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能打的板块吗?
作者:人神共奋 行业轮动分析 轮流见顶,鸡犬升天 先来一道思考题: 在一段下跌行情中,指数从最高点跌了20%,但大部分个股从最高点的跌幅都高于20%,请问这是为什么(不考虑权重的问题)? 这个结论看似令人匪夷所思,实际上它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只成份股,指数即为这两只股票价格的平均数。 股票的见顶并不同步,股票A见顶后,股票B还在上涨,假设这两只股票上涨和下跌的速率是相同的,那么从这个点开始,指数便开始走平。直到股票B开始也出现下跌的拐点,指数才开始掉头向下。 最后对这轮下跌进行测算,就可以发现,这两只股票的下跌幅度均高于指数的幅度。 说白了也很简单,这就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所谓股票下跌的幅度超过指数的幅度,只是因为计算下跌的天数不一样。 为什么今天的文章开头要讲一个数学计算题呢? 这个现象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一轮行情发动、持续与结束的内在动力——股票A和股票B的上涨并非独立,股票B是股票A的补涨,补涨的原因是比价效应。 之所以股票之间存在比价效应,是因为股票的合理估值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而是一个模糊的区间,20倍PE到25倍PE,可能都是合理的,但从20倍到25倍,就是25%的涨幅。 创新药涨了100%,CXO基本面虽然不如创新药硬,但涨个50%总是可以的吧;中药虽然几乎与“创新”无关,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药”字,只涨了25%感觉还是很便宜,这就是比价效应。 比价效应还与资金入场顺序有关,一轮行情的资金总有先来后到,后来的资金面对已经上涨的指数,总想找到还没有涨开来的相对较好的品种,后来的资金不给先到的资金抬轿,这也是行业轮动上涨的原因。 这种比价效应导致上涨,到了后来会发展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甚至“鸡犬”比“人”还高调,一旦新资金后续乏力,行情也会轮动下跌,“鸡犬”先跌,“人”后跌。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上面的理论复杂得多,有些基本面特别好的行业会持续向上,有些板块见顶后会二次冲顶,如果这样的板块多了,行情就会再来一波。 只是A股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板块好不容易“轮上穿裤子”,会一口气透支未来几个月的涨幅,这就导致只要宏观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大部分行业都轮流见顶后,大盘就会出现系统性调整。 所以观察行业轮流见顶的情况,对大盘未来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就来总结一下这一轮行情自4月以来的板块轮动情况。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从4月中旬以来,本轮行情中市场持续上涨的热点行业板块有:新消费、黄金、银行、军工、创新药、海外算力、国内AI产业链,还有反内卷、稀土、稳定币等题材,以及证券等典型的牛市品种。 这些板块也呈现典型的轮动特点,比如黄金、银行最早引领大盘上涨,但后续乏力,创新药早期默默无闻地持续小涨,后面却越涨越快,军工和证券还是“急拉—回调”的渣男走势,反内卷后期横空出世,与政策节奏一致,当然,也有海外算力这种由过硬的业绩驱动的从头涨到尾的板块。 这种“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特征,是大盘能保持慢牛上涨的原因之一,但A股慢牛往往只是行情的阶段性特征,后面要么像2018年年初、2020年年末那样,加速冲顶结束,要么像21年年末一样,“再也找不到新的板块机会+大部分行业都边际向下”导致大盘渐渐重心向下,最后以一次跳水结束行情。 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上述板块上涨或见顶的节奏。 1、黄金 4月初大跌后,最早支撑大盘的是黄金板块,在国际金价高歌猛进的背景下,这个板块在全球股灾中表现最好,但见顶也最早——4月22日,目前申万二级板块贵金属指数已经跌到半年线附近。 2、新消费 当然,黄金只是一个与大盘关系不大的抗跌板块,本轮行情第一条真正的主线是新消费,在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蜜雪集团三驾新消费马车的带动下,A股主要是美妆个护、休闲食品、饮料、IP经济、黄金饰品和宠物用品几个板块,其上涨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其见顶时间(以申万二级行业为例),先后为: 化妆品5月20日, 个护用品5月20和6月4日, 饲料(主要是宠物食品)6月4日, 非白酒6月4日, 饰品6月5日, 休闲食品6月5日, 文娱用品6月12日。 新消费的多个板块也构成了“小型内部轮动”,见顶预演是5月20日,大规模见顶是6月5日,之后逐渐熄火,一直持续到6月12日回光返照,之后就是一路下跌,目前大部分板块都已调整到60天均线与120天均线之间,最差的休闲食品已跌破了半年线。 消费股行情结束的时间,5月下旬到6月初,正是茅台批价跌破2000元的那段时间, 新消费在整体消费下滑的时候,也无法独善其身。 3、银行 银行也是4月以来最早上涨并已经见顶的主线板块之一,内部也有轮动,4~5月是农商行最强,5~6月是城商行和股份行最强,6月下旬开始,四大行加速上涨,其见顶时间(以申万二级行业为例),分别为城商行7月7日,股份行7月10日,农商行7月11日,国有行7月11日。 目前,国有行跌到60天均线附近有弱反弹,其他板块全部跌破,处于60天与120天均线,止跌信号不明显。银行过去三年都是涨几个月再“下跌—横盘”几个月,阶段性见顶也是明显的。 消费和银行都是相当于在主线板块中先见顶的“A行业”,而下面的军工、创新药和海外算力则相当于“B行业”。 4、军工 这一轮军工行情的逻辑很多,先是十四五收关的订单兑现,后是军贸,现在是阅兵,还有资产重组这种偏个股的题材,以至于行情有一定的持续性,部分改变了“渣男”形象。 军工板块的内部也在轮动,军工在申万二级行业中包括五大板块,剔除上涨逻辑与军工关系不大的“航海装备”后,本轮军工行情主要集中在地面兵装这个板块,因为跟几个逻辑的关系都比较大。而市值最大的军工电子和航空装备涨幅并不大,就给轮动留下了空间。 板块最早启动的实际上是军工电子板块,但后面的订单兑现出了问题,导致后面涨幅落后,但也留下“订单兑现”的上涨后手;集多个题材于一身的地面兵装,从6月13日启动(正是新消费“团灭”之后),经过6月和7月两波集中上涨,目前为止的最高点在7月30日,无明显的见顶迹象; 而军工中白马最多、最重要的航空装备板块,之前也是受困订单兑现问题的困扰,但7月以来走势趋强,主要是受到阅兵和十五五规划预期的支撑,目前也没有见顶的迹象。 虽然军工板块整体在形态上没有见顶迹象,但导致“渣男”的问题并没有多少变化,板块逻辑中预期成分过高,题材刺激驱动明显,订单透明度差,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板块随时可能见顶。 5、海外算力供应链 4月以来,以PCB和光模块为核心的海外算力走得最稳健,并且还能趋势加强。 光模块启动较早,整体可以参考申万二级行业中的通信设备,6月7日沿10天线上涨,从未回撤超过20天均线;PCB稍晚于6月启动,整体可以参考申万二级行业中的元件,后来居上。 这两个板块主要是受基本面驱动,年初的“Deepseek时刻”,反而刺激了美国科技巨头在大模型和资本开支上的加速,并推动了应用的增速,无论是海外云收入、Capex投入、Token消耗量、产品ARR,都出现了加速,造成海外算力产业链的高景气,并在上游出现产能瓶颈,而产业链的快速升级,部分打破了市场对光模块和PCB的周期性和扩产的担忧,在当前较弱的宏观形势下,这是少数能出现业绩50%以上高增长的板块。 所以PCB板块目前也看不到明显的见顶迹象,不过这两个板块的指数在近4个月上涨都超过80%,加上节奏跟随美股,如果后市美股科技股(特别是半导体股)在漂亮的财报季后陷入较深的调整——美股都是慢牛快熊,板块阶段性见顶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6、创新药 我在年初的文章《那些跌了三年的行业,今年会有机会吗?》中认为今年医药有机会,主要在“已经完成磨底的创新药方向”和“CXO板块中海外布局领先、竞争格局较好的”,这个判断在当时已经比较大胆了,但确实没想到,创新药能成为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最强板块。 如果说,海外算力链完全是由业绩驱动,而创新药基本面的变化,可以解释行情的发生,却并不足以解释短期内如此大的涨幅,我觉得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估值特点、筹码结构和板块轮动。 从筹码结构看,医药板块经历长达三年的下跌,年初已经很少有非医药、非指数的机构资金了,而创新药作为医药中最有边际变化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就有专业资金锁定长期筹码,这种“跟风资金出清+长期资金锁筹”的特点,也是我年初敢推荐创新药板块的原因之一。 从估值特点上看,创新药可以不看现在的营收利润,而是按管线估值,有极大的估值弹性,每次只要涨上头,最后都会涨出泡沫来。 更重要还是板块轮动,医药内部板块众多,A股纯粹的创新药并不多,申万二级板块中,除了化学制药和医疗服务中的创新药业务占比较大外,其他几个板块的公司,硬要掰开看,很多都有创新药研发管线,甚至化工板块的公司也有创新药的原料药,加上这些板块的估值不高,一旦炒上头,很容易出现大部分标的借创新药题材补涨。 所以医药板块也有典型的行业轮动效应,创新药年初就开始涨,CXO板块4月启动,中药、医疗器械和原料药6月开始扩散发力,这两天借着计划生育补贴的政策,完全没有基本面的疫苗都开始涨了。 行业轮动到完全没有基本面的方向上,后面如果主线涨不动,也会阶段性见顶,由于医药并非都是有逻辑的,所以,虽然形态上没有见顶迹象,但逻辑上离见顶不远了,当然,只是阶段性见顶,创新药未来还会有订单驱动的行情。 7、反内卷 这个板块是最晚启动的,反内卷板块众多,目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钢铁、水泥、快递、养殖、部分化工等传统行业,一类是光伏、锂电、医疗器械等新兴行业。 大部分行业都是竞争格局差,或者处于下行周期,要么估值低,要么长期跌幅大,从板块轮动的特征说,属于典型的“高切低”,从历史上看,有可比性的是2023年的“中特估”行情,也是横跨多个板块的“高切低”。 此类行情对于一轮上涨行情是不利的,往往是行情见顶的标志,一方面,“高切低”造成之前的主线筹码松动,另一方面,这些价值风格板块的上涨,容易给成长股以较大的压力,所以2023年正是“中特估”结束了上半年的反弹行情,大盘从此一路下跌到春节前的崩盘。 另外,反内卷板块还有政策性行情的特点,7月是政策的高层调研与思路设计阶段,8月是各行业的政策制订,9月之后是落实阶段。到了8月后,每个行业都不相同,所以未来的“反内卷”以阶段性的“重点行业领涨+板块脉冲行情”为主,这种行情并非持续性的上涨,更像是大盘整体下行时的反弹行情。 上面的几个行业基本组成一轮完整的板块轮动:第一阶段由黄金、新消费和银行板块发动,见顶后转入第二阶段的军工、海外算力和创新药的持续上涨推动,未来的第三阶段在反内卷板块的“高切低”的掩护下,完成行情的见顶。 但是,上述设想还有一个关键的变数——国内AI产业链。 最后的王牌 板块轮动行情越涨到后面,市场总成交和换手率越高,对资金消耗越大,越需要启动大体量高活跃度的板块,A股目前能够比医药规模更大的,又有上涨逻辑的,且目前涨幅也不算大的,只有国内AI产业链了。 国内AI产业链,主要由AIDC、国产半导体和AI模型及应用三大部分组合,可以看成是“AI产业的内循环”,由于范围过大,没有具体的板块,我用了“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代替,如图前十大公司,三个方向大致都包括了,而且海外算力链的含量比较低。 走势上,由于国内AI进度不及预期,4到6月完全被压制,远远弱于海外算力链以及科技板块整体,直到7月,通过中美谈判打破禁运后,这个板块才起来。 目前,美股的AI行情已经从算力基础设施阶段过渡到AI应用阶段,各种牛股层出不穷,中国作为唯一能在AI上与美国叫板的国家,国内AI产业链的行情走成这样,应该只是阶段性的蓄势。 特别是AI应用,已经从软件传媒扩散到各种行业,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AI产品,虽然没有现象级爆款,但已经出现快手这种10亿纯粹AI业务营收级别的公司,产业趋势已经形成。 跟创新药一样,AI应用也是一个暂时可以不看估值的板块,按美股那种渗透度高增长的纯粹AI应用收入,给30~50倍ARR,对于大部分应用公司而言,一旦炒上头,空间都不是问题。 所以,AI产业链是唯一可以打破行情高度的新轮动板块。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遍,以免有人断章取义,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大盘的轮动继续下来,下面必须启动国内AI产业链,特别是AI应用方向,可能行情还会有一轮冲顶;反之,如果这个方向不能在大盘重心向下之前及时起来,这一轮行情现在基本就是渐渐收尾了。
来源:思想钢印(ID:sxgy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