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水库不影响印度!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这两天,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梯级水电工程的消息引爆了中国舆论。
这个工程实在太大了。
装机6000多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三倍。三峡工程是个什么身份呢?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雅鲁藏布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年发电量3000多亿千瓦时,又是三峡工程的三倍。投资1.2万亿元人民币,单从数字上讲,大约是三峡工程的5倍多,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大约也是三峡工程的三倍。
简单说话,从多个角度,这个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官方简称雅下水电工程,就是三个三峡。
然而,中国舆论似乎更有追求。这么大的事儿,很多舆论的关注点反而不在这,而在于中国修了这个水电站之后,对印度形成了控制和制约。
话术的基本逻辑是,我们在这里修了大规模水电工程,由于这条河接下来要流到印度,名字叫布拉马普特拉河,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时拿捏印度?比如我想放水就放水,我想不放水就不放水。你要用水的时候我不给你水,有人称之为渴死你;你不想用水的时候我可劲儿地放水,有人称之为淹死你。
这行不行呢?
我想说的是,不太行。
为啥呢?因为这个想法是基于一个常规的水电工程的前提,那就是修大坝,建水库。因为建了水库,水库特别能装水,所以我想放水的时候我就放水,不想放水的时候我就不放水。从发电的角度看,修了很高很高的大坝,就形成了落差,这样才能发电。
但这个雅下水电工程不是这么整的。因为他几乎不怎么修水坝。
那这个水的落差从哪里来呢?没有落差,怎么发电呢?
回答是:老天爷给了我们落差。不修水坝就有落差,而且落差相当大。几十公里的距离,落差2000米。我们掰着指头算一下,三峡工程的落差才100多米。
雅下水电工程的主要任务其实是打洞,把那个拐弯的地方拉直。其次是架特高压输电线路,争取把电从西藏送到上海。
我这样说我们不能像我们想当然的那样用这个水电工程控制印度,您是不是觉得很沮丧?
不过我接下来再说点信息,您可能心情会稍微舒缓一点。
我们现在在雅鲁藏布江修电站的地方,水量数据是年径流量1600亿立方米。流出中国以后,先是流经印度,名叫布拉马普特拉河,再从印度流到孟加拉,名字叫贾木纳河。入海的时候,年径流量是6,400亿立方米。
也就是说,中国的雅下水电工程所控制的水量,只有这条河总水量的1/4。
即便我们全部控制了这一部分,印度也可以靠这个水电工程以下的降雨和雪山融化所提供的水,来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
更何况,印度需要用上这条河水的地方是东北部,经济不发达,地广人稀,所需要的水量也不大。
所以,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是完全可以自力更生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谈论中国对印度的控制,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我们也不是对印度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但跟修这个水电工程基本没关系。
全世界任何一条河,上游对下游都有控制,而且不需要人主动做任何事,影响就是天然存在的,那就是水文信息。
上游下没下雨?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大的雨?这是需要提前知道的。上游自然是先知道,如果我上游提前告诉下游,下游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如果我不告诉你下游,你就两眼一抹黑,等水来了都来不及了。
很明显,这事儿跟修水电站没关系,但它确实客观存在。
比如,2017年中国跟印度在洞朗对峙。不知道怎么搞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观测水文信息的仪器坏掉了,有人调侃说是被洞朗对峙的动静给吓坏的。
仪器都坏掉了,自然测不出来信息,自然不可能再给印度提供水文信息了。
中国也很仁义,赶紧抓紧时间修,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修了几年才修好,说实话有点丢中国的脸。
总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能够对印度形成的控制不是没有,但是不多。我这样说,可能会让很多朋友失望,因为原来期待中的一个可以拿捏印度的东西,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使。
而我想换个角度跟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国与国之间难免有矛盾,解决矛盾的时候要好说好商量。但是只是好说好商量肯定不行,一定要有拿捏别人的把柄,实在不行打起来也要能打赢别人。这是最后的底线,失去了这,一切都是空谈。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尽管如此,但我们不要痴迷这个东西。
痴迷于拿捏别人,最终你自己的手不见得把持得住,而别人也不见得都乖乖的听你的。
我从拿捏人的人和被拿捏的人两个角度各举一个例子。
我们的北方邻国蒙古,只有两个邻国,分别是中国和俄罗斯。而且他没有出海口,也就是说两个国家把它彻底包圆了。所以他的总统出个国都要这两个国家同意,更不用说做生意运输货物了。
可是你看蒙古跟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关系咋样?我的回答是:一般般。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和俄罗斯主导建立的,蒙古是这个组织最早的观察员国,2004年就是了。可是他到现在观察了21年还在观察。比他晚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白俄罗斯都已经正式加入了,真不知道蒙古还要观察到什么时候。
中国和俄罗斯2004年都把蒙古拉进来,让他观察,用意何在?想拉他,想团结他呗,可是你看团结了没有呢?
要说拿捏,蒙古国总统出个国,都要中国和俄罗斯同意,还拿捏不住他吗?
拿捏这事儿,很多时候有点像核武器,确实很管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派不上用场。因为一旦用上了,引起的连锁反应太多,太复杂。
就拿上游控制下游这事儿来说事,人家下游日子过得好好的,你突然不让别人用水了,那不是要了别人的命吗?那别人啥事不干,只干一件事:跟你拼命。先不说你怎么办,也不说你搞不搞得赢,单说一个事儿,你总要去应对吧,一应对就影响干正事儿吧?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加在一起,拿捏一下蒙古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个分析还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热衷于在世界上拿捏别人,那么要被你拿捏的对象实在太多了,多了之后你的手顾得过来吗?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
特朗普上台以后,感觉世界上很多事他都不想管了,比如他裁撤掉了美国国际开发署,所以在全世界搞颜色革命这事以后美国肯定要少得多了,6月份,臭名昭著的美国之音在香港也停播了。
特朗普还想退出欧洲,甚至退出北约。6月25日,北约峰会决定了,北约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要提高军费,提高到GDP的5%,当然美国例外。而特朗普能够促成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北约和欧洲国家确实看清楚了,特朗普真的有点不太想管欧洲了。
表面上看,特朗普想从欧洲抽身,想从中东抽身,想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抽身,似乎就想一心一意的对付中国。
这是他良心发现了吗?肯定不是,是因为他力量不够了。他想拿捏的对象太多了,他手没那么大劲,他只有两只手,他顾不过来。
我想说的是还是那个意思,拿捏这事儿一定要有,但你不能把它当饭吃。
过去几百年,世界上热衷于拿捏别人、而且有能力拿捏别人的国家有三个典型:美国、英国、俄罗斯。
英国早就衰落了,我们就不说他了,说他浪费时间。
美国眼看着就衰落了,而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拿捏别人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却拿不到他想要的效果。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其实就是美国的孤立主义,其实就是特别强调做好美国自己的事儿,扫好美国自家的门前雪,少管他人的瓦上霜。
用中国的话术说,就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说实话,你猛一听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个口号,你会觉得很反感,但其实背后的内涵,有些方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我今天特别想说一下俄罗斯。
俄罗斯现在的周边环境很不好,因为俄罗斯周边大部分国家都跟俄罗斯不友好。
俄罗斯跟乌克兰正在打仗。当然战争总会结束,但是这一仗给两个国家和民族留下的心理创伤,恐怕没有百年的时间是很难解开的。
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成员国,而且大声疾呼要让北约在他们国家驻军。
波罗的海北面的芬兰和瑞典,100多年都是中立国家,俄乌冲突一爆发,一年的时间内两个国家都加入了北约。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过去100多年,他们之所以保持中立是因为他们怕俄罗斯。因为是怕而不是真心好,所以他们逮着机会就想跟俄罗斯反目。
我们再说俄罗斯南边的南高加索地区的三个国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三个国家原来都是苏联的共和国,按理说传统上应该跟俄罗斯友好。
可是,2008年俄罗斯打了格鲁吉亚。那可是斯大林的老家呀。
2020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起冲突,本来亚美尼亚跟俄罗斯的关系更好,但是在这场冲突当中,俄罗斯保持了中立,结果把亚美尼亚得罪了。按理说应该团结了阿塞拜疆。可是今年7月,阿塞拜疆跟俄罗斯也反目了,阿塞拜疆抓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驻阿塞拜疆的记者,而且网上传出的信息显示非常暴力,照片上的人都是鼻青脸肿的。
我们再说俄罗斯东边,跟俄罗斯接壤的、或者隔海相望的中国和日本。中国这几年跟俄罗斯的关系是不错的,但是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历来不好,这我们都知道。
屈指算来,俄罗斯周边十几个国家中,只有中国和中亚的几个国家跟俄罗斯的关系还不错,其他基本都是敌人。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俄罗斯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上都打过这些国家。
由于俄罗斯历史上打这些国家的事情太多,我从俄罗斯的西北边的芬兰、瑞典说起,按照逆时针方向,随口举几个例子。
1808年,俄罗斯率军进攻瑞典控制的芬兰,两个月内占领奥兰群岛。瑞典曾经一度获得英国海军的支持并夺回失地,但很快又丢掉了。1809年9月,瑞典被迫跟俄罗斯签订《弗雷德里克港和约》,割让芬兰和奥兰群岛。
而早在这件事情的100年前的1710年,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大北方战争就已经爆发了,俄罗斯占领了里加和塔林,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投降并入俄罗斯。
再往前追溯大约几十年,在1676年到1681年的俄土战争中,俄罗斯通过军事行动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
大约也就是在俄罗斯打瑞典前后,十九世纪初,俄罗斯发动了对土耳其、对伊朗的战争,胜利后吞并了南高加索的国家。又过了几十年,在1877到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罗斯完全完成了对高加索的征服。
这里还要顺便说一下,土耳其跟俄罗斯并不接壤,但是隔海相望。他俩关系怎么样呢?我们说话挑重点,历史课本上关于俄土战争就有8次,分别叫:第1次俄土战争,第2次俄土战争,第3次俄土战争,第4次俄土战争,第5次俄土战争,第6次俄土战争,第7次俄土战争,第8次俄土战争。如果算上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交战和俄国内战时期土耳其对高加索地区的干预,总共是12次战争。
接下来按顺序说中亚,19世纪下半期,俄罗斯通过在草原地带修建堡垒线,控制哈萨克草原,紧接着不断的蚕食征服中亚的浩汗、布哈拉、希瓦三个独立汗国,最后渡过阿姆河,控制土库曼斯坦,和英国私分了帕米尔高原,完成了对中亚390万平方公里的征服。
接下来就该说到中国了,中国的事我就不说了,朋友们都知道。
过去几百年的俄罗斯历史,就是一部俄罗斯对周边国家不断征战征服的历史。这都深刻地留在了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俄罗斯现在周边环境的困局的重要原因固然有美国的因素,但是美国正是利用周边国家和民族对俄罗斯历史上的仇恨,不断筑起对俄罗斯的围堵的。
我们发现,历史上你老是想打别人,拿捏别人,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俄罗斯,现在混的都不咋地。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拿捏别人的事一定要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再说两遍:一定要有,一定要有。但是你不能把拿捏别人当饭吃,这句话也很重要,所以也再说两遍:不能把拿捏别人当饭吃,不能把拿捏别人当饭吃。
回到我们今天谈论的中国跟印度的关系来说,我们一定要有制约印度的手段,比如,如果打起来了,我们一定要打得赢。不管是用现代武器打,还是用狼牙棒这样的原始武器打,我们都必须打赢。
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周边像印度、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极端情况下他脑子不开窍,不得不拿捏他们一下的时候,我们再去搞一家伙。
我想起了郑和下西洋。中国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下西洋,没有对任何人发一枪一炮,我们是去搞友好和贸易的。
几十年之后,西方的航海活动启动,并在全世界搞掠夺,并且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在全世界建立了霸权,而且中国也成了挨打的对象。
这使很多中国人在反思,当年郑和船队不对别人使用武力,到底对还是不对?
我觉得,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的被动挨打,与4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不打别人没有因果关系。真正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前后,我们的舰队不像郑和下西洋时那样强大了。
如果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我们还是用这种实力作为后盾,但不要轻易拿捏别人,更不要轻易打别人,而是要跟别人搞好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那我认为是最好的。
如此这般最省事儿,而且为子孙万代都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