,等等等等。
(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打篮球)
(白修德)
1942年,河南大饥荒,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300万人流离失所。
更可怕的是,这消息被压了下去——唯一一个报道此事的重庆《大公报》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刊三天。
白修德得知之后,决定亲自去一趟河南看看。
一路上,白修德看到了一幕幕令他终身难忘的惨绝景象:狗在路旁啃着人的尸体,农民在夜幕的掩护中寻找死人身上的肉吃。无尽的废弃村庄,乞丐汇聚在每一个城门口,弃婴在每一条道路上嚎哭和死去。
一个妇女试图吃掉她的小女儿,婴孩身上的肉被送到公堂作证据。官府指控她杀了孩子并吃了她的肉。她辩解说是孩子饿死在先。
这些人间惨剧都被白修德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下来,并在不久后发表在《时代》周刊上,震惊了全世界。
讽刺的是,在白修德离开郑州之前,河南的官员还设宴招待他们,菜肴异常丰盛:有两个汤,有辣藕片、胡椒鸡、荸荠炒牛肉,还有春卷、热蒸馍、米饭、豆腐、鸡和鱼,最后,“我们还吃了3个霜糖饼”。
白修德事后回忆称:“这是我平生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席菜。”
消息出来了,蒋委员长大为震怒,但是碍于白修德是美国记者,又不能把他怎么样,最后只能把郑州电台台长枪毙了泄愤,因为白修德发给《时代》周刊的国际电报是从郑州电台发出去的。
其实,在当时的中国,白修德在河南看到的中国人,才是普遍情况——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教育,活得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没有理想,没有追求。
《阿Q正传》里的阿Q,就是当时中国普通人最普遍的形象。
自从斯诺访问保安后,西方有好几年的时间,访问“红色中国”是一种热潮,史沫特莱、厄尔·里夫、韦尔斯、贝特兰等人都相继造访过延安。
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发现,在红军根据地生活的那群人,自信、乐观、有学识,满怀革命的激情与理想,与另一边沉迷在抽大烟、赌博、逛窑子中的兵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任何一个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会感觉出来,红色根据地里的那群中国人,才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2
新中国建立过程中最伟大的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武装革命,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革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