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惨烈了…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今年在全国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线下商铺正在大规模的倒闭,情况惨烈。而且不分城市,不分场所,很多地方,基本上是半条街半条街地倒。商铺半年租不出去,基本是常态。
一个做商铺生意的朋友说,商铺租金跌30%很正常,有的甚至跌50%都租不出去,运营商拿钱跑路的有很多。
过去是“一铺养三代”,而现在真正沦为了“三代养一铺”。
商铺倒闭的核心原因,是市场消费习惯的“全面转移”。
实体店因为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等,卖的东西往往比网上贵不少。
过去物流不发达,人们为了即买即用,也愿意多花钱买单。
而现在,大城市1-2天,小城市3天左右,偏远地区和农村,都能做到5日必达。人们线下购物,都懒得讲价,打开手机拍照,网上识图,第二天一打早,快递员就敲门到家了。
东西有问题,不喜欢,没事,第二天快递员上门直接取货寄走,还不花钱。
去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为21%,总量高达1745亿件。
什么概念呢?
比欧洲+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的总和,还要多。
要知道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才首次突破美国,达到134亿件,而10年后的今天,中国快递业务量是美国的7.3倍。
快递业务有多火爆,线下实体店就有多惨淡。
这还没完,今年京东大战美团,再加上淘宝,三方混战,干嘛呢?
抢“闪购”市场。
闪购的逻辑是把派送时间缩短至半个小时左右,直接从用户附近的仓库调货……人们出门逛街,看到一个东西不错,手机下单,回家的时候,东西已经放家门口了。都省了拿东西的力气。
极致的物流速度和价格优势,让线下的生意,步履艰难。
比网上价格高,没人买,跟网上价格一样,还不够付房租。最惨的就是零售生意,其中倒店率最高的就是手机数码和母婴店,基本都崩塌了。
于是人们开始涌入“线上做不了”的生意,但这又增加了其他赛道的恶性竞争,俗称内卷,比如餐饮店、奶茶店、咖啡店、花店、宠物店、烘焙店……
“奶茶、咖啡和烘焙”,俗称年轻人创业的“三大割草机”。而餐饮则是所有人的梦魇。
恶性内卷下,人们对餐饮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候一条街都是空的,只有那么1-2家是满的,很多店为了抢流量,推出100多块钱的双人套餐,不赚钱甚至亏钱,结果来的客户只点套餐,时间一长,基本也都把自己做死了。
中国人有一个做生意路径,那就是模仿。只要你在一个地方开一家店,生意好,那么马上你附近可能会开3家店,复制你的模式,跟你卷价格,最终都死翘翘。
当然这一切的根源,也不能完全甩锅给电商,其实更多是经济下行影响,消费萎靡,能省即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房东真的理解不了,甚至还要反向涨价。
前几天,我在小区饭后遛弯,正好遇到新东方国际托育班的园长,跟我说要关店了。我很好奇,因为小孩一直都是招满的,口碑也不错。
园长说,租金一年170万,实在太艰难,今年为了招生,降价了,结果房东通知还要涨价…如果换地方,还要花钱装修,之前的家长因为上学距离远,都要退费,所以只能倒闭。
很多房东,真的恨不能把“贪”字,刻在脸上。
租客生意好,觉得赚少了,要涨价,租客生意差,不懂行情,还要涨价。这种行情下,谁还能租得起170万的地方?租客跑了,空置一年,不得亏170多万吗。他们根本算不过来帐。
还有隔壁的一个咖啡店的小姑娘,跟我说也要换地方了。因为生意不好,做不下去了,想让房东降点儿房费,结果是分文不降。。隔壁商铺都空置大半年了。
但这些房东真的搞不清楚状况。他们不懂,先让租客活下去的道理,也不懂租客生意变好,他们的店铺才有议价权,才能涨价的逻辑。
一张嘴就是我不缺钱,宁可不租,也不降价。等被市场教育了,绷不住了就开始偷摸摸降价。
有产者,多多少少尽点儿社会责任,帮助帮助无产者,这才有点儿社会价值。如果每天就想着自己,不管刮风下雨,对无产者剥皮抽筋,最后难免自噬其身。
赚钱要双赢,而不是零和。真正明白这句话的人,才能把生意做长久。
不合理的租金成本如何成为压垮优质商户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现在大量商铺倒闭,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创业者本来开店是为了当老板,结果发现,自己累死累活,钱都供养给了房东。当看清楚真相后,他们选择潇洒离去。
这几年,我一直在告诉身边人,不要开店。
不是说赚不了钱,而是赚钱难度太大了。过去可能60%人能赚到钱,而现在只剩下了10%,首先要确认自己能不能比90%的人更强。
别辛辛苦苦干了几年,起早贪黑,钱还打了水漂。
而对于一些人想投资商铺,更不建议。
接下来几年,电商还会以各种形式爆发,闪购业务彻底崛起后,又是一次对线下实体经济的暴击。线上有多繁荣,线下就有多凄凉。投资一套商铺,租不出去,就真成了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