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婚是非结不可、这女是非厌不行吗?
今天我分别受到了一篇文章和一期播客的两种冲击。
文章是来自极昼工作室的《一桩婚事,一笔彩礼,八个媒人》,我截取几段给大家震惊一下。
近日一桩广州农村相关案件的庭审里,这样的媒人链条长达8人,分走了10万彩礼中的8万。当事男子40岁,母亲着急婚事,最后找到38岁相亲对象,第二天领证结婚后,才发现女方有精神问题。
跨省闪婚的相亲市场上,总是男多女少。董超遇到最频繁的状况是,丈夫在婚后暴露出性生活方面的问题,夫妻不和。
也有男的打来电话,说自己结婚两年,一直要不上孩子,最后女方才说,婚前就结扎了,当时没告诉他。
跨省闪婚匹配后的三四天,双方在当地完成体检,媒人跟着男方去银行调取征信报告,核查债务。最后一天上午,男方交总价,下午去民政局登记结婚。直到结婚证握在手里,男女双方才被允许互加微信,留电话。
这篇文章中的案例,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家庭,为了能让所谓男大当婚找到结婚对象,叠加了介绍费的彩礼普遍10万元起步。
尽管文章没有使用渲染情感的表述词汇,但读罢我还是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传宗接代紧迫感。
十万乃至几十万的婚前费用,且不说近似于买卖婚姻,婚后的生活莫非可以通过生孩子挣回来?
国家现在只是放开生育、鼓励多生,不是直接发钱,连绕着发钱都没有迹象。
在过去娱乐新闻上才会出现的闪婚,居然以一种很新的跨省方式在农村流行,不得不说社会还是进步了。
这婚和人的生死存亡结下了梁子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非结不可吗?
我在结婚之前其实也参加过旁人介绍的相亲,我对相亲的理解是多一个接触异性的途径,这种途径演变到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了唯一。
因为人人都放弃普法和守法,改单休了。单休的少男少女别说见面,见阳光都显得奢侈。
作为男性,我建议男同胞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这个观念的关键处在于,你可以因为自己很需要爱情而付出行动,但绝不要出于任何人的影响而觉得自己很需要一个结婚对象,甚至是生孩子的工具。
这样意味着你想要的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结果。
结果通常是很难预料的,过程才是可以把控的。
当你只要结果,一定有各种妖魔鬼怪怪力乱神出现,把你带往阴沟。
播客则是关于一款叫做《情感反诈模拟器》的游戏分享。这款游戏的原名太过恶俗,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分享中一位男生在讲述他对于这款游戏的心得和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男女对立价值观的看法,极端言论让我一时间无言以对。
一言以蔽之就是,如果他出现在我身旁和我闲聊,我压根儿不知道从何劝慰。
这位23岁从未恋爱过的宅男,生活背景是身体不太好的原因只进过厂,在他的世界里女性就是物质的,男性就是受到压迫的。
他高度赞同,女性的困境不是男性造成的,但同时又表示自己还是渴望拥有爱情的。
现代女性的困境,严格来说不是单一群体造成的,而是结构性问题。但请别忘了,现代社会的构成是由人,而非AI。
算法也许会推送那些惊人奇葩的特定案例,让你看到后对女性敬而远之;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的。
但沉沦在推送机制中不向外探求、窝在井底而非与真实的人交往,这才是造成求而不得因爱生恨无尽循环死局的原因。
最简单的比喻是,你不可能指望你所恨的异性,会有不在乎你的恨且反过来爱你的一种动漫设定,这样的人顶多万里挑一,可绝不会送上门来。
相信我,因为有爱和同情心而能够吸引到的异性,远比你为了和虚假男子气概同流合污而得到的可能性大于多。
最后想说的,就是呼吁大家做一个正常的父母。根据我的观察,当代父母中正常的已经不多了。
他们受到上一辈父母摧枯拉朽的折磨,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认为虽然很痛苦可现在好歹成家了,这不刚好有个娃,复制粘贴海马体里的东西保准没错。
可惜的是人对痛苦的记忆远胜于欢乐,于是娃就接过这番破烂衣钵。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一棒父母从来没有好好思考,上一棒父母也没有好好交代,棒棒相传活成棒槌。
我们大多数的痛苦来自于认知错配,13岁的身体错配18岁的性欲错配38岁的婚姻观念,并且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13岁后脑部就停止发育,看待一切问题都只有两种答案: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正常的父母,首先要创造条件腾出时间陪伴孩子,他们要先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并且不把这个想法寄托在他人身上。接着要试图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不要把别人的理解直接塞进自己的脑袋。最后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许多事情强求不来,孩子的爱情亦然。
如果船到了桥头也没直呢?
那就顺其自然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非要做到的,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想要你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