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分析:杠杆问题!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周五大盘走出阳包阴走势,仍然没有出现确定性的转折,反而在当前走出多方炮的图形。

不过即使周五放量收复了周四的阴线实体,但也没有收复周四的高点,也没有直接去刺破3731的重要高点。
量能上,深证和创业板虽然收复了周四高点,但量能上是比周四缩小,这点跟上证不一样。
所以两市量能只是整体持平,仍然是2.2万亿元的规模。
代表小微个股走势的全A指数,目前走势仍然陡峭,看着颇为吓人。

A股一向是,涨得快,跌起来也快。
慢牛?在A股其实是不存在的,至少过去和现在是不存在的,未来有可能存在,但目前还没有出现。
A股一向是只有疯牛和慢熊,还没有出现慢牛。
有人说现在是慢牛,这是对当前行情的一大误解。
创业板指数过去4个月已经连涨了44.7%,这种涨速也能叫慢牛?
就算最慢的上证指数,过去4个月也连涨了21%,这速度也并不慢。
而且慢牛的走势通常是一波三折,涨一会,跌一会,重心不断抬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续上涨4个月,中间基本没有像样的回调,只有5月份有一个横盘调整的中枢。
如果这种持续逼空走势也叫慢牛,那A股就没快牛和疯牛了。
去年9月底那样的暴涨,是比较罕见的,就算2015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也没有那种上涨速率,不能拿去年9月底的暴涨速度,作为疯牛的判定标准。
A股是一个投机情绪很浓的投机市场,目前我是还没有看到这有根本性改变。
A股一向是,一管就死,一放就疯。
周末有一个传得比较火的新闻是“存款搬家”。

其中提到:“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0.78万亿元。而居民存款流入股市之后,变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7月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同比多增1.39万亿至2.14万亿,显示居民存款出现较快速度的“搬家”。”
“机构普遍认为,7月非银存款同比大幅改善,或表明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入市,这是近期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早就不单单只是存款搬家。
这两年消费贷利率屡创新低,现在很多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不足3%;
虽然有明文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
而且银行一旦监测到本行贷出资金,在本行进行了银证转账,就会收回贷款。
但现实是,大部分违规进入股市的消费贷资金,都是贷出后,转到其他银行,再违规进入股市。
一家银行的贷后资金监测并不能具备跨行追踪的能力。
所以,目前对于消费贷资金有多少违规进入股市的比例,目前并没有一个公开确切的数字,但我觉得这个比例并不低。
毕竟现在消费贷利率动辄低到3%左右,额度几十万元。
我想很多人跟银行贷出几十万元,显然是不可能用于日常消费。
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通过灵活的、可以随还随取的消费贷来违规加杠杆,放大自己收益,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抑制的诱惑。
但这种加杠杆行为也会极大放大人们的风险。
2015年的疯牛短暂从疯狂变成股灾,杠杆是很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严格落实对消费贷违规进入股市的监管,如果放任消费贷违规进入股市,这实际上是在刨居民的根。
2015年的牛市到股灾的切换,多少中产家庭的财富灰飞烟灭,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能不吸取,不能再来一次。
其实不说看不到真实数据的消费贷,就算是公开的融资数据,近期也创新高了。
两融余额已经连续超过2万亿大关,从今年4月至今,一直处于持续上涨态势。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股票ETF在5月份开始,就一直处于规模下降的通道里。
在网上看到下面这张图,出处未知。

我也查了下数据,截至8月5日,股票型ETF近一个月净流出628亿元资金,最新规模已经降至9995.31亿份,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万亿份关口。
所以确实存在股票型ETF规模下降,资金流出,但两融余额持续上升的现象。
这说明,A股这波行情,确实存在加杠杆效应。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我是一直跟大家强调,普通人炒股,千万别加杠杆,99%的人是驾驭不住杠杆。
杠杆会放大收益,同样也会放大风险。
杠杆还会放大我们人性的弱点,放大我们的贪婪和恐惧。
一旦上杠杆,普通人是很难保持好心态,容易在股市暴涨暴跌中迷失了自己,无法自拔。
普通人炒股,最好就是用点闲钱炒,定投或者网格化交易都可以,只要不加杠杆,只买宽基指数基金,那么就算被套住了,以后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而一旦加杠杆后,碰上行情切换,又没有什么止损纪律和意识,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一旦爆仓,再也翻不了身。
我是经历过2007年牛市和2008年股灾,也经历过2015年的疯牛和股灾的快速切换。
所以我的风险意识确实比较强。
我确实不相信A股会来做慈善,会来给大多数散户提供赚钱的机会,而不是来收割散户。
这方面,我确实格局不起来。
我只知道,在A股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提高风险意识,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
现在行情火热,媒体开始大量鼓吹牛市,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冷静,越需要提高风险意识。
以上为今天的股市分析,仅供参考。具体如何操作,还需大家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