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单兵装备很牛逼?他们可能掉坑里很久了
随着最新的星空迷彩不断列装部队,不少军迷都在感叹“如今的解放军越来越有‘美军’的味道”!
▲仅从装备和迷彩上乍一看有点美军的味道
(图源:央视网)
说到美国大兵身上的军服装备这些“小玩意”,的确让不少军迷朋友眼馋,不说别的,但看这外观,是显得“武德充沛”。
但小兵兵觉得,我们也没必要如此羡慕美国人,因为单兵作战服这条路,美国人也没彻底搞明白。
今天就拿美军“四等人”中的精英,陆战队军属侦察连(Force Recon 以下简称FR)来说说事:
1.
乍一提这支部队,不少人还挺陌生。
但看过经典电影《勇闯夺命岛》的朋友们,都会对反派那群人有着深刻印象。
这些“叛变”的士兵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尤其是浴室伏击的片段,一个小小的陷阱就让地底潜入的海豹,陷入绝境,全军覆没。
这个情节之后也被经典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致敬。
▲《实名召唤6:现代战争2》
古拉格一关浴室场景
而这帮人就是FR,别看名字就以为是一般侦察兵,他们可是美国军方认证的专业特种部队。
虽然名声不如三角洲和海豹部队那么响亮,但越是默默无闻越是强大,这支部队可是同时具备战斗和侦察两种能力的部队,堪称能力最全面的特种部队之一。
他们身上的那身“皮”,就是咱们今天要谈的主角。
▲1985年,第二远征军第二侦察连的
一个四人小组在模拟抢滩渗透
于勒琼营海军陆战队基地所摄
在讲FR作战服之前,还是绕不开是美国“四等人”的标准作战服。
其实在标准作战服出来之前,美军陆战队的侦察兵一直没有合适的作战服。
陆战队的侦察兵很多时候需要自己DIY一下自己的作战服来提高物品取用的便利性。
比如,腰部的口袋挪到胸部、胸部的口袋挪到上臂、把奔尼帽的帽檐剪短等等,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后来,随着美军作战服的更新换代,当年美军自己DIY的设计,也都在迷彩作战服和配套产品的初始设计时就被考虑到了,不用大兵们费心修改。
陆战队在21世纪初搞新作战服的时候,就给配套的迷彩提出了要求,统一而独特,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不能和其他军种一样。
按照陆战队发言人说的“平时鹤立鸡群,战时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诞生了MARPAT。
▲美军原有的丛林和沙漠迷彩
除了常见的温带丛林迷彩和沙漠迷彩斑纹,MARPAT还有适合温带冬季和极地作战的雪地迷彩。
不过嘛,制式服装总归是有局限性的,普通的“四等人”穿着也无所谓。
FR可是“四等人”中的精英,干的活也比一般部队复杂,制式服装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于是他们便继续发扬当年DIY的“光荣传统”。
▲穿着CWU-27/P飞行服训练FR队员
虽然MARPAT是陆战队规定的唯一官方迷彩配色,但是不少FR队员还是会自费购买全地形的MC迷彩装备。
这种拥有多种配色方案的MC迷彩,在许多商版和制式装备中的使用已经非常的广泛。
尤其是在阿富汗部署的部队,相比单色迷彩,MC迷彩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这种涂装的防弹背心和装具更受士兵欢迎。
▲这是一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陆军士兵
虽然MC迷彩在枯草背景下的伪装效果一般,但也能比较好的容易背景
除了迷彩,FR还装备了Cryt Precision 公司研发的新型作战服,这种作战服的躯干部分使用速干面料,可以更好的适配防弹背心和战术胸挂,舒适性更高。
2007年陆战队地面部队全面换装性能更好的Cryt Precision 公司新一代阻燃作战服(FROG),英文直译是阻燃织物装备,在国内更多称之为蛙服。
到了2013年增强型阻燃作战服(EFRCE)问世,比起FROG更耐穿更舒服的。
而除了Cryt Precision 公司的阻燃作战服外,实际上FR和MARSOC还装备更多的功能性作战服。
比如全天候服装系统(APECS)、山地/极寒气候服装系统(MCWCS)和广泛装备部队的增强型极寒气候服装系统(ECWCS)。
▲增强型极寒气候服装系统(ECWCS)
从内到外共有7层
2.
对于FR来讲,相比作战服和迷彩,任务装备的演变就更有意思了。
任务上来看,FR的任务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绿色行动和黑色行动,不同的行动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装备。
侦查/巡逻任务需要尽量避免与敌军正面交战的任务,如收集情报、侦查、评估等等,使用绿色装备。
直接行动主要包含搜救飞行员、石油钻井和天然气平台突袭任务、舰艇平台搜索控制、安全转移敌占区的美国公民以及可能爆发的近距离作战,此类则使用黑色装备。
▲1995年的一次直接行动中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军直属侦察连的
特战队员使用的PBE公司研制的
执法型“黑色装备”
但是不同任务使用不同装备,实际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一次陆战队决定搞一套能够兼顾绿色和黑色行动专用制式装备。
然后就先后诞生了侦查、巡逻与渗透装备;近距离作战装备;全能作战装备(越搞越复杂了喂!)
侦查、巡逻与渗透装备
此类装备的设计宗旨是减轻执行纵深侦查任务的士兵负担,提高其行动灵活性。
一套RPIE装备包含:携行组件和轻量化紧固(LBE/SPIE)组件;兼具防水风衣、帐篷和睡袋功能的多用途雨披系统;战术饮水净化系统(TWPF);还包含多种小型工具的舟艇安全组件。
▲RPIE装备组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查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LBE/SPIE组件的核心,是外观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整合式单兵作战系统战术背心,不同的是LBE/SPIE战术背心使用的是可以模块化可拆卸的战术附包,垂降鞍座和腿部枪套也可选的。
早期LBE/SPIE背心使用的ALICE固定夹非常容易松脱,连接大型附包的时候很不稳定,后来被PALS织带系统所取代。改进后的LBE/SPIE背心很容易和MOLLE系统所匹配,还具有标准MOLLE系统战术背心没有的实用倾角。LBE/SPIE背心非常的轻便,能够很容易塞进背包里。
▲LBE/SPIE背心在陆战队非常受欢迎
甚至一度超期服役
具防水风衣、帐篷和睡袋功能的多用途雨披系统,本来也是一种相当成功的装备,可惜因为预算问题而夭折。
不过这种“烂尾”项目对于陆战队来说并不罕见。
近距离作战装备
近距离作战装备设计理念和侦查、巡逻与渗透装备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倾向于直接行动的装备体系。
时至今日,远征军军直属侦察连和陆战队特种部队,还是会将近距离作战装备作为设计蓝本。
按照最初的设计它包含6套相互关联的组件,包含突击作战服(AS)、突击背心系统(AVS)、突击防毒面具(AGM)、单兵突击组件(IAK)、突击破障工具组件(ABK)以及突击破障火焰切割工具组件(ABTK)。
这些装备最初都是黑色,之后为了伪装效果改成了橄榄色和灰绿色。
突击作战服的设计参照了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SAS的作战经验,使用阻燃材料,包含Nomex A 阻燃纤维外套,口袋和附件部分进行了改进,另外还有CVC的Nomex手套和头套。
▲第一代近距离作战(CQBE)装备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AVS突击背心在设计时,受到警用装备的影响很深,由防弹背心和模块化承载背心两个部分组成。附包通过魔术贴和卡扣固定到承载被欣赏,这种配置已经成为执法装备的标配。中长期任务时还能挂载一个单日背包或战术枪套。
单兵突击组件中包含了海上与城市作战中会用到的攀岩和索降以及防护和承载的相关设备,用以完善AVS战术背心。
AVS的防弹背心有着典型的SWAT风格,为躯干提供大面积的保护,其本身就具有NIG III A级的水平,加装防弹插板后就能达到NIJ IV 级,可以抵御.30-06 AP弹.因为其出色的防弹能力,FR的队员更愿意称其为“绿色怪兽”。
▲陆战队单兵突击组件(MIAK)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根据海军陆战队第一特遣队的意见,原本独立的ABK和MTBK被整合成一个海军陆战队破障工具组件(MABK),相关配件也得到了更新,这个组件2006年开始装备部队。
▲第一代近距离作战(CQBE)装备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AVS突击背心在设计时,受到警用装备的影响很深,由防弹背心和模块化承载背心两个部分组成。附包通过魔术贴和卡扣固定到承载被欣赏,这种配置已经成为执法装备的标配。中长期任务时还能挂载一个单日背包或战术枪套。
单兵突击组件中包含了海上与城市作战中会用到的攀岩和索降以及防护和承载的相关设备,用以完善AVS战术背心。
AVS的防弹背心有着典型的SWAT风格,为躯干提供大面积的保护,其本身就具有NIG III A级的水平,加装防弹插板后就能达到NIJ IV 级,可以抵御.30-06 AP弹.因为其出色的防弹能力,FR的队员更愿意称其为“绿色怪兽”。
▲陆战队单兵突击组件(MIAK)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根据海军陆战队第一特遣队的意见,原本独立的ABK和MTBK被整合成一个海军陆战队破障工具组件(MABK),相关配件也得到了更新,这个组件2006年开始装备部队。
▲2014年9月海军陆战队
第11远征队的军属侦察连
利用MABK中的手持电锯进行切割作业
随着全能作战(FSBE)装备的不断推进,“第二代近距离作战装备”项目正在被不断的淡化,其不少内容已经被FSBE所取代。全能作战(FSBE)装备
1999年12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军直属侦察连第5排的特战队员搭乘一架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进行海上突袭训练,当直升机准备在“佩克斯”号补给舰进行降落的时候。直升机螺旋桨的桨叶挂上了战舰的安全网。
直升机瞬间翻转拍入海中,造成7名士兵丧命。
▲事故现场画面
官方的声明暗示这次事故是因为战术背心的问题,因为不包含标准的直升机求生装备。
而且特战队员也没有接受过直升机的求生训练,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装备必须换,这就让原本优先级很低的特战队员求生装备被立刻提上了日程。
而特战队员的AVS战术背心也遭到舆论的抨击,倾向防护放弃机动性的设计思路遭到了严重打击。
最后陆战队决定以新的装备系统全面取代AVS系统,而不再对其改进。结合陆战队和陆军联合进行的“拦截者”步兵防护项目,全能型作战装备系统(FSBE)诞生。
初期的FSBE中储备浮力组件选用了直升机成员专用呼吸装备组中的便携式氧气瓶。头盔选用了特种作战司令部特种部队高级战术装备需求项目(SPEAR)中的TC-2000模块化头盔。背心采用基于SPEAR项目单兵防弹及承载系统(BALCS)背心重新设计的两栖突击背心(AAV),相比AVS,AAV对躯干的防护面积降低了三分之一,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机动性、相比BLACS三层的魔术贴肩垫,AAV改成了两层,方便快拆,PALS织带的排布也不一样。
▲用于初期测试的第一代FSBE系统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与特种作战单兵装备》
AAV两栖突击背心相对于传统的战术背心做出了很大的改进,更轻、更灵活,且具备一定的储备浮力。
释放装置上后期改进为钢索式单点快拆结构。
设计团队搞了两套FSBE系统(射手组件和步兵排组件)让部队进行测试,射手组件包含几乎包含了FR能用到的所有装备,步兵排组件则有额外的尼龙装具和维护工具。
2001-2002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5远征队直属侦察连装备最初期的FSBE装备进行测试,新装备受到了特战队员的欢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