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衰败是杨贵妃红颜之祸吗?其实早已注定……
玄宗上位后,改年号为开元,励精图治,知人善用,自此开启了大唐荣耀的巅峰。
但是到天宝年间,却翻天覆地,从「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到「自天宝已还,小人道长」
万邦来朝威震四海的泱泱大国,唐朝成为了玄宗最为骄傲的资本,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大唐王朝,随着年纪渐长,玄宗也习惯了这样的太平日子,逐渐麻痹了作为统治者的敏锐嗅觉,懈怠政事,贪图享乐。
我大权独揽25年,谁与争锋?早年我那么辛苦,现在该我好好犒劳自己一把了。
于是,将唐太宗那句遗训忘得一干二净。
“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
只知道玩弄权术和溜须拍马的李林甫「善伺上意,投其所好」被玄宗提拔成了宰相,文采斐然,坚持原则的张九龄反而被玄宗听信谗言逐出朝廷。
除了君王最为忌讳的“亲小人,远贤臣”,还有“玩物丧志”。
玄宗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音律。长相出众擅长琵琶歌舞的儿媳妇杨玉环就这样被他强夺收入后宫,册封为“贵妃”,沉迷于享乐的安逸生活里。
唐玄宗日渐堕落,荒废朝政,上行下效,骄奢之风盛行。
得意满满的玄宗为了尽情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将大权交给了妒贤嫉能的李林甫,将君臣制衡之道已然忘光。
那些能力出众的贤臣一个个落得个被李林甫迫害的凄凉下场。
只是李林甫虽是奸臣但也有些本事,尚且能维持住唐朝的平稳。等到能力远不如李林甫的杨国忠继任后,根本无法维持诸多隐患深藏的大唐帝国,身兼要职却对政事敷衍了事,还不忘鱼肉百姓,收敛民财。
擅长阿谀奉承的安禄山,深受宠信的同时身居要职,把持着大唐三分之一的精锐,面对唐朝如此纵情享乐的状态,自然而然的滋生了野心,最后催生了安史之乱。
世人总喜欢将安史之乱的根源归结于杨玉环的“红颜之祸”,在封建王朝,一个弱女子何尝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假如不是杨玉环,说不定还是有“李玉环”“张玉环”的出现。
只是,泡在繁荣蜜罐子几十年后的玄宗,远大志向早已经被太平盛世消磨殆尽了,面对安史之乱是手忙脚乱的出击迎敌,后面又是慌不择路的弃都西逃。
玄宗已然不复当年。
总结
唐玄宗的不幸就在于,堪称明君典范的统治却在后期将自己的功成名就毁于一旦,导致自己高龄受辱,唐王朝和唐朝百姓饱受人间疾苦,所以后世有时也会痛惜说上一句:“早死几年何至于此”这样一来,在位期间留下的大窟窿直接会被大众推卸给继位者,自己也不用背负骂名了。
但是我们却忽略掉了,是人都有生老病死,我们常人老了无论精力还是头脑都大不如前,再贤明的君王也是如此。
虽然少了些战争才有的大格局,却将权谋玩得炉火纯青,可惜也败在这点上,身处历史节点的人是无法预测以后的状态的。
爱妃,朕批奏折累了,来一起吃个荔枝吧。
唐玄宗享年78岁,若如唐太宗般英年早逝,何尝不是一代一位极致出色的君王呢?
要是没有唐玄宗,大唐盛世的繁华未必能有如此流光溢彩了。
正因为唐朝历史上有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大唐,才是大唐。
要是没有唐玄宗,大唐盛世的繁华未必能有如此流光溢彩了。
正因为唐朝历史上有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大唐,才是大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