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日本对美关税谈判,必须直面这一结构性矛盾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致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公开信,宣布美国将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产品征收25%的关税,该税率比此前宣布的24%还高一个百分点。特朗普也在采访中持续表达对日贸易赤字不满,施压日本政府在汽车进口、农产品贸易等问题上让步。而随着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受制于国内政治议程,日本政府在对美贸易中维持相对强硬的姿态。
据多项民调显示,执政联盟在参议院的预期席位数呈不断下降趋势,若最终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至少50个改选席位、失去参议院多数地位,石破茂政府可能被迫辞职,导致美日贸易谈判停摆。
【文/ 陈佳慧】
一、选举倒计时与日美关税谈判僵局
石破内阁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执政稳定性薄弱的困境。去年9月,石破茂就任自民党总裁兼内阁总理后,10月即宣布进行众议院改选。然而,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议院未能赢得过半数席位,石破内阁成为少数派政府。此次7月20日参议院选举,执政联盟需改选议席为自民党52个、公明党14个。
目前,执政联盟需至少赢得50席,方能维持参议院过半优势。此次石破茂将执政联盟赢得至少50个改选席位定为胜负线,远低于需改选席位。可见,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惨败、民调持续低迷、政治献金丑闻、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对美关税谈判进展不顺等多重问题叠加,执政联盟议席减少已在预料当中。

图片来源:日经中文网[1]
日本民调机构对选举的结果预测也出现分化。日经新闻乐观判断执政联盟“有望过半数”,而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则认为“尚不确定”,《周刊文春》更直接预测执政联盟将“失去多数”。[2]若执政联盟失去在参议院的多数席位,石破政府面临两院少数党局面,“扭曲国会”情况加剧,其政策推行和执政能力将受到进一步削弱。石破茂恐只能引咎辞职、重组执政联盟或者直接解散众议院来突破僵局。
在本次选举中,围绕经济议题的争夺成为各党核心。NHK民调显示,选民最关注的议题为“社会保障及少子化”(29%)以及“应对高米价及物价”(28%)。[3]自民党提出发放现金补贴而非减免消费税来换取民意支持。
根据共同社7日民调,超过一半民众反对向全体发放现金补贴的竞选承诺,选民仍更期待切实的结构性改革而非短期的政治收买。值得一提的是,主张“日本人优先”的极右保守党派参政党有异军突起之势。根据NHK的7月民调数据,其支持率(5.9%)仅次于自民党(24%)、立宪民主党(7.8%)。[4]侧面反映执政联盟在回应年轻群体民意诉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乏力。
《朝日新闻》7月15日报道,日本执政联盟很可能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在日本努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之际,加剧日本的政治不稳定风险。图源:路透社
在同一调查中,8%的选民将“应对美国关税”视作投票时的首要考量。
2025年2月美日首脑会谈后,双方发表《追求日美新黄金时代》的积极声明,日本承诺将安保支出增加至占GDP2%的水平,并将对美投资规模提升至1万亿美元。
但这些举措并未能使日本豁免于特朗普掀起的“解放日”关税冲击。日本是最早启动对美谈判的国家,特朗普也意图将日本打造为“谈判模版”,但进展缓慢,反而迟于英国、中国及越南与美国达成初步框架协议的节奏。至今,美日之间已举行了七轮磋商,部长级谈判仍在继续推进。日美关税谈判僵局也成为朝野攻防焦点。在7月初的NHK参议院选举党首辩论节目中,部分在野党呼吁更积极的应对策略,认为应联合其他经济体共同向美方施压,同时提升日本战略自主性。(表1)

此次美日谈判难以突破的直接原因在于,石破政权的稳定性不足,且叠加参议院选举周期,实质性地锁定了日本在关键议题上的谈判灵活度。
首先,石破茂政治根基不稳,面临自民党支持率波动、派阀政治余波未平等现实挑战,在对外谈判中必须妥善平衡内部政治压力与外交立场。
其次,为争取更多谈判缓冲期,面对美国持续施压,日本立场也趋于强硬。石破茂在公开场合多次强硬表态,将美国对日关税视作“国难”,表示不会轻易妥协,并呼吁选民要支持更加稳定政权来解决问题。强硬立场符合石破茂一贯主张推动美日同盟“对等化”的政策形象,同时也契合日本国内日益升温的对美质疑情绪。根据《读卖新闻》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民调结果,仅有22%的受访者表示“信任美国”,为自2000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6]
在此情况下,任何被视为过度让步的举措都可能被视为妥协进而招致强烈的国内反弹,动摇石破政权本就脆弱的执政根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3日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也说表示,日美谈判受到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的限制。[7]
在谈判陷入僵局且90天谈判期限到期之际,特朗普于7月7日向包括日本在内的14个国家发出“关税信函”,重申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关税升至25%,比最初宣布的24%高出1个百分点;如谈判未果,还可能上涨至30-35%。这实际上将谈判时间延后至选举之后的8月1日,反而为日本争取了缓冲期。
图源:路透社
这一举措并不意外。类似的情形曾出现在2019年美日贸易谈判中,当时为避免影响日本参议院选举,美日双方选择暂缓推进谈判进程,待安倍政权完成选举、赢得稳定多数席位以巩固执政基础后,美日才加快协商,并于当年9月迅速达成阶段性协议。本次谈判中,日本的强硬立场也可视为一项有意为之的“拖延战略”,其核心目标在于将实质性让步推迟至选后,既规避对执政联盟票仓的短期冲击,也为评估他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谈判进展,预留政策调整空间。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二、美日关税谈判中的两大“顽疾”
参议院选举结果难以扭转日本对美谈判的整体走向。因为本轮美日关税谈判进程虽直接受国内选举议程牵制,但本质上必须在日本对美结构性依赖的背景下理解。在安全高度依赖美国的结构性现实下,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日本在贸易摩擦中对美采取强硬立场的战略空间。自1960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美日贸易争端中,日本都因美国压力而被迫妥协。1960-1970年代的美日纺织谈判中,由于日本为争取美国支持冲绳回归,面对美方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日本只能接受削减纺织品出口、扩大美国产品进口的安排,这也成为“经济换安全”的典型。
这也是为何,在竞选演讲中,在野党普遍批评石破茂外交无力,质疑其与美方缺乏高层信任关系,但却未能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在6月19日决定不对石破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名义上是为避免干扰正在进行中的美日关税谈判,实则反映了一个政治现实:在当前政治与外交压力交织的背景下,几乎只有自民党具备足够的谈判经验、政治资本与制度资源,能够处理这场复杂且高风险的对美交涉。
这一结构性问题还体现在双边谈判目标分歧中。
其一,在交易范围上,特朗普则希望借关税谈判撬动其他议程,希望和包括日本等盟国在内达成包括军费分摊、汽车进口及贸易逆差三大主要议题在内的“一揽子”交易;日本则强调贸易谈判必须与货币汇率、安全保障等问题分开处理,避免被美日安保同盟所牵制。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左)在东京与日本防长中谷元(右)会面。图源:路透社
其二,在交易条件上,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对日农产品、汽车与能源出口来缩减双边贸易逆差,具体要求包括扩大日本对美大米、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的进口、增加美国汽车等工业制品的进口份额,加强日本对美在造船业等方面对美国的投资与合作等;日本以扩大对美投资和加强美日经济安全合作为交易筹码,维护本国农业部门免受美国产品冲击,同时争取全面取消美方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包括10%基准关税。
在2019年美日贸易协议谈判中,日本向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开放约72亿美元的市场,但大米、汽车等敏感商品的谈判均被搁置,这两大议题长期是美日贸易中被反复提及的“顽疾”。
一方面,大米等农产品问题牵涉到自民党选票根基,是日本的“政治生命线”。尽管农业在GDP中占比不足1%,日本农协(JA)是自民党核心支持力量,凭借其高度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及对农村选区的广泛动员能力,在自民党的政治动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通过“政官农”铁三角在日本的大米保护政策中拥有显著影响力。
随着农业人口锐减、老龄化加剧,城市中产成为受大米价格波动影响的主要群体。去年10月份众议院选举时,自民党在选前未能采取有效的米价调控手段;如今自民党为争取都市年轻选民选票,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采取了绕开农协、直接释放储备米入市的改革方案,有效平抑米价,石破内阁支持率也在6月出现罕见回升。
但是,短期红利掩盖不了中长期政治风险。截至6月底,日本近90%的储备米已被投放市场,届时日本也将不得不再次面对政策改革以及“是否扩大进口”的艰难选择。特朗普谴责日本面临米荒也不愿进口美国大米,事实上,日本每年免关税进口77万吨大米中有近45%来自美国,但超过“最低市场准入(MA)”免税进口配额后的超高关税仍阻碍大米市场自由化。这次谈判中,日本政府同样强调不会接受牺牲农业利益的交易模式,大米保护主义的谈判底线难以打破。

日本政府近期为平抑高涨米价向市场投放多批储备米,剩余库存量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关税牵动经济全局,是日本的“经济生命线”。早在1980年代美日汽车争端中,日本在美国压力下实行汽车“自愿出口限制”,并通过产业升级与在美本地化生产实现了长期突破。如今,汽车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贡献了超过40%的GDP,也深度嵌入其对美出口结构之中,构成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核心来源。
2024年,日本向美国出口约7.2万亿日元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汽车行业已经受到现有关税的影响,5月份对美国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8]对美出口汽车减产也将导致就业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据推算,若美国最终实施高达25%的汽车关税,此举预计将导致日本实际GDP下降0.36%,[9]几乎相当于抹去一整年的经济增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三、日本对美关税谈判的三大“筹码”
在农业与汽车等传统议题受限于国内选举压力、政策空间收缩的背景下,日本试图逐步将谈判重心从传统关税议题转向美日共同关注的“经济安全”议题,试图通过在其他非关税谈判领域的合作来缓解关税压力。现阶段,日本主要依托三大筹码:美债、对美投资和经济安全合作。
一是利用美债最大持有国地位起到象征性威慑作用。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国之一,理论上具备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的能力。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并未明确表示不会抛售美国国债,而是模糊表态称美国国债也是谈判筹码之一。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抛售美债的可能性很低。因为这不仅会引发全球市场动荡,还将导致日元升值,进而严重打击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可能被美国视为破坏联盟互信,政治代价远超经济收益。因此,美债更多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威慑工具,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质性反制手段。
二是加大对美投资并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在当前谈判中,尽管日本仍希望争取全面关税豁免,但已逐渐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日本在谈判策略上逐步转向强调日本连续五年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以及日本投资对美国本土就业和产业稳定的重要意义。
业界也早有日本必须适度妥协的准备,日本车企选择通过继续扩大在美本地化生产来减少关税影响,以及考虑推动“反向进口”美国制造车辆来换取关税减免。此外,为缩小美国贸易逆差,日本正在探讨增加美国大米关税进口额度以及扩大进口美国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可能性,但与特朗普所期望的贸易逆差大幅收窄的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推动在经济安全领域的战略协同。美日贸易谈判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在关键领域如半导体、稀土和AI核心部件的供应链安全问题。2025年2月美日首脑会谈中,特朗普当面表示美日将携手对抗中国的“经济侵略”;4月,美日韩外长联合声明,明确提出要在能源安全、关键矿产、造船等领域强化协调。在全球经贸高度相互依赖的格局下,美国试图重构产业链体系的战略难以单独推进,需要协调盟友共同配合。
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右)在美国华盛顿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中)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图源:法新社
在此背景下,日本则试图以供应链协同、技术联盟建设和小多边机制配合等为谈判筹码,主动对接美方战略诉求,在以下几个重点方向推进协作:
(1)半导体供应链协作。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已向美方提议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支持日本电信与IT企业大规模采购美国芯片,采购总额或达数十亿美元。同时,日本也承诺协助美国降低对台积电等单一制造基地的依赖,在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制造环节提供关键支持。[10]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美日贸易逆差,也成为日本在谈判中“以投资换豁免”的重要手段之一。
(2)增加天然气进口和能源合作。在2025年2月的美日首脑峰会中,双方宣布将以“互利方式”推动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日本出口,同时两国将组建“合资企业”承诺支持阿拉斯加价值440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项目。然而,分析指出美国LNG对日出口由于需长距离运输,并不具备成本优势;且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因偏远位置和建设成本高昂,包括日本石油勘探公司(JAPEX)在内的业界人士都认为此提议缺乏商业可行性。[11]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日本从美国进口LNG,不仅回应了特朗普扶持传统能源集团的政策偏好,也可以填补中国因关税争端而减少进口的订单缺口。因此,该合作政治性大于经济性,能源格局进一步沿地缘政治分界线重新排布,其市场阻力也不小。
(3)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关键矿产尤其是稀土已成为中国反制美国关税的关键筹码,而特朗普自再度上台以来即就对相关资源展现出高度重视。以2010年中日关系恶化、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重要矿产为契机,日本开始推行多元化资源战略,包括扩大海外投资、强化储备管理及提升回收利用技术。至今,日本几乎参与了美国建立的全部关键矿产联盟,协助美国减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2025年6月G7峰会最终发布了六份独立的领导人联合声明,集中于与美国战略利益高度契合的AI、关键矿产等核心领域。7月,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宣布启动“四方(Quad)关键矿产倡议”,以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和多样化。此类合作倡议中都有明显的对华指向性。
(4)高端制造如钢铁和造船领域合作。在日铁收购美国钢铁案中,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都以经济安全为由制止收购,经过多轮谈判交易,美日联手在高端钢材领域共同抗衡中国逐渐成为促成收购案的重要考量。最终在6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有条件批准收购,前提为两公司需签署《国家安全协议》(NSA)并遵循特殊条款,包括日铁在2028年前对美投资110亿美元及允许美政府通过“黄金股”(golden share)对关键决策行使否决权。日铁CEO桥本英二在收购案后明确表态:“不能让竞争对手中国迎头赶上。”[12]这使得日铁收购案从单纯的市场交易,迅速转化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联盟整合举措。
此外,中国造船业兴起引发美国焦虑。2024年,中国在全球新船订单中占据了74.1%,而2023年,美国仅占0.2%,日本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13]日本也提出“日美造船黄金时代计划”,计划设计美日共同基金,与美国联合在军舰、破冰船建造等高附加值领域发力,助力美国造船业复兴。
在当前关税谈判中,日本正尝试将“经济安全”议题转化为实际利益交易的平台,强化其作为盟友的战略价值,进一步转移关税争端焦点,通过在战略契合度高的议题上达成妥协以为核心利益预留谈判空间。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行政令,同意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图源:路透社
四、总结
无论参议院选举结果如何,日本对美关税谈判必须直面日本对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日本安保体系与美国深度捆绑,美日缺乏对等谈判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日本仍是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者与受益者。当前谈判僵局,正折射出日本在对美依附与战略自主之间的艰难平衡。
日本在抵御美国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压力以及争取汽车产业关税谈判空间时,往往主动迎合美日协作应对中国的政治叙事,以强化联盟纽带、换取谈判空间。这种策略非但无法改变其在对美结构性依赖中的被动地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其作为美国附庸的政治现实。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谈判风格和对国际秩序的破坏行动正加速日本民众对美信任的流失,也暴露了日本对美依附的高度脆弱性。
相较之下,中国在本轮全球贸易摩擦中的不妥协立场与对多边贸易秩序的维护姿态,正成为包括日本在内诸多国家制定对美应对策略时的重要参照,也为其他经济体 “以时间换空间”的谈判策略以及贸易多元化提供关键缓冲期。日本虽难以摆脱与美的深层捆绑,但也积极通过强化与中国、东盟、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关系来对冲风险。
中日两国拥有巨大的经贸合作潜力,双边互动也持续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3月中断5年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重启,5月三国同意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6月中国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水产品进口,并于7月恢复已中止24年的日本牛肉进口,这些举措在客观上缓解了日本相关产业在美国关税战下的出口压力。在深化对美排他性合作与参与包容性多边经贸合作之间,日本必须谨慎平衡。若一味迎合美国战略诉求,反而可能饮鸩止渴,陷入新的依附陷阱。
[1]日经中文网,日本参议院选举公示,物价对策成为焦点,2025年7月3日,https://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9276-2025-07-03-10-50-53.html
[2]小倉健一,「競馬新聞のほうがまだ当たる」参院選、読売・朝日・日経が正反対予測の致命的実態,Yahoo News,2025年7月9日.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f8aa7e45ecc3772ccb8009629b3278e0dcfd074a?page=3
[3]NHK,内阁支持率,https://www.nhk.or.jp/senkyo/shijiritsu/ (访问时间:2025年7月15日)
[4]同上。
[5]NHK,与野党党首米関税措置対応など意見交わす,2025年7月6日,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50706/k10014855141000.html
[6]读卖新闻,米国「信頼する」22%…読売世論調査,2025年6月29日,https://www.yomiuri.co.jp/election/yoron-chosa/20250629-OYT1T50117/
[7]NHK, Bessent: Election gives Japan 'domestic constraints' on cutting trade deal, July 4 2025,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250704_04/
[8]Justin McCurry, Japan walks line between recession and submission as it seeks to overcome Trump tariffs., The Guardian, July 4 2025,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jul/04/japan-submission-recession-trump-tariffs
[9]大和総研,米国による25%の自動車関税引き上げが日本経済に与える影響,2025年5月27日,https://www.dir.co.jp/report/research/economics/japan/20250327_025005.html
[10]朝日新聞,米半導体製品、数十億ドルの購入を提案日米関税交渉で政府,2025年5月28日,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T5W3Q3JT5WULFA02RM.html
[11]Sam Reynolds and Christopher Doleman, Prices, not politics, will shape U.S. LNG flows to Japan going forward, 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February 27, 2025, https://ieefa.org/resources/prices-not-politics-will-shape-us-lng-flows-japan-going-forward
[12]The Asahi Shimbun, Nippon Steel plans new U.S. mill to compete against Chinese, https://www.asahi.com/ajw/articles/15899991
[13]Khang Pham, How the SHIPS for America Act Can Help Boost Japan-U.S. Arctic Shipbuilding Cooperation, The Arctic Institute, May 22, 2025, https://www.thearcticinstitute.org/hships-america-act-can-help-boost-japan-us-arctic-shipbuilding-cooperatio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余下全文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致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公开信,宣布美国将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产品征收25%的关税,该税率比此前宣布的24%还高一个百分点。特朗普也在采访中持续表达对日贸易赤字不满,施压日本政府在汽车进口、农产品贸易等问题上让步。而随着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受制于国内政治议程,日本政府在对美贸易中维持相对强硬的姿态。
据多项民调显示,执政联盟在参议院的预期席位数呈不断下降趋势,若最终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至少50个改选席位、失去参议院多数地位,石破茂政府可能被迫辞职,导致美日贸易谈判停摆。
【文/ 陈佳慧】
一、选举倒计时与日美关税谈判僵局
石破内阁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执政稳定性薄弱的困境。去年9月,石破茂就任自民党总裁兼内阁总理后,10月即宣布进行众议院改选。然而,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议院未能赢得过半数席位,石破内阁成为少数派政府。此次7月20日参议院选举,执政联盟需改选议席为自民党52个、公明党14个。
目前,执政联盟需至少赢得50席,方能维持参议院过半优势。此次石破茂将执政联盟赢得至少50个改选席位定为胜负线,远低于需改选席位。可见,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惨败、民调持续低迷、政治献金丑闻、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对美关税谈判进展不顺等多重问题叠加,执政联盟议席减少已在预料当中。

图片来源:日经中文网[1]
日本民调机构对选举的结果预测也出现分化。日经新闻乐观判断执政联盟“有望过半数”,而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则认为“尚不确定”,《周刊文春》更直接预测执政联盟将“失去多数”。[2]若执政联盟失去在参议院的多数席位,石破政府面临两院少数党局面,“扭曲国会”情况加剧,其政策推行和执政能力将受到进一步削弱。石破茂恐只能引咎辞职、重组执政联盟或者直接解散众议院来突破僵局。
在本次选举中,围绕经济议题的争夺成为各党核心。NHK民调显示,选民最关注的议题为“社会保障及少子化”(29%)以及“应对高米价及物价”(28%)。[3]自民党提出发放现金补贴而非减免消费税来换取民意支持。
根据共同社7日民调,超过一半民众反对向全体发放现金补贴的竞选承诺,选民仍更期待切实的结构性改革而非短期的政治收买。值得一提的是,主张“日本人优先”的极右保守党派参政党有异军突起之势。根据NHK的7月民调数据,其支持率(5.9%)仅次于自民党(24%)、立宪民主党(7.8%)。[4]侧面反映执政联盟在回应年轻群体民意诉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乏力。
《朝日新闻》7月15日报道,日本执政联盟很可能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在日本努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之际,加剧日本的政治不稳定风险。图源:路透社
在同一调查中,8%的选民将“应对美国关税”视作投票时的首要考量。
2025年2月美日首脑会谈后,双方发表《追求日美新黄金时代》的积极声明,日本承诺将安保支出增加至占GDP2%的水平,并将对美投资规模提升至1万亿美元。
但这些举措并未能使日本豁免于特朗普掀起的“解放日”关税冲击。日本是最早启动对美谈判的国家,特朗普也意图将日本打造为“谈判模版”,但进展缓慢,反而迟于英国、中国及越南与美国达成初步框架协议的节奏。至今,美日之间已举行了七轮磋商,部长级谈判仍在继续推进。日美关税谈判僵局也成为朝野攻防焦点。在7月初的NHK参议院选举党首辩论节目中,部分在野党呼吁更积极的应对策略,认为应联合其他经济体共同向美方施压,同时提升日本战略自主性。(表1)

此次美日谈判难以突破的直接原因在于,石破政权的稳定性不足,且叠加参议院选举周期,实质性地锁定了日本在关键议题上的谈判灵活度。
首先,石破茂政治根基不稳,面临自民党支持率波动、派阀政治余波未平等现实挑战,在对外谈判中必须妥善平衡内部政治压力与外交立场。
其次,为争取更多谈判缓冲期,面对美国持续施压,日本立场也趋于强硬。石破茂在公开场合多次强硬表态,将美国对日关税视作“国难”,表示不会轻易妥协,并呼吁选民要支持更加稳定政权来解决问题。强硬立场符合石破茂一贯主张推动美日同盟“对等化”的政策形象,同时也契合日本国内日益升温的对美质疑情绪。根据《读卖新闻》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民调结果,仅有22%的受访者表示“信任美国”,为自2000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6]
在此情况下,任何被视为过度让步的举措都可能被视为妥协进而招致强烈的国内反弹,动摇石破政权本就脆弱的执政根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3日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也说表示,日美谈判受到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的限制。[7]
在谈判陷入僵局且90天谈判期限到期之际,特朗普于7月7日向包括日本在内的14个国家发出“关税信函”,重申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关税升至25%,比最初宣布的24%高出1个百分点;如谈判未果,还可能上涨至30-35%。这实际上将谈判时间延后至选举之后的8月1日,反而为日本争取了缓冲期。
图源:路透社
这一举措并不意外。类似的情形曾出现在2019年美日贸易谈判中,当时为避免影响日本参议院选举,美日双方选择暂缓推进谈判进程,待安倍政权完成选举、赢得稳定多数席位以巩固执政基础后,美日才加快协商,并于当年9月迅速达成阶段性协议。本次谈判中,日本的强硬立场也可视为一项有意为之的“拖延战略”,其核心目标在于将实质性让步推迟至选后,既规避对执政联盟票仓的短期冲击,也为评估他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谈判进展,预留政策调整空间。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