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8-02 07:20:16 围观 : 评论

作者:星海舰长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7月27日,刚刚离开中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风尘仆仆飞到了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与特朗普签下了美欧关税协议。

这么重要的一个协议,为什么要在高尔夫球场签?

其实,特朗普并不是去签协议的,而是去给他家投资的高尔夫球场剪彩去的。签协议,只是给冯德莱恩一个面子,顺带而为。

也许,从对待签协议的态度上,谁主动谁被动,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果然,协议内容公布后,欧洲舆论大哗,《金融时报》不客气地说:欧盟对特朗普彻底地屈服。

那么,这份苦涩的协议,又将为欧洲带来什么呢?

故事,还要从2025年3月说起。

3月12日,美国宣布对欧盟钢铁、铝产品征收25%关税。

严格来讲,这是个坏规矩的行为。

因为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关税,欧洲首当其冲。

要知道,欧洲虽然经历了去工业化浪潮,但钢铁行业仍然是支柱产业之一,遍布22个成员国,拥有约500个生产基地,提供超过26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被收了关税,那么欧洲的钢铁行业将迎来全面萎缩。

所以欧洲反应特别剧烈,一方面向WTO上诉,另一方面与美国开展了多轮谈判,最后在2021年,美欧达成“休战”协议,宣布停止相互征税,以配额制重建钢铁和铝贸易关系。

万万没想到,特朗普上任才两个月,就把这个协议给推翻了!

不仅如此,4月2日,特朗普还对全球征收了对等关税!其中欧盟20%。

一开始,欧盟还是比较硬气的,迅速发起了反制,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摩托车、威士忌等)征收最高25%关税,4月15日实施。

但还没等反制措施生效,特朗普就在4月9日宣布把对等关税推迟90天,让欧盟产生了一种“渣男还是爱我的”幻觉,就开始又拿捏了起来,迟迟不与美国开展谈判,想看看中美博弈的结果再说。

结果一直等到5月8日美英达成贸易协议,5月12日中美日内瓦达成共识,欧洲才开始着急起来,在5月16日,欧盟向美国递交了谈判协议文本,美欧关税谈判才正式开始。

谈判中,欧盟提了三点要求:

第一,欧美互免工业品税。

第二,退一万步说,非要加关税,为了体现欧洲的地位,也必须低于英国的10%。

欧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国家联盟,应该比英国的地位高一等,如果和英国一样拿10%的关税,属于“自降身份”。比如瑞典贸易大臣就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不会满意这样的协议(英国那样的)”“10%的税率根本算不上什么协议。”

第三,4月2日之前的钢铝关税必须取消。

欧盟还威胁,如果美国不答应,欧盟就要如期进行关税报复。

不过呢?欧盟显然把美国想简单了。

美欧关税战是单纯的贸易问题么?并不是,更重要的是,它是特朗普MAGA计划的一部分,是特朗普通过征收关税来树立自己光辉形象,巩固基本盘的重要工具。

欧洲作为自由主义大本营,在MAGA的话语体系中,一直都是和民主党沆瀣一气的坏蛋,是让美国衰落的罪魁祸首。所以特朗普多次说“欧洲人占了美国太多便宜”“欧盟的建立本就是为了搞垮美国”,其实也是满足这种政治叙事的需要。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欧洲怎么可能轻松过关?

果然,特朗普不仅干脆利索地拒绝了“零关税互免”方案,还强调必须承诺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才行。

就这样僵持到了5月23日,特朗普不耐烦了,批评欧盟在贸易谈判中毫无诚意,并扬言将于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钢铝关税也加到50%。

而欧盟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欧盟表示,你要加关税,那我就恢复特朗普第一任期美欧贸易战期间的反制清单,对波本威士忌、哈雷摩托车等标志性美国产品加征50%的关税。

明面上要报复,不过私下里,冯德莱恩还是给特朗普打去了电话求饶的,然后“宽宏大量”的特朗普答应了冯德莱恩的请求,宣布50%关税暂缓,并将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不过,特朗普仍然坚持对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不松口。

不得不说,在这段时间里,欧盟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比如,欧盟官员频繁发表强硬言论,说欧盟不会妥协,就连一向身段柔软的冯德莱恩,也说如果谈判破裂,就把反制范围扩大到美国在欧洲巨大的服贸逆差。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在起草一项涉及价值950亿欧元商品的对美关税报复方案。

除此之外,德法领导人还频频与中国的高层互动,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放出了访华的消息,显然是在向特朗普传递一个信号:

如果你逼太紧,我就投奔中国。

就这样,双方一直撕扯到了最后期限7月9日,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特朗普可能不耐烦了,在7月12日宣布,准备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的商品征收30%关税。

虽然这个时候欧盟官员还在放狠话,甚至欧盟双巨头专门跑了一趟中国协调立场,但其实欧盟很清楚,自己大势已去了。

果然,在特朗普关税最后期限前三天,冯德莱恩屈尊跑到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与特朗普签订了关税协议。

从特朗普和后来卢特尼克透露的信息来看,协议主要内容有3点。

1.美国将对欧盟大多数商品征收15%的关税,欧洲向美国开放市场。

2.欧盟将在已有投资基础上,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

3.欧盟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以及数百亿的美国军事装备。

如果从这三点来看,欧洲最初想要的条件,一条也没达到。

就这,冯德莱恩还大言不惭地说,15% 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了。

本来签了协议,可以松了一口气了吧?但协议签订几个小时后,美国和欧盟的矛盾就产生了。

为啥呢?因为冯德莱恩签署的并不是那种经过数年谈判、数千页文本的具体贸易协定,而是一份框架协议,所以在协议的解读上,各方总是有不同的理解,存在“一文各表”问题。

比如,作为欧盟最美出口的最大类商品——药品,虽然冯德莱恩说适用15%关税,但美国官员却不置可否,而且说就算适用,美国也将在未来3周对药品启动232调查,如果调查出来欧盟的药品触及232条款,那关税也是照收不误的。

此外,关于欧盟最关心的钢铝关税,两方也有不同的说法。

冯德莱恩说,钢铝关税将被削减,继续执行配额制度。但美国官员则说,这份协议不涉及欧盟最重视的钢铝关税,也就是说,钢铝关税不享受15%税率,仍然是50%!

欧盟单方面开放市场了,投资也投了,能源也买了,最后最初始的钢铝关税都没谈下来,那欧洲这不是白忙活几个月了么?

也难怪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跳出来大骂,说冯德莱恩这是“以欧洲利益为代价的政治作秀”。还有著名的法国右翼勒庞,也指责这个贸易协议“是一场政治、经济和道德的惨败”“这次他们跳过了战争,直接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就连在一边吃瓜看戏的梅德韦杰夫都开始冷嘲热讽了:

“我们完全可以同情普通的欧洲人。是时候让他们冲进布鲁塞尔,把所有欧盟委员,当然也包括那个疯老太太乌尔苏拉(就是冯德莱恩),都吊在欧盟国家的旗杆上了。这当然没用,但至少会很有趣......”

很多人奇怪,在五六月份的时候,欧盟不是表现得挺强硬吗?当时网上还传过一段中欧并肩抵抗美国关税战呢,怎么欧盟这么容易就跪了?而且跪得如此屈辱?

其实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欧洲人本身,压根就没有与美国对抗的坚定意志。

我们可以看看欧洲4月对美国的反制措施,虽然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关税听起来很厉害,但欧洲的实际动作却很克制。

我们可以看一下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涉及欧盟70%的对美出口,价值3800亿欧元。

而欧洲的反制措施呢?只有260亿欧元,规模不到美国的8%。

对此,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还自我感动地解释说,欧盟“不搞以牙还牙或针锋相对那一套”。

这种不想跪又不想斗争的态度,也就为后来谈判中欧洲的“嘴上强硬膝盖软”的表现埋下了伏笔。

欧盟虽然有4.5亿人口和19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但在几十年的大西洋联盟惯性中,已经和美国密不可分了,不仅安全依赖美国,而且在关键技术、产业链及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能被美国拿捏的领域也太多了,美国的牌很多,欧盟的牌很少。

而且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近2000亿欧元,这么巨大的顺差数字,达不成协议怎么办?

这就好比一对夫妻,一方离了另一方根本就活不下去,那吵两句的结果无非也就吵两句了,还能离咋地?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欧盟根本不可能拥有中国那样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底气,前期的谈判策略大是表演性的,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滑跪的不是那么快,仅此而已。

除此之外,在关税战的90天缓冲期,欧盟并没有利用这个宝贵时间统一步调,结成统一战线,反而陷入了巨大的内耗之中。

德国总理默茨主张从“贸易的稳定性出发”,优先豁免汽车关税,其他慢慢谈。结果马上就被欧盟其他国家喷了一通,谁不知道德国汽车对美出口占欧盟1/3?你这都是为了自己对吧?

而法国总理马克龙坚持强硬立场,要求启动欧盟“反胁迫工具”(ACI)报复美国。

还有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因为欧盟反制措施中有自己国家的特产酒类,生怕美国针对本国酒类加征关税,就开始大闹欧盟,撒泼打滚要求把酒类从反制清单中拿出来了。

总之,虽然欧委会一再强调欧盟团结,但一触碰到本国利益,总是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结果就是,有的国家强硬,有的国家佛系,有的国家要求谈判人员在这个领域强硬,有的国家要求谈判人员在那个领域强硬,搞得欧盟谈判代表无所适从,怎么可能谈出结果来?

而特朗普一会强硬一会缓和的谈判艺术,更是把欧盟的小心脏吓得扑通扑通地跳。一会听说美国和越南达成协议了,一会听说美国和日本达成协议了,一会看到特朗普把最后期限定到8月1日了,欧盟内部一些动摇分子,总是会跳出来发难,逼谈判团队尽早达成协议,美其名曰“消除不确定性”。

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达成协议的国家越来越多,欧盟深刻认识到,要达成一份全面捍卫欧盟利益的协议几乎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让步了。

所以对冯德莱恩来说,不管如何,在最后期限之前,先匆忙达成一份仅勾勒总体框架、具备更大理解歧义的协议,才是一个政客能选择的最聪明的方案。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协议签订后几个小时,就冒出钢铝关税、药品关税双方解读不一样的问题。

冯德莱恩作为签字者,能不知道有歧义么?

但有时候,政治上就是需要这种模糊,先确定模糊的共识,实现短期止损,然后双方技术官僚在具体填充细节条款和执行机制,一些双方解读不一样的地方,到时候再慢慢撕扯呗?

你看日本那5500亿美元的投资,特朗普说5500亿,日本说“最多”5500亿(而且要看企业自己的意向),不也是这样“一文各表”的样子么?

最后,欧盟政客与美国达成了“日本式”的协议,名义上给特朗普足够的政治攻击来宣传“赢”,实际上又给自己争取喘息和缓冲空间,同时还可以借助稳定美欧经贸关系,展示自己“负责任”、“忍辱负重”的形象,捞取政治资本。

所以,以欧洲人的这种心态,曾经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中欧背靠背共抗美国的局面,根本不可能出现。

欧美再怎么闹,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拥有共同的人种和价值观,就算存在矛盾无非也就是经济问题,不存在意识形态斗争。

而中欧之间呢?意识形态不和,产业结构又没法互补反而存在竞争,最关键的在于欧洲和中国都是产品输出型经济,都想要市场。两个都需要市场的经济体,怎么可能真正友好合作?

这么来看,欧洲人最后向美国靠拢是必然的。

这个迹象,其实6月就有苗头了。6月11日欧盟制裁中国的银行,6月20日欧盟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采购,冯德莱恩还威胁说取消访华计划,不出席中欧峰会。

就算后来冯德莱恩来了,也依然采取了“先指责施压”再“捞好处”的手段,提了一堆条件,要求中国断供俄罗斯,要求中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这哪有一点并肩作战的样子?

欧盟可能觉得,中国想抗衡美国就需要欧盟支持,那欧盟就可以开条件。但问题在于,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中国从来对自大自恋的欧盟没有指望。相反,是欧盟需要中国,而不是中国需要欧盟。

所以,冯德莱恩访华期间,没有红毯,没有仪仗队,没有跑道上的礼宾车队,这也足见中国的冷淡态度了。

中国很清楚,在欧盟已经决心投靠美国的情况下,哪怕中国再苦口婆心,欧盟也是听不进去的。

不过呢?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让欧洲人真正尝尝特朗普的铁拳,似乎也不是坏事?

显然,随着美欧关税协议的签订,特朗普这场关税战,已经打赢一半多了。

虽然特朗普的招数看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其目标一直都是很清晰的,短期目标是搞钱化债,长期目标是废除掉原来的世界贸易体系,然后建立一个对美国有利且排除中俄及其盟友的关税同盟。

在这个关税同盟里面,也是分等级的。

第一等,自然是血亲英国,享受10%的基准关税。

第二等,盟友群体,主要欧盟和日本(可能还有韩国),15%关税,但要在美国投资。

第三等,可以拉拢的对象,比如越南20%,印度20%(正在谈判)等等。

第四等,中国的重要贸易对象,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等,关税在30%-50%。

同盟之外,就是中国了,关税在55%以上(算上第一任期的关税)。

在这个关税同盟之中,谁给美国输送利益多(包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谁就能在贸易中获取更优惠的条件。

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美国是第一大消费国呢?这个世界上没人想真正和美国翻脸,大家都还是想做生意的。

但问题在于,加入这个关税同盟,真的可以得到好处吗?或者说,相比其他的损失,得到那点顺差真的重要吗?

比如欧洲,加入关税同盟之后,并不只是降了那么一点关税那么简单,而是会被整合到以利美国为核心的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之中,而自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协议签署后发了这么一个推文,说特朗普成功开启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大门,欧盟将开放其20万亿美元的市场,并首次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

啥叫“完全接受美国的工业标准”?

这主要是过去20多年来,欧洲为了避免被外国资本占据市场,七拐八绕地找了诸如劳工保护、环境保护、工业品添加剂、减碳、食品安全等等议题,设定了一堆标准,形成了一整套“非关税贸易壁垒”。

所以明面上欧洲市场是开放的,但你就是达不到欧洲的指标,也没法往欧洲卖。

美国曾经要求欧盟调整标准,但欧盟以“主权和文化差异”拒绝谈判。

但现在呢?根据协议,欧盟需要一次性修改或者暂停非关税壁垒40种,而且承诺后续推动更大非关税壁垒的废除。

这样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

工业品技术标准互认,化学品药品的数据共享,农产品准入,数字技术的审查审计等等,都会放开,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将不再有阻碍。

这样一来,看起来欧洲能继续维持汽车、药品的对美出口,但代价就是把国内的农牧产品,能源、信息服务市场给丢了。

出口没增加,但进口增加了,这能说是占便宜了吗?

欧洲作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之一,如果被美国商品大规模无障碍地涌入,那和成为美国经济殖民地有什么区别?

还有欧洲对美6000亿美元的投资,也和日本对美投资完全不同。

日本政府首席谈判代表赤泽良圣7月25日透露,所谓日本5500亿美元的投资,其实真正的投资仅占1%-2%,其余资金将是通过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实现的,也就是说是贷款,日本要收利息的。

就算特朗普所说的收益美国拿走90%,其实也不过是“收益全不带走留在本地”的“赢学”说法罢了。

但欧洲的这6000亿美元呢?是在前期欧洲已经对美投资的基础上新增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6000亿美元怎么分配?最终肯定还是要各国分摊,你几百亿,我几十亿。

这样虽然看起来压力变小了很多,但最终落地,可能还是要企业领任务去落实。

现在欧洲的企业已经因为生产成本的飙升,爆发了一大批倒闭潮和外逃潮,现在再领了任务,那必然会再次迎来一次对美投资和转移热潮。

届时,美国国内的产业、资产当然会因为资金的大量涌入而火爆,可欧洲呢?欧洲本不富裕的产业家底,很快就会被掏空。

五年或者十年之后,欧洲还剩什么?

不得不说,特朗普这一招真是狠辣,真的是把欧洲亲戚当日本人整啊!

至于欧盟还要每年采购2500 亿美元美国石油天然气(至2029 年总计购买 7500 亿美元),同样是潜藏在经济议题下的釜底抽薪。

一方面,这为美国能源带来了海量订单,特朗普背后的金主总算可以“挖挖挖”了,美国石油产业将迎来一次全面繁荣。

另一方面,美国虽然有海量石油天然气资源,但问题在于,现在世界海运石油和LNG天然气的运力是严重不足的(中国LNG船的合同都排到三年后了),运力不足必然导致欧洲能源价格上涨,进而更加刺激欧洲企业外迁美国。

更不要说欧洲承诺购买美国军火了,军火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普通商品,它和政治高度捆绑,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安身立命的本钱。

如果未来美国战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大量军火倾销欧洲,欧洲国家提高军费、花钱倒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欧洲原本的军火工业怎么活?

等欧洲的军火工业全死了,欧洲就彻底失去了战略上的自主权,站在美国的战车上下不来了。

对这种阳谋,其实也有欧洲人看得出来。他们吐槽:

这次美欧关税谈判,其实并不是谈判,而是华盛顿制定议程,布鲁塞尔只能接受。

欧洲购买—进口—依赖。

美国出售—影响—引领。

看似欧洲保住了出口能力,但却只得到了更昂贵的能源、强制性的军费开支和去工业化,向着成为美国殖民地一路狂奔。

这个欧洲人很明白,可是就算能看明白,又能怎样呢?

对于美欧达成协议,其实大部分中国网友都是失望的。

因为放眼世界,仍然以坚定意志站着不跪的国家,有且只有中国。

虽然成为了人人仰视的反霸权中流砥柱,但毫无疑问,压力也更大了。

欧盟没有达成最终关税目标,很可能会从其他方面找补,不排除会再次对中国提高关税,如果再叠加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税,中国商品将面临更大挤压,出口环境更加恶劣。

更关键的在于,欧洲加入美国的经济贸易体系之后,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等领域,可能将与日本(可能还有韩国)一起统一步调,形成产业链闭环,使中国本来就面临的严峻贸易形势更加险恶。

所以,对欧盟的反水和下一步可能的措施,我们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未雨绸缪。

当然,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有藐视敌人。

美欧签订了关税协议又能怎么样?2020年初中美也签订了贸易协议,换来美国的善意了吗?

并没有。

中国对美国这种经济胁迫早就看透了,你怂了一次,那你就没有说不的权利了。

更何况,哪怕压力更大,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

——中国有齐全完备而深度紧密的产业系统,构筑起自主发展的根基;

——中国有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作一个难以替代的市场;

——中国有集中力量高效办大事的体制气魄,总能于关键时刻凝成迎难而上的强大合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充分凸显了中国出口的韧性。

不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了,就算新中国70多年历史,有多少次惊涛骇浪、波诡云谲?中国不都闯过来了?

历史已经证明,每一次外在压力和危局,终不过是一次淬火,锻造出中国更加坚韧的身躯与澎湃的活力。

一个名为平等,实为抢劫的协议,有什么好羡慕的?又有什么好恐惧的?

4月份那么紧张的局势咱们都熬过来了,现在又岂会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低头?

我们要用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告诉美国人,想谈,可以谈。但是要想用这种胁迫的手段逼中国人低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越南人跪了,日本人跪了,印度人和韩国人大概率也会跪。

但是对不起,中国人,没有跪的习惯!

美欧签他们的协议,中国走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

  • 关税恐怖主义,特朗普赢学VS印度赢学!
    关税恐怖主义,特朗普赢学VS印度赢学!

    来源:大白话时事微信号:xhdb66特朗普在和欧盟、日韩达成吸血协议后,自信心爆棚,又觉得自己行了。所以,8月1日这个关税截止日,特朗普没有继续TACO。7月31日晚上,白宫网站公布了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全文,其中列出约70个贸易伙伴,逐一给出具体税率,从10%至41%不等。白宫称,未列入的贸易伙伴一般统一征收10%的关税。这份关税名单里:叙利亚面临的税率最高,为41%;老挝和缅甸其次,均为40%;瑞士39%;塞尔维亚35%;南非30%;印度和突尼斯25%;越南和斯里兰卡20%;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

    2025-08-02 07:20:21
  • 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
    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

    作者:星海舰长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7月27日,刚刚离开中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风尘仆仆飞到了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与特朗普签下了美欧关税协议。这么重要的一个协议,为什么要在高尔夫球场签?其实,特朗普并不是去签协议的,而是去给他家投资的高尔夫球场剪彩去的。签协议,只是给冯德莱恩一个面子,顺带而为。也许,从对待签协议的态度上,谁主动谁被动,就已经不言而喻了。果然,协议内容公布后,欧洲舆论大哗,《金融时报》不客气地说:欧盟对特朗普彻底地屈服。那么,这份苦涩的...

    2025-08-02 07:20:16
  • 生死博弈25年,西方代理人战争模式崩盘!
    生死博弈25年,西方代理人战争模式崩盘!

    原创: 徐吉军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微信ID:hantangzhiku1991年冷战结束以来,美西方一直利用代理人战争作为导演全球冲突的核心战略。阿富汗的圣战者、叙利亚的反对派武装、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以及泽连斯基政权,都是代理人战略的具体实践。不过,西方控制世界的历史早应结束,如今西方代理人战略同样面临崩盘的无奈结局。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俄乌双方的军事对抗,更是西方利用经济优势扶持代理人推动深层矛盾演变的一场较量。随着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泽连斯基政权内外交困,前线全面崩盘,反对派跃跃欲试,随时上演逃离阿富汗的终...

    2025-08-02 07:20:14
  • 中美刚熄火,特朗普对印度“连捅三刀”!
    中美刚熄火,特朗普对印度“连捅三刀”!

    作者:牲产队长来源公众号:牲产队中美谈判刚按下暂停键,双方达成暂停关税三个月展期的“临时停战协议”,特朗普转头就把枪口对准了印度。7月29日,懂王直接放话:“印度是我朋友,但25%关税必须交!”莫迪那边也不示弱,立马回怼:“你加你的税,我买我的油,市场?门都没有!”这场“关税大战”一触即发,火药味浓得都能闻到焦糊味了。今天咱们聊聊,几个月前还在白宫草坪上,搂着脖子称兄道弟的两人,为什么转眼就举刀相向?特朗普这三刀,都捅哪儿了?捅得疼不疼?面对美方巨大的压力,莫迪的“神仙治国”,又到底有多硬气?特朗普这次对...

    2025-08-02 07:20:13
  • 令人发指!美国都怕了,小日本却连干两件坏事!
    令人发指!美国都怕了,小日本却连干两件坏事!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因中国施压,拒绝允许台湾省长“访问”南美国家及“过境”美国纽约,同时临时取消了原定6月与台湾地区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的会面安排。这一系列动作释放出明确信号: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仍试图维持某种“战略模糊”,避免直接激化与中国的矛盾。毕竟,中美正在就经贸问题深入谈判,特朗普也计划在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后访华,此时若在台湾问题上过度挑衅,可能直接冲击两国关系大局。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日签署了关税协议,那份协议无疑是一份卖国...

    2025-08-02 07:20:11
  • “环中国息战带”为什么会存在?
    “环中国息战带”为什么会存在?

    来源:畅明谈宏观(ID:changmingkan_889)随着美国全球经济帝国的解体,国际社会开始进入了类似苏联解体后的“低秩序时代”。各种潜藏的冲突纷纷演变为军事冲突,自打俄乌战争开始,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卢旺达、刚果、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纷纷卷入军事冲突;除了国家间的正式战争,其实还有很多国家的政局发生了剧变,比如差点想要引起朝韩战争的尹锡悦就因为搞军事政变失败而完蛋了,越南的国家领导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这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在全世界的动乱中,...

    2025-08-02 07:20:09
  • 俄可能放下一切成见选择再次拥抱欧美吗?
    俄可能放下一切成见选择再次拥抱欧美吗?

    作者:注册真头疼 来源:知乎我们首先要达成几个共识。1.国家不可拟人化。虽然国家的决策会失误,会失败,甚至会拉胯,但最终,所有的决策都不是情绪化的。就算是卡扎菲在联合国大会上怒喷五常,在背后也有他的诉求。我们马后炮,可以说他因为独裁而愚蠢,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中,他的怒喷五常依然有逻辑可循。2.国家不是蚁穴,没有一个“意识聚合体”。就像有人支持俄罗斯,就有人支持乌克兰,有人觉得豆浆得是甜的,就有人觉得豆浆必须得是咸的。3.中立标准。当你在理解地缘政治时,跳开“我们是中国人”这个背景,地缘政治观才真的成熟,也...

    2025-08-02 07:20:08
  • 柬泰之间为哪般?
    柬泰之间为哪般?

    作者:盛唐如松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已获转载授权最近有几个读者问我何不抽时间谈谈柬泰和谈这件事。几天前,国家安全局发布了一条信息,留学生郝某利用其在国家某单位工作的便利,长期为国外间谍机构提供重大涉密信息,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被判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生。在国安局的通报中,我们可以获知,这位郝某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因为参加美国的一个学术会议而需要获得美国签证,由此被美国驻日情报机构盯上,并以帮助签证,介绍兼职,帮发论文等手段,获取郝某信任并最终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情报人员。且还在其学成归国后的职业...

    2025-08-02 07:20:06
  • 侵华日军“笔部队”:杀人诛心的舆论战!
    侵华日军“笔部队”:杀人诛心的舆论战!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外务省就提出了“对华文化事业特别制度改正案”,该案在中国叫“中日文化提携”计划,其实就是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既要杀人,也要诛心!目的是让中国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奴役、被剥削、被欺辱的命运。昭和十一年(1936),日本外务省和军部派出大批中国通前往中国,推进“文化提携”计划,负责这项计划的就是“笔部队”。东三省和华北的报刊杂志陆续落入了“笔部队”手中。像天津的《庸报》,在1935年就被土肥原贤二花五万大洋收购,再交由日本同盟社接管,为全面...

    2025-08-01 14:08:20
  • 美印战略合谋破产!
    美印战略合谋破产!

    作者:纵横十来源:种花城(ID:hqsycn)今天是8月1日,美国自今天起对世界各国加税10%至41%不等,其中有一个国家即印度很有意思。印度被加税25%,并且还面临着因购买俄油的二级关税,以及作为金砖国家的三级关税。这里显示出一个问题,美印的战略合谋破产。昔日,美印有一个合谋,它们妄图通过合作将中、高端产业从中国抽走回流到美国,将中国的中低端产业转移到印度,以此来打垮中国。所以自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印度就特别积极的对华搞事,什么洞郎对峙、加勒万冲突都是在那段时间里搞出的;2020年后印度直接封杀中国...

    2025-08-01 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