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突然举行大阅兵高潮迭起 金正恩握在手里的“终极大招”亮相
昨天,咱们简单谈了在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由金正恩将军首次公开宣布的朝鲜人民军海军核潜艇研发状态与建造计划,看起来,仿佛要为自己的“核动力潜艇计划”做一个“注解”。此外,朝鲜方面的惊人操作还没有结束:昨天夜间、今天凌晨,朝鲜劳动党继上次为庆祝劳动党成立七十五周年而首次在夜间举办阅兵式后,再度在夜间举办了纪念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阅兵式。
阅兵式上笑容满面的金正恩将军(图源:朝中社)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画面看,此次阅兵式同样由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朝鲜人民军元帅朴正天主持,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长、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朝鲜劳动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元帅李炳哲参加。朝鲜人民军受阅部队与上次劳动党成立七十五周年阅兵式没有太大区别,在分列式环节同样包括了纪念方队、人民军徒步方队、坦克与装甲车辆方队、各型号战术与战略导弹方队与空中受阅梯队等。
“艾布拉姆思密达”又出场亮相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阅兵式中亮相、曾经引起极大轰动的、估计装备“汉城-柳京守第105坦克师团”的“艾布拉姆思密达”型主战坦克再度出场,且总体技术构型从照片上看,与上次阅兵式没有太大差别,难道该型坦克真的已经初步定型了?
大口径杀器
当然,在阅兵式上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隶属于朝鲜人民军战略军火星炮兵部队、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炮兵局直属的总部预备第518炮兵师团的那堆口径大小不一的“大杀器”。不过由于这些“大杀器”在上一次阅兵式中也都算是熟面孔了,大家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倒是放在某型拖车底盘上出来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再度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根据前方传来的消息,不少大佬证明该型潜射弹道导弹上标注的型号为“北极星-5”,也就是说,继上次劳动党成立七十五周年阅兵式拉出来“北极星-4A”型潜射弹道导弹后,朝鲜人民军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又拉出来一型潜射弹道导弹。
此次阅兵亮相的“北极星-5”型潜射导弹
那么,咱们应该怎样认知朝鲜人民军这“接二连三的惊喜”,这个再度横空出世的“北极星-5”型潜射弹道导弹到底具备怎样的技术水准,又代表了朝鲜人民军战略部队在潜射弹道导弹研发上怎样的技术路线呢?
如何认识朝鲜
“接二连三的惊喜”
咱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好了,大伊万认为,朝鲜这“接二连三”的惊喜,搞得未免过于频繁了一些,虽然可能有朝鲜国内政治需求的考虑,但“惊喜”太多了那就过犹不及了,当心搞到最后被大家觉得您这“赢麻了”。
很简单,即使是从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更新换代的角度来说,朝鲜最近几年走得也未免“太快了一些”:从2014年才传出第一代潜射固体弹道导弹“北极星-1”开始试射的消息,短短两三年时间完成了12次发射试验,随后就过渡到了2017年2月份开始的“北极星-2”型陆基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中了。
“北极星-1”潜射弹道导弹
相比较各方面性能都相对较差的“北极星-1”,堪称“潜弹上岸”的“北极星-2”可能首次验证了大弹体、高性能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或复合材料壳体等技术,在朝鲜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中具备“承上启下”的意义。
“北极星-2”弹道导弹
在“北极星-2”项目推进的同时,朝鲜还在推进“北极星-3”型潜射弹道导弹,并能够确认在2019年10月实施了第一次成功的试射,相比极不成熟的“北极星-1”,可以确认“北极星-3”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准,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我军的JL-1型潜射弹道导弹,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
首次实施发射的“北极星-3”,可以看到导弹抛掉大底、在空中点火的细节
但是,接下来朝鲜的潜射弹道导弹项目就有点“鬼畜”的意味了:一方面,是朝鲜继“北极星-3”试验后全面停止的潜射弹道导弹试验工作,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朝鲜在各型号战术、战略导弹的试验上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暂不清楚是出于政治与国际外交考量,还是技术上遭遇了瓶颈;另一方面,却是朝鲜在两次阅兵式上展出了两型不同于“北极星-3”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包括去年10月10日凌晨展出的“北极星-4A”和今年1月15日展出的“北极星-5”。
“北极星-4A”潜射弹道导弹
最鬼畜的是,尽管朝鲜的潜射弹道导弹型号拉出来的越来越多、“北极星”系列已经有了1号、3号、4号(否则不可能有“4A”)、4A号,现在又来了一个5号。但在这么多型号中,后面三个型号(包括一个可能存在的4号)从来没有实施试射的报道,也从来没有任何侧面信息、研发计划能证明这三个型号确实存在并研发过分系统。故而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想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潜射弹道导弹型号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大伊万认为未必靠谱不说,在无法证明这些型号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当心适得其反。
“北极星”系列的战术性能
不过,既然现在人民军已经把“北极星-5”型潜射弹道导弹拉出来了,即使该型潜射弹道导弹尚未实施过试射、距离实现初步作战能力更是差距甚远,但作为一型有了实弹的潜射弹道导弹,咱们对于“北极星-3”到“北极星-5”的技术性能还是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就着现有的材料做做分析的。大伊万认为,以朝鲜在“北极星-3”型潜射弹道导弹试射中体现出的技术水平来看,朝鲜的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相比朝鲜这个国家而言),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020年10月10日展出的“北极星-4A”,乍一看和“北极星-5”区别不大
首先是弹体设计水平相对较高,从“北极星-3”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画面来看,该弹外形与我军列装的JL-2型潜射弹道导弹、俄罗斯的R-30“圆锥”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较为类似,弹体短粗、头部圆钝,但由于没有更多的出水画面故而无法判断该弹是否采用了“双头罩”设计,不过可以看出“北极星-3”采用了类似于JL-2的主动气泡发生装置,用来减少水压与海流对弹体结构的应力破坏。此外,在火箭发动机上,“北极星-3”已经用上了可以有效降低结构重量与提高控制效率的喷管柔性摆动技术,同样体现出了很高的技术水准。而从“北极星-4A”和“北极星-5”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设计来看,这两种潜射弹延续了在“北极星-3”上完全成熟的设计,可以被认为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降低研发难度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金正恩将军视察朝鲜海军某型导弹潜艇,隐约可见其“龟背”结构
其次是全弹技术性能不会太差,从“北极星-3”型潜射弹的试射数据来看,该弹在2019年10月10日实施的试射中采取了高弹道试射模式,最大弹道高约为910千米,弹头再入点距离发射点的地面投影距离450千米,换算之后,在携带1吨重弹头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弹的射程可以达到2000千米左右,接近甚至超过了我军的JL-1型潜射导弹;而从“北极星-4A”和“北极星-5”的技术性能看,根据拖车长度估算,这两款导弹的全弹长度都超过了10米,直径可能在1.5米到1.8米之间,从外形看已经比“北极星”和“火星-10”早期的参考对象、苏联红海军于1972年开始服役的4K10(系统编号为著名的R-27)“塞弗莱”要大一号了。
中国海军配套09IV型潜艇的JL-2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看出其长度、直径和体积远大于“北极星”系列,后者仅仅是一种潜射中程弹道导弹,要变成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还要再学习一个
考虑到“北极星-3”的性能已经达到了介于“塞弗莱I”和“塞弗莱II”之间的水准,那么“北极星-4A”与“北极星-5”起码能够达到“塞弗莱III”型的水准,也即在使用1吨投掷重量构型下、射程能达到3000千米甚至更远,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当然,由于“北极星-4A/5”的长度与直径尚未达到洲际弹道导弹一级,该弹的全弹技术性能想达到更先进的苏4K75型潜射远程弹道导弹(长13米,直径1.8米,射程7500千米左右)还是有困难的,不过即使是3000千米的射程,也已经很惊人了。
朝鲜潜射弹道导弹可能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朝鲜连续亮出“北极星-3”、“北极星-4A”和“北极星-5”,大伊万认为,朝鲜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之路也基本上快要明朗了:也许从技术角度来讲,通过从“北极星-1”到“北极星-5”的快速迭代,充分验证不同分系统的可靠性,最终完成从“早期潜射弹道导弹”到“堪用的潜射中程弹道导弹”再到最关键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跨越,才是朝鲜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的真正目的。
“最牛80后”还能创造出多少奇迹?无论如何,相比那一票凭借父荫的花花公子,这位才是在险恶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搏击的“后浪”(大雾)
相应的,虽然朝鲜到现在还没有真正亮出他们的“北极星-4A”和“北极星-5”,朝鲜海军预计将要搭载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现在还停留在绘图板上,但朝鲜人民军在打造自己的战略进攻力量上的努力与不断前进的步伐,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