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

作者 :中华军事 2021-04-04 10:57:1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奇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都在夸中国了,声称即便是中国“最坚定的批评者”,也要惊叹于它的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因为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wZr曹操读书网

或真心或假意地罗列中国基建成就后,美媒援引专家提出,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观察它的社会效益。言下之意,不要“眼皮子太浅”。wZr曹操读书网

确实,想在美国造样东西,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这时候,又有美国学者建议,“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wZr曹操读书网

只不过,基建班里的优等生中国,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新基建”上。这是一个崭新的“星辰大海”。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把贫穷国家变成美国对手”wZr曹操读书网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3日报道,最新援引中国基建表现的美国领导人是拜登,他借此敦促国会通过他自己的基建计划。wZr曹操读书网

拜登宣称,这用于修缮桥梁和公共交通工具、翻新机场和社区、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等工程的2万亿美元,正是“战胜中国”所需的成本。wZr曹操读书网

敞亮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和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可能是现代化进程最切实的表现。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wZr曹操读书网

在总统任期里强调中国,承诺重建美国的还有特朗普。他在2016年一次集会上说:“中国有非常棒的桥梁。”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的基础设施支出占GDP的2.4%,而中国为8%。wZr曹操读书网

美媒罗列了一系列中国基建数据,比如:wZr曹操读书网

中国拥有至少100万座桥梁,包括大多数的世界最高桥梁。在100座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中,有49座位于中国。wZr曹操读书网

比尔·盖茨2014年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中国过去三年的水泥使用量,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使用量。wZr曹操读书网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美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仍远不及美国,但铁路是可行的出行选项之一。wZr曹操读书网

中国98%的主要城市地区都有高铁,许多城市还有地铁。中国23550英里的高速铁路,是横穿美国、从纽约到洛杉矶距离的8倍有余。wZr曹操读书网

上海到杭州的高铁路线长约100英里,全程大约65分钟。但差不多的距离,坐火车从拜登老家威明顿到华盛顿需要一个半小时不止。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中国的高铁经验:不要“眼皮子太浅”wZr曹操读书网

回到《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wZr曹操读书网

文章先是写着,“效仿中国则是另一回事”,要么说这样的“工程成就”与中国政治制度有关,要么说中国从自行车到高铁的“跳跃式发展”,直接套用在美国基础设施上的可能性或许有限。wZr曹操读书网

作者还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大多有理工科教育背景,而美国现在倾向于选律师当总统。wZr曹操读书网

但美国可以从中国的铁路战略“建好,客流就来了”中学到什么?wZr曹操读书网

关注中国的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创始合伙人葛艺豪(Arthur Kroeber)总结说,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于是否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严格预测收入。“这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不需收取直接回报。”wZr曹操读书网

葛艺豪进一步解释,中国评估高铁价值时囊括了一些难以衡量的回报,比如工业效率因此得到的提升。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康奈尔大学专门研究城市规划的历史学家坎帕内拉(Thomas J. Campanella)还称,“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wZr曹操读书网

他建议美国政客们采取强有力的方式来推动项目批准,把这当作一项紧急事件,别太高看对于当地所受影响的研究,导致忽略了更重要的社会效益。wZr曹操读书网

去年9月,得州批准修建全美首条“高铁”,名为“得克萨斯中央铁路”,连接休斯敦和达拉斯,全长386公里,最高时速可达330公里,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wZr曹操读书网

但据得州媒体“得州人网”(The Texan)报道,因项目“触及有关方面利益”,截至今年二月底,该州已经有8个县出面反对得州高铁计划。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所以,与其说加点“中国元素”,不如说美国政治制度造不出高铁。wZr曹操读书网

“新基建”,新征程wZr曹操读书网

而在中国造船、造桥、造高铁能力声名远播,连美媒都不能否认的时候,中国“追梦人”已经搞起了“新基建”。wZr曹操读书网

观察者网注意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到了“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即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wZr曹操读书网

发改委也明确了中国“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wZr曹操读书网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介绍说,传统基础设施是我们常说“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等,而“新基建”的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载体。wZr曹操读书网

美国能从中国基建学到啥? 美媒:别总关注收入wZr曹操读书网

张维为提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参与“新基建”的门槛是相当高的,大概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达到这个门槛,而中国这次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都发达的只有中国,在此意义上我们最有机会率先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再比如中国早就有“基建狂魔”的伟大称号,现在还要成为“新基建狂魔”。wZr曹操读书网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具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包括有世界最强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能力,包括具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世界最庞大的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和工程师队伍,具有世界人数最多的高素质、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大军,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市场,还有受过良好教育、自信阳光、非常爱国的年轻一代,这样的国家能不创造人间奇迹吗?wZr曹操读书网


wZr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今天,14亿中国人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面!
    今天,14亿中国人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面!

    作者: 明叔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微信ID:laomingdashu2021年3月18日,是一个可以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美国阿拉斯加与杨洁篪、王毅举行会谈。美国人看似态度温和,但在本该是礼仪性的开场白中,当着全球媒体的面,对中国横加指责,在所谓的人权、经贸、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上对中国继续老调重弹。杨洁篪火力全开,同样当着媒体的面,对着居高临下的美国人“开炮”。他说:——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跟中国谈话;——至于说美国人民...

    2021-04-04 07:01:09
  • 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纪录,中国能完成吗?
    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纪录,中国能完成吗?

    作者:蒋校长来源公众号:蒋校长已获转载授权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在安逸的环境会变的的放松懒散,这是人的天性。居安思危之所以很难做到,就是因为这是天然“反人性”的习惯,但有些事情,就是要反人性的去想,去做。今天我就居安思危的说一点自己的担忧。疫苗,现在到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接种的时候了。接种疫苗,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抗疫上的“收官之战”,也是最重要的决定胜利的一战。无论疫情开始蔓延时死了多少人,无论全面封城给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无论这个国家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做的有多糟糕,当疫苗出来之后,这些事情都变得不再重要...

    2021-04-04 07:00:58
  • 拜登发力,美国也要成为基建狂魔?
    拜登发力,美国也要成为基建狂魔?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中国这些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取了巨大的成就,中国老百姓有着最直观的亲身体验,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中国。除非有人还活在二三十年前,眼里只有“欧洲之星”、“新干线”,仍然对西方基建水平充满着崇拜,接受不了对中国的肯定和称赞。其实在基建领域,美国至今还在吃罗斯福时代的老本,当年一些桥梁、涵洞、隧道、公路、铁路还在使用;欧洲基本停滞在21世纪初,伦敦、巴黎地铁缺乏空调设备年年挨批,年年拖延;印度这个“新兴大国”,永远是将将将……美国政府,包括特朗普政府,都对基础设施...

    2021-04-04 07:00:22
  • 重大突破!美国还是没防住中国!
    重大突破!美国还是没防住中国!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中国疫苗迎来重大突破!终于进入了欧盟市场!据参考消息转引中国生物公号消息,4月1日,匈牙利国家药品审批监管机构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式颁发新冠灭活疫苗欧盟GMP证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在欧盟获批使用和GMP认证的疫苗产品,迈出了中国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新的一步。不但如此,事实上,早在2月26日匈牙利总统阿戴尔就接种了第一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阿戴尔呼吁民众相信医生和本国医疗体系,敦促民众尽快登记并接种经本国药监部门批准的新冠...

    2021-04-04 07:00:19
  • 美国为什么会丧失基建能力?
    美国为什么会丧失基建能力?

    原创:天涯补刀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时事已获转载授权昨天我们在给大家说道:由于受党争、体制和所谓的“民主与自由”影响,目前基本丧失了基建的能力了。在文章中,我们还提到:目前美国的高速公路体系还是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时代的遗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基本没有修建过重要的基础设施。大家有几个比较典型的疑问:第一,既然美国的体制影响了美国的基建,那么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公路是如何建设起来的?第二,既然美国的行政效率非常低下,那么美国为什么能在国际上有那么强的实力呢?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有必要单...

    2021-04-03 23:11:17
  • 鹤壁市长郭浩:中国5G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质量发展
    鹤壁市长郭浩:中国5G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质量发展

    4月2日下午,“中国5G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作为5G产业领域前沿创新的重要舞台,知名度日益凸显、影响力愈发壮大、吸引力不断增强,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活力。”鹤壁市市长郭浩在出席2021中国5G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暨鹤壁市淇滨区重点产业恳谈会上说道,“近年来,鹤壁主动顺应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抢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势,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

    2021-04-03 19:48:06
  • 外媒披露中国“秘密造出世界最大潜艇之神”?读完全文让人大跌眼镜
    外媒披露中国“秘密造出世界最大潜艇之神”?读完全文让人大跌眼镜

    【环球网军事频道】4月1日,国外知名军事资讯网站“海军新闻”放出一则“重磅消息”,称中国造出一款世界最大的“超级潜艇”,让俄罗斯现役的“台风”级核潜艇都相形见绌。但综合文章内容来看,这是一则典型的混淆视听的愚人节假新闻。“海军新报道截图闻”据“海军新闻”在4月1日报道称,中国建造的这款新型潜艇被称为“100型”,装备有48枚潜射弹道导弹,还能携带巨大的核动力鱼雷。潜艇后部还有一座“机库”,使其能 “海军新闻”还添油加醋地表示,这艘潜艇的载弹量是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两倍,达到48枚,而且这些导弹的射程是“无限的...

    2021-04-03 19:47:36
  • 美国知名公知:美国国内所有的大问题都是中国害的!
    美国知名公知:美国国内所有的大问题都是中国害的!

    近日,美国知名右翼公知兼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在他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帖,称美国国内从疫情到种族主义在内的所有主要问题,都是中国导致的。然而,他这番过于扯淡的说法,很快遭到了大量外国网民的嘲笑和讽刺。如下图所示,在美国当地时间3月30日晚11点,一名美国的右翼保守派“爱国”网民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了一则美国政府在墨西哥边境缴获了大量毒品的新闻,并莫名其妙地宣称中国在通过毒品毒害 这不,在亚当斯那则贴文下面,有认同他观点的人就表示“应该把现在居住在白宫的那伙人也加入到这个清单中”。好在,美...

    2021-04-03 18:02:06
  •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对着美国媒体镜头,把这话送给美国!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对着美国媒体镜头,把这话送给美国!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对美媒说:美国“有侵略性的DNA”,想打压中国发展据香港“星岛网”4月2日报道,香港警务处副处长郭荫庶在美国彭博社1日发布的专访中表示,港人不应以身试法试探香港国安法的“红线”,应为香港整体和谐、和平与安全出一份力。此外,他还批评美国“具侵略性的DNA”,想打压中国的发展。彭博社报道截图据报道,被问及“什么行为才违反香港国安法”时,郭荫庶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不要以身试法, 对于一些法律界人士和西方国家政府批评香港国安法法律条文模糊,“目的是监禁反对派人士”,郭荫庶称,香港警方逮捕违...

    2021-04-03 18:01:24
  • 申鹏:是什么,让一个美国人开车冲向国会大厦?
    申鹏:是什么,让一个美国人开车冲向国会大厦?

    4月2日,一名美国非裔男子驾车冲向国会大厦外围检查点的两名警察,随后持刀下车“扑向”警察,被开枪击中。3人送往医院后,嫌疑人和其中1名警察死亡,另1名警察仍在抢救中。初步调查时警方推断,嫌疑人将刀刺入一名警员的身体,但之后,警方并不能断定警员是否被刺——部分原因是,嫌疑人驾驶的车辆以较大的冲击力撞向两名警察。无论是刀刺,还是车撞,还是枪击,总之这块不详的土地,又吞噬了两条人命。1月6日美国女军人阿什利。巴比特的血还没干,昨天美国国会大厦门前的土地上,又吸饱了美国人的血。还记得两个月前,六条人命葬送在国会大...

    2021-04-03 15:21:02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