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伊以战争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谁赢谁输,也不是伊核问题能否解决,而是战场最残酷的真相,以及这些真相揭示的未来战争趋势。随着战后各种数据和事实的不断披露,这场12日战争的真相越来越清晰,几乎所有人的认知都要被颠覆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在说明以色列的损失可能远大于伊朗。伊朗损失了几个军事基地和核基地,还损失了一批革命卫队将领和核科学家,这看起来损失的确不小,但是,你知道以色列损失了什么吗?有意思的是,以色列居然在整个战争期间严厉封锁战争信息,不允许以色列人发布任何战况视频图片,一旦发现直接军事拘押和审判。也正因如此,战争爆发后,人们对伊朗遭受的打击都很清楚,对以色列遭受的打击却始终无法确切地了解。在战争结束后陆续离开以色列的一些外国人开始发布他们亲历的各种战争视频,美国的情报机构包括CIA和DIA也开始披露一些信息,以色列实际的战损情况这才逐渐浮出水面。以色列的战损至少包括:防空导弹接近耗尽,主要的军事基地和重要的工业设施基本被伊朗导弹洗礼过一遍,重要的城市建筑包括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等均遭受严重损坏,部分城市的实际面貌已经接近加沙的现状。不用怀疑以色列实际的战损远大于伊朗这样的结论。最近突然又受到川普特别待见的美国前中情局长、前白宫安全顾问班农试图帮川普解释为什么在轰炸了伊朗并取得辉煌胜利后要立即宣布停战,而且以色列居然没有反对,他说川普宣布停战不是为了救伊朗,而是在救以色列。关于川普要求停战为什么是在救以色列,班农没有讲太多原因或理由,他只举了一个例子:12天的战争,伊朗进行了11轮还击,结果是以色列消耗了15-20%的全球萨德防空导弹库存。你没有听错,是消耗了萨德防空导弹全球总库存的15-20%。萨德系统可是号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反导系统,能够识别2000公里外目标,并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伊朗11轮的导弹攻击就消耗掉15-20%的萨德导弹库存,这至少说明几点:其二,伊朗攻击以色列本土时,上演的实际战况是伊朗导弹的饱和攻击与以色列反导系统的饱和拦截,最终比拼的是谁发射的导弹更多。其三,以色列飞机的远程奔赴,其打击效果其实远不于导弹和无人机的远程直射打击。伊朗防空系统被清零后,以色列飞机能远赴伊朗进行精确打击。按传统的战争观念,这叫掌握了制空权,并因此取得了战场的绝对优势。相比之下,以色列有号称全球最严密的防空系统,伊朗又没有可远程奔赴的飞机去轰炸以色列本土,在如此悬殊的弱势之下,伊朗只能通过导弹和无人机的远程攻击进行还击。所有人都认为以色列战机在伊朗上空对伊朗进行的打击一定比伊朗对以色列的远程导弹攻击要精确和高效得多,但结果却很出乎意料,事实是伊朗对以色列的打击效果并不比以色列差,甚至还要更强一些。其一,以色列国土面积太小,即使伊朗的导弹不那么精确,但只要能打到以色列本土就会造成损失。相反,伊朗领土足够大,以色列发射再多的导弹,永远比不上伊朗导弹对以色列领土的覆盖率。其二,伊朗虽然防空力量薄弱,但对无人机和导弹的大量研发制造,确保了伊朗具备一定的非对称战争实力。飞机搞不过你,无人机和导弹量大管够,而且能覆盖以色列领土的每一个角落。此次战争显然验证了这一非对称战略的正确无比。这显然已经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形态,你的航母和舰载机再多也是数量有限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充其量能打出几百枚导弹,而陆基的远程导弹攻击可以是无限量的。这说明什么?说明靠几艘航母就可以横行几大洋的时代结束了。且不说东风快递这种专门的航母杀手,即使是一般的无人机和导弹跟航母战斗群拼饱和攻击,航母战斗群也绝对处于劣势。美国航母横行的时代,真相是只有美国有导弹,别的国家都还停留在高射炮防空的阶段。如今的世界,像伊朗一样具备大量导弹和无人机的国家有多少?讲到这里,我们似乎也能想明白一个问题:俄罗斯始终不对乌克兰进行导弹饱和打击的原因,恐怕一是因为俄罗斯导弹数量有限,舍不得过多地消耗。这一点大概同美国相似,先进的导弹技术只是一种威慑作用,实际上量产并不多。另一原因恐怕也是由于乌克兰面积太大,靠导弹覆盖就解决问题不现实。这同样说明,当国土面积足够大时,有没有防空系统其实意义并不大,以色列再厉害也炸不了几片伊朗的基地,俄罗斯对乌克兰也一样。当国土面积足够小时,有没有防空系统意义也不大,防空系统再严密也经不住饱和攻击,以色列被伊朗暴打就是证明。航母的意义是把战争送到国门外去打,同时让对方基地的导弹够不着自己的本土,但这显然只是曾经和目前的设想。未来的导弹和无人机一定是航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航母和舰载机的实际作用肯定是越来越小的。当然,既有无人机和导弹的量大管饱,又有航母和舰载机的远程投送与打击能力,肯定比只有一头要好,对称发展的全面实力肯定比非对称的实力更好。只不过,在未来战争中,导弹和无人机的作用一定大于航母和舰载机,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导弹与反导,拼的是谁更量大管够,这才是未来战争最可能的形态。要量大管够,最终拼的是制造能力。这种情形之下,那些小国寡民最好还是消停点,否则就真的可能有灭国之灾,包括以色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