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给无字碑加个“盖”,网民替武则天觉得贵
乾陵文物,武则天的无字碑被加了盖子,名曰保护。
加之前是这样的:
加之后是这样的:
丑不丑另说,最重要的是,你猜这个盖子花了多钱?559万。
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有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事,今天就来聊一聊。
01
“无字碑加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想到上世纪沧州铁狮子加盖的事,当时说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就给铁狮子上盖了个八角亭。
这不盖还好,一盖,反而因为水汽不能蒸发加速了铁狮子的锈蚀。后来还给铁狮子置台、柱撑,几经“保护”,铁狮子终于是“咽气”了。
所以有人拿铁狮子说事,说乾陵这次也是在瞎折腾,但这里句公道话,真不能拿沧州铁狮子跟无字碑对比,一个是铁铸的,一个是石碑的,情况不同。
另外,但凡去看过无字碑的都知道,碑身顶部、侧面都有肉眼可见的侵蚀痕迹,倘若任其发展,恐怕侵蚀面积只会越来越大。
无字碑到底该咋保护,多大程度的保护,或者别的什么方式保护,专家可以另行论证。
但人工干预想必是必要的,这也是乾陵的职责所在,否则随着年岁日久,侵蚀面积增大,又该被说没人管文物了。
02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个盖子到底值不值559万?
从当地政府公示的标书来看,非常精确,一共耗资5596386.08元,但这个钱到底怎么花出去的,谁也不知道。
根据公开的资料,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而目前管理处加的这个亭子距离碑顶处仅2米。
肉眼来看,似乎就是个普通的亭子,也未见有什么特别复杂的设计,评论区就有网友开玩笑别说500万了,这种亭子5万就拿下,还有赚头。
到底什么样的亭子,建成需要花上百万工程费?这个问题,老王也问了下AI。
它给的方案是根据无字碑的尺寸,建一座4*4底座,高9.5米的中式四角保护亭,算上所有的材料、人工、设计等费用,还都是往多了算的,最后ai的方案大概花费在5万-8万间。
当然,实际工程肯定要更复杂多变一些,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正常来说,一座保护亭,似乎也花不了上百万。
03
但很快乾陵管理处回应了,说500多万不仅仅是无字碑的盖子,还有述圣碑的保护以及周边附属园林的设计,一共是500多万,都符合流程。
但显然,管理处的说法还没有彻底解决大家的疑问。我们当然理解,文物保护,肯定不同于普通的工程,人工、设计、用料、环境等都有其特殊性,但500万的数字,似乎也大了点。
更重要的是,目前为止,管理处并没有说清楚这500多万到底是怎么花的,明细如何,用了什么材料,各个工程耗资分别是多少,都不知道。
这里绝不是说无字碑盖子一定有猫腻,而是说既然是公共事务,相应的透明度还是不应该缺位。
这里绝不是杞人忧天,大家之所以看到价格就容易讨论,担心,都是有原因的,近些年,打着文物保护的名义,却干着非法勾当的事屡有发生,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04
比如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贪腐案。
2022年,汤阴县检察机关查实,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原主任贾振林,自2011年担任博物馆建设负责人以来,收取投标人、施工方等相关人员行贿财物289万余元,将国家专项资金525万元挪用归个人使用,侵吞、套取国家专项工程款项46万余元。
还有安徽凤阳鼓楼贪污案。
2023年,仅仅修缮一年多的的凤阳鼓楼发生大面积坍塌,原来是当地官员收取贿赂,让没有文物保护资质的工程单位违规中标,50多万工程款去向成谜,加之违规作业,非法工程,600多年的古迹就这样被糟蹋。
对了,说下,以凤阳鼓楼修缮工程的体量,也才花了341多万,真不知乾陵的500多万怎么花出来的。
而且不少相关案件都有个共性,很多文物就在这样非法的保护中被损毁。
比如永嘉县文物馆原馆长潘某,他利用职务之便侵吞14.1万,收受工程方财物13万,而经过他主导修缮的古民居反而被破坏,最终为了整改,抢修,又花出去一百万。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例子其实指向了一个事,就是有人打着文物保护的名义大行敛财之事,更糟心的是,不少文物就毁在了这样的勾当之中。
05
所以重点不是无字碑盖子花了多少钱,重点在于,500万也好,50万也好,到底花哪去了,怎么花的。
另外多提一句,现在的大环境,都说要过紧日子,也都在鼓励开源节流。
查了下,2025年乾县已公示的获得中央及省级补助金额为7903万,占财政收入比例超过了68%,财政自给率不算高,甚至很依赖转移支付才能维持运转。
可如今大手一挥,给文物加个盖子,就能花出去500多万,占了转移支付的近10%,还不公布明细,这样的财政资源分配,真的高合理吗?
今年最新的《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就明确指出要严控之支出,绩效导向,总之,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请问乾陵,你们这是花在了刀刃上还是刀背上?又或者根本没花在刀身上?
500万的盖子,怕是武则天来了也觉得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