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讲实话了!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前几天写了一篇楼市文章,《一个时代的落幕》,公众号上被删了。可能是因为阅读量太高,影响太大,而我又说了太多实话。

其实也能理解,当下房地产求的是一个“稳”字。
一旦太多人知道真相,就会“思变”,而集中卖房会促发新一轮踩踏效应,让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不可扭转的滑坡,这是当地遭受不住的。
很多剧本,其实在5-10年前就已经写好了,现在正在一步步上演。但这些剧本,不能被太多人知道,毕竟知道真相的人和从中得利的人,往往是少数人。
但我还是会选择尽可能打破信息差,让更多人知晓。我觉得这是我写文章的态度和意义。
最近很多读者在问了我一些问题,很有代表性,所以今天就当集中解答,帮大家理清心中的疑惑。
1、国家还会大力拉动房地产经济吗?
大概率不会了。
房地产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让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完成了原始积累和基础城镇化建设。这已经是奇迹了。
在这篇广袤无际的大地上,大家能感受到便捷的交通,便宜的燃气和电力,以及其他最低保障的民生系统,背后都有房地产的功劳。
它像一头牛,已经气喘吁吁,趴在地上,这时候应该让它好好恢复身体,继续活下去,而不是用鞭子抽打,继续向前冲,累死在路上。
老子讲,阴阳平衡,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了,否则,一定会朝它的反方向涌动。
约束房地产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债”。
我国居民杠杆率从 20% 升到 60% 仅用了 11 年(2009-2020 年),提升速度明显快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居民部门的债还没有降下来,就背不动更高的杠杆,如果硬背,社会消费系统就会彻底“报错”。
现在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系列政策稳住基本面,然后帮居民降债。
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用债还债,上面举国债,通过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化债。另一个是制造大通胀经济,用充沛的流动性,加速货币贬值,从而稀释以往的债务。
马上召开的7月政治局,应该会对房地产有所表达。到时候我会给大家分析。
总之,对房地产,不应过度乐观或者悲观,而是中性客观。
不要指望房地产还会出现“政策式”大涨时代,而更多是因为居住、产业、社会资源属性够强,从而积聚的稀缺价值资产因素,与经济周期律动。
2、买房还会更便宜吗?
房价上不会出现大规模更便宜了,当然这个主要关注空置率指标。
比如一个城市,空置率低,房子里都是自住客。那这个地方房价跌到合理范围内,就很难继续下跌了。
资产,只有在交易的时候才产生价格。
当价格低于拥有者预期,他们会出现“沉默效应”,也就是自己住一辈子,也不会卖,房子陷入低流动性,那么房价自然也跌不动了。
房价由需求驱动,需求来源于人口。
所以一座城市的人口基数,每年的人口净流入/流出量,决定了房价的“底”。
一二线城市好房子的底,早已筑成,接下来很难继续跌,基本是横盘微幅震荡,或者等“堵点”疏通后,跟随经济被动反弹。
当然买房成本还是会继续下降的,主要表现在银行的房贷利率层面,未来会无限趋近于2%左右。
等到年底美联储降息后,国内也跟着开启“量化宽松”,继续降低信贷利率,盘活金融流动性,楼市是受益的大头,毕竟银行的主要客户还是房屋购置。不着急买房的,可以继续等。
3、小城市的房子彻底不值钱了吗?
不能一概而论。
最近有一个新闻,山东乳山出现216套“1元起拍”的海景房,而且都是精装修、家具齐全的房子。
这些房子不是因为房东破产而拍卖,而是二手房东实在卖不出去,想着通过拍卖出手,但买的人很少。去年还有人在这里花了11块钱拍下了40平海景房……
而乳山二手房价已经跌到了2000元/平米。小户型单套价格7万块钱。
为什么如此惨烈?
没人住。
海边居住,又潮又热,配套不够,啥也没有,当初都是全国各地的投资者过来买的房子,本地人几乎不买。消费退潮后,价格开始崩跌。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地方,义乌。
义乌是金华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但房价却能稳在2.4万/平米左右,超越大多数二线城市,为啥呢?
别看这是一个县,但却是全球小商品中心,背靠长三角全套产业链,义乌每平方公里分布着 2386 家市场主体,是深圳的 3.2 倍。
按 2024年末义乌常住人口191.8万人算,平均每 1.9 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市场主体破百万,是全国老板 “密度” 最高的县域之一。每年人口都在净增长,这也是房地产需求的底气。
看懂这两个案例就明白了。
房价源于需求,再大的城市需求差,房价也起不来,再小的地方,只要人愿意源源不断地来,就有机会。
很多城市,经济不是很强,但教育和医疗等资源好,也会吸引周边更低能级的县镇乡村人口流入,这也是房价的支撑力。
而一个城市中,只要能维持正常运转,人口不是断崖式下滑,那么它的核心地段的房子依然会稳中带涨。因为城镇化后期,未来不再会有大拆大建,随着房龄上涨,市中心的低龄好房,稀缺性会越来越突出,都会反映到房价层面。
所以价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有时候鸡头要比凤尾好,比如一些经济不错的三四线城市的核心资产,要比一线城市的郊区资产强很多。所以看懂自己所在城市房产的真实价值,才能做出最精准的判断和决策。
很多人跟我说,有点儿不适应现在的房地产节奏。
其实这也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习惯了过去房地产的高速增长时代,而现在却突然慢下来了,大家都不适应了。
其实何止是房地产,其他一起都在降速。这或许才是最正常的样子。
慢和快,是相对的。有时候慢反而更好,因为这样的节奏,可以让市场上每一个主体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比如做产品的,是否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而消费者主要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开始关怀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精神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完成真正的产业高质量转型,从而让市场有能力接住下一个新的周期。对于大家来说,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于房子来说,你到底想从它身上得到怎样的确定性价值。
其实真正的居住质量,往往也代表着它资产稀缺性。好的东西,慢慢都会聚在一起,再次成为人们争相想拥有的方向。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