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撞人族"入侵英国了?专挑妹子下手撞完就跑,她被猛男撞飞!
“物理攻击型社恐”?撞人族正在悄悄入侵伦敦街头
最近,英国伦敦街头频频出现一种奇怪现象:
不是偷,也不是抢,有人在人群中故意冲撞路人,撞完还面无表情地走开,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受害者通常是女性、老人或孩子,而作案者多是体型高大的男性。他们不声不响,却让人防不胜防。
这种人,被称为——“撞人族”。
撞人不图财,只为发泄
“撞人族”最早不是出现在英国,而是起源于日本。
这个群体的特征非常明确:多为对异性交往挫败的男性,社交无能但内心压抑愤怒。他们不敢当面与人对抗,就选择在人群中“物理输出”,借着擦肩而过的瞬间,假装“碰瓷”发泄情绪。
他们不抢东西,也不语言骚扰,而是用身体、手肘、包、甚至雨伞等物品,突然冲撞毫无防备的女性。
有日本网友将“撞人族”分为四类:
- 后撞型:从背后猛撞目标,完全不留情,撞完就走,专挑瘦弱女性下手。
- 言语攻击型:撞人后反而恶人先告状,对受害者大吼大叫。
- 暴力工具型:会拿伞、背包等加大冲击力,有时几乎接近“袭胸”或“袭击”。
- 逆行型:在人行道故意逆行,用“走路不看路”为借口合理化撞人。
曾是日本街头的“日常恐怖”
“撞人族”在日本一度横行无阻。
2018年,新宿车站就出现过一名“背包大叔”,30秒内连撞4名女性,神出鬼没,毫无预兆。
2020年7月,一名叫永田大辅的男子在东京蒲田站,四天内猛撞6名女性胸口,最小受害者仅19岁。他被捕后坦言:“第一次不小心撞到女性胸部感觉不错,后来就想着怎么再来一次。”他做了十几次才被抓。
令人震惊的是,很多受害者都说“当下反应不过来”,对方撞完就走,根本来不及拉住或报警。
撞人族遇到外国人:翻车了
随着疫情结束,日本外国游客增多,撞人族开始“水土不服”。
一名中国游客在东京新桥地铁站被撞后,当场爆发大喊“道歉!”还拍下对方视频。由于语言不通,撞人男尴尬又慌张,从此没再在该地出现。
有居酒屋老板表示,撞人男在自家门口活跃许久,结果被外国人“骂回去+拍视频+报警”,灰溜溜撤退。撞人族通常体型不大,撞上高大的欧美游客,反倒自己被弹飞,根本讨不到便宜。
就这样,在游客多、外国人硬气的地段,撞人族现象逐渐消失。
可怕的是:撞人族正在“出口转内销”
没想到,撞人族的“技术”居然开始传入英国伦敦。
TikTok网红艾拉(Ayla)就分享了自己在伦敦街头的可怕遭遇。
当时她正和朋友散步,前方人流不断,一名穿蓝衣、肌肉发达的男子突然冲过来,把她整个人撞飞!她身高不足一米六,而对方至少一米九三,体重差距巨大,整个人摔出去差点撞上岸边的船钩。
还没等她回神,对方就消失在人群里。她朋友追不上,旁人帮忙将她扶起。
两人进了咖啡店后,正一脸懵圈地讨论刚才是不是“恶意行为”,这时隔壁桌的陌生人凑过来悄声说:“我见过这个男人,他撞过一位老人。”
艾拉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的不是意外,而是有“前科”的“撞人族”。她立刻报警。
地铁袭击事件:打了还没人管?
今年3月,伦敦知名女企业家莎莉·温特(Sally Winter)也在地铁站遭到撞击。
她当时站在维多利亚线车厢里,一名陌生男子突然猛地将她撞向玻璃窗,力度之大仿佛被人直接挥拳。
她吓得当场崩溃,眼泪直流,跑去地铁紧急求助点,按下了红色按钮——结果对讲机只“滋滋”作响,四次求助都无人应答。
最终报警,警方回应“等交通警察处理”,但撞人男早已逃之夭夭。
令人更加气愤的是,警方事后电话告诉她:嫌疑人在袭击莎莉之后,又在绿园车站踢了一个小孩。虽被短暂逮捕,但因孩子父母决定不追究,对方很快就被放了。
莎莉现在强烈要求市长重新审查伦敦主要车站的安全设施,特别是所有紧急呼叫点的实际功能。
撞人不流血,但让城市变冷
撞人族的行为没有刀光剑影,却让城市的日常充满阴影。他们打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对公共空间的信任感。
一个人走在街头,随时可能被陌生人撞倒,却找不到报警对象,也无法确定“对方是不是故意的”,这种“模糊攻击”才最让人不寒而栗。
撞人族不是玩笑,他们披着“正常路人”的外衣,在街头地铁随机伤人。
从日本的新宿地铁,到伦敦的河畔小道,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仇视社会、攻击弱者”,需要法律跟进、技术辅助,更需要公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