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龄剩女的血泪教训:月薪8千,父母要5千,男人不敢娶我
家,这个仅有十笔画的字,在我们的心中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分量。它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第一个环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终生的归宿。
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想要跟人分享的时候,我们第一个选择的分享对象往往是我们的家人;当我们受了委屈想寻求安慰的时候,家人是我们的首要选择;当我们遇到了问题需要求助的时候,家人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然而,有的家人给我们带来弥足珍贵的亲情和温暖,有的家人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痛苦和失望,让我们的一生都蒙上巨大的阴影。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那句经典名言所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也说过这样一句关于原生家庭的话: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当家人不把我们当回事、让利益充斥在亲情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任由他们摆布还是鼓起勇气反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01.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我连拥有个好听的名字资格都没有;
马招娣今年31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马招娣依然没有结婚,是一名标准的大龄剩女,也是老家人茶余饭后最喜欢议论的一个对象。
一听到马招娣这个名字,我就下意识地问她:“你是不是有个弟弟?你父母重男轻女吗?”
马招娣点了点头,很无奈地告诉我:“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我连拥有一个好听名字的资格都没有。从小到大,我因为名字遭到了无数次嘲笑,只要一听到我的名字,其他人就会跟你一样猜想。”
马招娣比弟弟大六岁,是一个出生就让父母感到很失望的孩子。因为她的出生,奶奶和妈妈的婆媳关系更加紧张,妈妈在婆家的日子变得更加难熬,她把这些都算在了马招娣的身上,对这个女儿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呵护,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那个让自己在婆家扬眉吐气的儿子。
“小的时候,家里种植了棉花,放学后,弟弟可以出去找同学玩,我必须下地干活;弟弟捣乱被请家长,爸妈从来不批评他,而我的家长会他们总是会以农忙为借口推脱掉。我上初中三年,老师不知道我家长长什么模样。好在,奶奶和妈妈重男轻女,爷爷却很喜欢我,全力支持我读书。”
02.帮我交了4000块钱的学费,成为妈妈无止境问我要钱的理由;
高考的时候,马招娣考上了一本大学,是村里那一届考得最好的学生。父母不但不为她感到自豪,反而连学费都不愿意帮她出。
马招娣在家里又哭又求,闹起了绝食,爷爷看不下去了,把儿子儿媳妇臭骂了一顿。最终,马招娣的妈妈不情不愿地掏出了四千块钱给女儿交学费,至于生活费一毛钱也没有。
在堂姐的帮助下,马招娣找到了一份兼职,获得了养活自己的收入。
“你知道吗?除了过年,平时我从不回家。暑假期间,我跟着其他家境贫寒的同学一起去工厂里打工,一起睡地板,一起挤在既狭小又炎热的宿舍里,只为了赚取我的学费。就这样,给我出了第一学年4000块钱,依然成为了妈妈无止境向我要钱的理由。按照妈妈的说法,没有她的4000块钱,我就上不起大学,就不可能找到好一点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马招娣留在了做兼职的那家公司,成为了正式员工。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月薪从5000慢慢涨到了现在的8000。
大学毕业9年,马招娣一年的收入至少有六七万,可是,她的银行卡里从来没有超过一万块钱的存款过。
“弟弟打架了,需要赔人家医药费,我出;弟弟被学校开除了,需要去技校学习手艺,学费我出;家里需要换东西了,钱我出;奶奶生病了,医药费我出,甚至连哪个亲戚需要几百块钱随礼,都能成为我妈妈管我要钱的理由。”
马招娣月薪5000时,她的父母至少要她打一半的钱回家;月薪8000后,马招娣每个月至少要给父母五千块钱。
“我拒绝过,听同事的意见隐瞒过自己涨工资的事情,都无一例外被我妈带着人闹到了我公司和居住的小区里去。为此,我还被房东撵出来过。为了控制住我,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父母直接拒绝我转出户口的要求。”
03.无存款的我,6次相亲全部失败;
关于马招娣的婚事,她自然也着急过。据她所说,她相过6次亲,全部以失败告终。
男人拒绝她的理由就一个,那就是扶弟魔娶不得。
“有的男人认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扶弟魔,娶了我之后,我的父母一定会把他当作摇钱树,他无力承担我的原生家庭,也没有义务养我弟弟一辈子;有的男人认为我的弟弟无可救药,会拖累我这个姐姐一辈子;还有的男人给予了我忠告,让我及早鼓起勇气与父母决裂,保护好自己的经济利益,否则我将永远嫁不出去。”
马招娣的确与父母闹翻了,成为了父母口中的不孝女。据老家的亲戚说,马招娣的父母扬言要起诉她,将她爷爷气得住了院。
“半年前,我父母打着爷爷生病想见我的旗号,把我诓回了家,想让我嫁给一个比我大三岁、愿意给我弟弟买房的人。如果这个人人品还可以的话,我也就嫁了。可是,你知道吗?他不仅有过一段感情史,而且是因为对老婆动粗才离婚的。这样的男人,我嫁给他不是往火坑里跳吗?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在父母的眼里,我的终身幸福就是弟弟过上好日子的踏脚石。”
于是,马招娣第一次真正违抗了父母的意见,一个人离开了老家,辞去了工作,来到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04.用钱换取亲情,这条路走不通。
作为一个大龄剩女,马招娣总结了自己的血泪教训:“月薪8000,父母要5000,男人不敢娶我。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用钱换取亲情,这条路走不通。”
很多女人之所以会成为父母的摇钱树,不仅是因为他们被父母所洗脑,也是因为她们对亲情抱有一丝幻想。自幼缺乏关爱的她们内心极其空虚,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她们认为,只要自己对父母有求必应,只要自己为父母的付出远超自己的兄弟,父母铁石般的心肠就被自己软化,就会看到自己的好,就会弥补自己,让自己获得父母的关爱。
实际上,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把你当作女儿,就不会对你的付出视而不见,就不会把你当作摇钱树。在他们看来,他们生养了你,你就该对他们有求必应,就该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这些都是你应该做的,他们没必要为此动容。因此,用钱换取亲情,这条路走不通。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有段话说: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多为自己考虑一点没有错,少为那些亏欠你的人找借口,少对那些不合格的亲人抱有希望,对自己好一点。
今日话题:你觉得马招娣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宿命?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