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后,世界更需复杂化的中国,而非简单化的美国
一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有很多变化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人类历史的记忆当中,从而将持续的影响世界的运行和发展。
本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人类科技发展和全球互联互通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后,出现的大面积传播事件,但作为全球综合国力最强大,科技和医疗水平最发达的美国,也并没有很好的控制住疫情,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已接超过40万人的死亡数据,将是仅次于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悲剧(美国二战阵亡人数29万)。
跟以往战争不同的是,这次悲剧并没有拉动美国的经济,更多的医疗物资和工业产品需要进口,反而拉动了中国的出口,以至于中美贸易额在持续贸易摩擦的2020年,增长了8.8%,要知道美国开启“贸易战”的2019年中美贸易额下降了超过14%。
关于疫情,最初的时候,美国寄希望于迅速封锁国境,后来寄希望于大众自发的隔离,再后来就只能寄希望于群体免疫,然后发现群体免疫的代价过于高昂,于是只能鼓励大家尽量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问题是仅仅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这件事,都很难做到,于是开始寄希望于疫苗,而疫苗要完全发挥出阻断病毒的作用,其实还需要很长时间。
中国虽然控制住了疫情,但其代价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其他国家疫情的二次加剧,中国面临的抗疫形势也并不乐观,尽管中国年度经济增速方面是全球最好的,但跟疫情爆发之前的预期相比(预期6%),还是差了很大一截。
按照刚刚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GDP增速只有2.3%,其增速是1976年以来最低的。(注: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5986万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
也就是说,如果全球不能取得联合抗疫的成功,中国单独的胜利要维持起来成本也是巨大的。
当然,全球无法达成抗疫方面的合作,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看上去,很多人会觉得是文化制度的原因,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偏见,进一步刺激了其国内的逆反情绪,对很多有效的抗疫措施嗤之以鼻,各州当政者都站出来反对“隔离”等。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觉得中国抗疫的成功,是得益于中国政府不尊重个人的强力“管制”,其实这只是极其表面的偏见性认知。
当疫情在美国出现时,其实最初也采取了强制封锁和隔离措施,但很快以失败告终。
我想说的是,西方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恰恰忽略了中国取得抗疫成功的本质性原因,从而误导了世界舆论,以为借此反而可以创造一个抹黑中国的机会,进一步制造中国威胁论,但殊不知,这加速了世界历史之巨变。
二
除了有效的政府,中国抗疫成功的本质性因素有三个:
第一个是国内大统一的政治和文明认同体系,第二个是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第三个是危机期间被激活的“非市场分配系统”。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就会知道,当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重灾区的时候,欧洲各国就已经开始分裂了,各自顾各自的,以至于意大利展现出了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极度友好,来讽刺欧盟对自己的漠不关心。
欧洲各国有文明的认同体系,但本质上没有政治认同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内部分工越细,整个体系其实就越脆弱。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中国,像广东这样的省,完全可以不产粮食、不发电,只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中国还有西北、东北和华北等。
而欧洲就不行,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欧盟议会就成了摆设,各国政府都会先顾着自己,那些不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很快会陷入休克,因为一旦城市被封锁,任何一种产品或资源的断供,都会带来城市的崩溃。德国人是没有义务无条件的去支援意大利人的,还怎么封锁?
美国的整合虽然比欧盟要成熟得多,但美国的问题是其分配体系过于单一,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美国除了依赖市场,其他分配机制极其匮乏,而美国根本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一旦遇到不可预期的危机,市场分配体系迅速失灵,美国就乱了,而中国不会,中国除了市场分配体系,还有强大的非市场分配体系,这种非市场的分配体系甚至可以渗透到村镇和社区水平。
也就是说,在美国,一旦封锁城市,市场交易暂停,不管其市场规模有多大,生产能力有多强,民众都会陷入到严重的匮乏状态,而中国这个时候可以启动非市场分配体系,这里就包括由中央绝对指挥的各级党委、政府、国有企业,以及人民子弟兵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被隔离者可以得到充足的物质供给,被抢空的超市货架,在一夜之间就可以重新摆满,被囤积居奇的口罩,几周之内就会供过于求,对风险地区的检测,可以一天就能数百万的原因。
同时也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在封锁武汉数月之后,城市不但没有崩溃,而且在解除封锁后运行迅速可以恢复的原因。
正因为中国拥有大统一的政治和文明认同体系,以及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才使得中国可以酝酿出市场和非市场随时协同的制度模式,从而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科学的方式抗疫,也就是尊重科学和抗疫专家。
大家可以去看看美国首席抗疫专家福奇,其提出的所有抗疫的建议,跟中国专家提出的几乎一摸一样,请注意,难道福奇不是在美国“民主自由”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吗?为什么要提出跟中国专家一样的建议?美国政府真的觉得“福奇”是个无能的叛徒?
美国当初的方案就是封锁纽约,但为什么没有成功,而后纽约州州长强力反对,难道真的是因为封锁损害“自由民主”?
错了,真正的原因是,一旦封锁纽约,纽约很快就崩溃了,纽约是一个没有任何实业生产能力的城市,几乎所有的生活、医疗等用品都需要跟外界交易才能获得。
而美国联邦政府根本没有能力保证在封锁纽约后,可以通过非市场分配系统,给纽约提供所需的生活和医疗保障。不仅不能,而且联邦政府当时还忙着截留输往纽约的呼吸机,纽约能不急吗?
这就是为什么纽约州州长说如果封锁纽约就相当于开战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听专家的,封锁武汉,而美国不敢、不能、无法封锁纽约的真正原因。
请注意,我这里不是在夸非市场分配体系,而是中国已经在逐步的完善属于自己的体制优势(请继续往下看,先别急着反驳)。
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追逐,使得中国拥有了空前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这是不容反驳的成功,同时中国要融入世界,为世界的发展做贡献,并持续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是不可逆的基础制度。
但跟西方相比,中国另一个实践成果是,人类在面对诸多危机的时候,是渺小的,一旦遇到危机(瘟疫、天灾、战争等),中国可以迅速激活一套基于自己历史文明和现有社会制度层面的非市场分配机制。
同时中国有能力控制这一套非市场分配机制的运行边界,不至于降低市场运行效率,这是西方难以模仿和无法理解的。
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发展经济方面,中国比西方还要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旦遇到危机,中国可以完全不依靠市场经济,来完成对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中国可以在两套“系统”间灵活切换,这就是优势。
为什么资本主义在物质生产极其发达的时候,还会爆发类似1929年那样饿死数百万人的经济危机,原因就是如果只有市场这样一个分配系统,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无论生产多少牛奶和面包,都无法送到正在挨饿的民众手里。
你可能会跟我说,美国也有完善的社会救助和福利系统啊,而且美国的企业家都很乐意做慈善啊,其实这种规模的非市场分配系统,在经济大危机来临的时候,不堪一击。
请注意,我这里不是在支持“计划经济”,而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建立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以及更强大的生产能力,中国的历史文明和所探索出来的制度体系,才能发挥出更大、更持续的作用。
这就好比说,在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基督教在阿拉伯人看来,就是一种极端的宗教,就是典型的恐怖主义,因为当时的西方极其落后,而被西方基督教世界屡次抢劫的阿拉伯世界极其繁荣。
如今由于西方世界的繁荣,以及阿拉伯世界的衰落,伊斯兰教在西方世界来看,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一种极端的代名词,而基督教变成了一种“自信”、“宽容”,以及自认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解救”全人类的宗教。
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诸多被认为束缚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及各类传统思想,都会成为解释中国世界性的基础。
这就好比说,当亚洲首富李嘉诚说他是一名儒商的时候,很多人不会觉得尴尬,反而会心生敬意,并寻找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一个街边小饭店的老板说自己是一名儒商,而且很崇拜王阳明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很搞笑(绝无贬低之意)。
我再举个小例子,比如在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人为仇嫌太多,百人为友嫌太少”,意思是,哪怕和一个人结怨也够你受,而跟一百人交友也别嫌多。
如果我再告诉你,正是这句话,影响了李嘉诚的整个商业逻辑体系,从而才有了放在李嘉诚案头的:“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我这里不是来推崇李嘉诚的,而是要说,李嘉诚作为一个很少有引领创新领域,其企业也只是非常传统的垄断行业的企业家,能获得诸多国家市场和企业界认可,是有内在中华文明逻辑的。
其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的商业文明,本身就是世界的,但前提是,首先你要有足够强大的世界性商业影响力,否则,再伟大的文明,都会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国家亦是如此。
四
最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我建议大家好好读读,也推荐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感兴趣的朋友也认真读读,该白皮书在“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源泉” 的部分,开言写了这么一段: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源于中华民族的天下大同理念。
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倡导“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坚守和追求。中国秉承“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推崇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坚定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那我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此次疫情的爆发,以及中国展现出来的强大的供应链掌控能力,以及高效的稳定全球货物贸易的能力,是中国从需要世界,走向世界需要中国的开端。
而这跟国外很多人的观察、感受恰恰相反,因为舆论对世界历史变局的感知,永远滞后于历史真正的创造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美国推动“脱钩”和“围堵”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规模创出新高,跟东盟、欧盟等的互联互通持续向好的原因。
就在特朗普政府不遗余力的攻击中国的企业,不断的扩大“实体清单”,对中国各类企业的打压有增无减的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一阵还回信美国企业星巴克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舒尔茨,希望星巴克公司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积极努力;中国将为包括星巴克等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还有一句话,叫“以德报怨”,时至今日,国内还有很多人觉得中美关系的恶化,是中国越来越强硬造成的,其实中国只是选择了跟曾经被美国在各领域“击败”的苏联、英国、德国、日本等,不同的发展道路,只是并没有对美国的淫威言听计从罢了,中国有中国自己融入世界和建设世界的方式,美国不是定义世界和平和世界格局,以及裁决世界经贸体系的终极裁判。
因此,2020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全球正式进入了多极化时代,也可以说进入了我一直强调的“三足鼎立”时代。中日韩跟东盟贸易区的巩固,以及中欧之间投资、贸易的加深,亚欧大陆东西两极经济圈的互动和联通逐步得到趋势性确认。
要知道,历史以来,在亚欧大陆上,中亚繁荣的时候(两河文明),东方和西方还在孕育文明,而当东方繁荣(汉唐),西方崛起的时候(罗马),中亚在衰落,后来东方持续繁荣的时候(宋元明),西方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再后来西方重新崛起(工业文明),东方从鼎盛走向衰落(清朝前期、后期),再到后来,东方就已经被无视了(晚清至新中国的建立),然后是新大陆(北美)的崛起和欧洲的持续繁荣。
工业时代,日本的崛起算不算东方的崛起呢,应该来说日本的崛起,尤其是日本打败了大清和俄国,标志着东方开始“苏醒”,但日本的崛起是扭曲和有限的,东方的崛起,真正的标志是新中国的诞生和如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的崛起,虽然体量也很大,但对于繁荣和互联互通了好几个世纪的欧洲和北美经济贸易文化等体系来说,日本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江河汇入了大海,纵然澎湃激昂,但在面对大海的时候,依然是看不到什么波澜的,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总是要回避自己东亚身份的原因,因为只有完整的把自己改造成欧美身份,才能融入“大海”。
五
曾经,日本想把中国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之下,然后跟西方对抗,但这种蛇吞象的扭曲心态,致使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和侵略,而与此同时,中国从抗击西方殖民和持续的抗日战争中,逐步找到了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
这就如同英法百年战争,英国为了维护在法国大陆的利益和争夺统治权,持续的入侵法国,而法国为了把英国人赶走,逐步形成了民族和国家意识,最终打败了英国(法国的民族英雄贞德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并完成了民族统一,最终成为欧洲大陆的顶级强国。
如果没有现代中国的崛起,整个亚欧大陆的东端,根本就无法成为世界的一极,日本不能,韩国也不能,中国的台湾香港,加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等,更不能,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已经表明,美国打个喷嚏,都会致使亚洲这些看上去发展很牛的国家一夜回到解放前(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致使亚洲四小龙经济倒退了至少20年)。
近年来,也有西方分析师提出了“金砖国家”的概念,用来形容新兴的,比如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以及中国等经济体,但几年下来,尤其是遭遇此次新冠疫情之后,金砖国家里面,只有中国历久弥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最近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在总统官邸阿尔沃拉达宫面向部分支持者讲话时说:“巴西破产了。我无能为力”,要知道巴西目前需要补贴的失业、无正式工作跟贫困的民众,已经超过6000万人,国家财政已经没有办法支持。
南非经济增速出现大幅萎缩已经有数个年头了(2010年南非经济增速3.04%,2019年只有0.15%)。最近几年南非几乎都很难进入到全球经济视野了,可以说早已被大家遗忘了。
俄罗斯和印度经济未来的走向,我可以这样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跟中国的经贸协作,中俄去年的贸易总额接近1100亿美元,基本上跟2019年持平,要知道去年原油出口价格大降了超过30%,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依然能够保持如此规模的贸易总额,说明中俄经济贸易合作已经更多的向非能源领域倾斜。
印度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印度本来盘算着要趁着美国发动的疫情舆论战,感觉中国好像已“四面楚歌”,然后意图侵占中国领土,并打劫中国企业,结果惨遭双重失败,其经济萎缩的幅度可能会超过10%。
如今,印度还在被美国的情报部门骗感情,用各种假情报刺激印度对抗中国,要知道中国目前的卫星和3D国土测绘能力,已经达到了厘米级,谁是侵略的一方,靠假情报是哄骗不了人的,那个由美国垄断探测卫星,给其他国家提供假图片,肆意挑起冲突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另外,去年中美贸易总额是5846亿美元,比2019年多了400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美贸易两年的增量,就已经跟美国和印度的全年贸易总额相当了(2019-2020财年,美印双边贸易额为887.5亿美元)。
仅仅中国的香港,跟美国的贸易总额,就超过700亿美元,美国可以随时放弃印度(也包括中国台湾蔡英文当局),跟中国达成新的交易。
这就是为什么就连蓬佩奥这种反中反到精神错乱的美国国务卿,在歇斯底里的痛骂中国的时候,却在其离任之前重申了会遵守一个中国承诺的原因。
因此,我要说的是,想成为世界真正的一极,用当下的眼光,甚至是用一百年、两百年这样的眼光,都很难看得懂、解释明白,这需要用千年以上的眼光来分析(别笑)。
因为中国的崛起,以及成为世界的一极,如果抛开中华文明来谈,那就相当于三十年前大家谈论“亚洲四小龙”,十年前大家谈论“金砖国家”一样,只不过是短暂的时代概念炒作罢了,不足以说明世界“一极”这样的大历史现像。
也就是说,当大家谈论亚洲四小龙崛起、金砖国家崛起的时候,可能也就谈论个五年、十年,而谈论中国,可能是未来数百年都要延续的事情,这才是我说的“一极”。
六
一个拥有全球20%以上人口,跟数个超级大国相邻,信仰和族裔极其多元,全国还有数十种方言,数百种生活方式,以及数千公里囊括高原、草原、沙漠等等的国土纵深,要在大统一的背景下带领大家完成古今之变,是难以想象的历史工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重塑。
中国要从延续了数千年世界第一的农耕帝国转化成现代工业文明国家,要从愚昧落后中反抗各种殖民和侵略,以及反击各种内部封建势力,转换为对国际不同势力和国内不同利益、信仰和族群的掌控和整合,可以说需要的是异常的组织和周旋能力。然而,顺应历史需求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做到了。
当然,很多人会站在西方演化的逻辑,来看待现在的中国,但我想说的是,中国已经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并打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新的“一极”,不再成为西方经济、政治等运行周期的牺牲品。
尽管中国还在“性格”和“行为”方面显得有些生硬,但她在经历数百年颓废、屈辱、痛苦的重塑后,以崭新的面貌回来了。
而中国的回归,并不像二战之前的德国,并不是抱着一战的仇恨回归(当时德国人认为一战的失败是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也不是类似日本在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带着被西方羞辱的愤怒回归(巴黎和会西方无视了日本的诸多诉求),中国不仅是一战、二战的战胜国,始终站在了历史正义的一面,而且是后来世界开放型经济贸易,以及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的支持者和受益者。
中国并没有对世界充满怨恨,恰恰相反,中国跟侵略了中国数年的日本,以及封锁了中国多年的美国,还有反目成仇后准备要跟中国扔原子弹的苏联等,最终都达成了历史性和解。
美国一些不切实际的战略家,梦想着挑动中国内外仇恨,等待中国犯错,然后迅速介入,但实际上真正的逻辑是,中国同样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美国犯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