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生存手册!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上证指数今天也涨到了3883点,距离4000点大关只有一步之遥了。
行情有多火热,无需多言。
秉持我一贯原则,在市场狂热时,我还是会坚持来跟大家泼泼冷水,提醒风险。
(1)
首先关于现在是不是牛市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已经没啥争议,现在就是牛市,而且我认为已经是疯牛,准确说是“结构性疯牛”。
而在这样的疯牛里,如果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高,很可能最后会比熊市里亏得还多。
想要在牛市里生存下来,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疯牛之后就是股灾。
2008年、2015年都是如此。
哪怕2021年这样的结构性牛市里,盲目追高的人,在2022年-2023年都亏很惨。
但我看到很多人这次仍然被那些“大格局”理论洗脑,觉得“这次会不一样”。
比如,很多人仍然觉得现在是慢牛,是会连续涨两三年的大慢牛,甚至会涨十年的慢牛长牛,觉得后面不会跌回去。
但A股当前完全就不是慢牛走法,而是疯牛走法。
以创业板为例。
去年9月18日至今,创业板累计涨幅达到83%;(一年时间)
今年4月7日至今,创业板累计涨幅达到58%;(4个半月时间)
今年6月23日至今,创业板累计涨幅达到39%;(两个月时间)
今年8月11日至今,创业板累计涨幅达到18%;(11个交易日)
这也能叫慢牛?
科创板上周五还创出单日8.6%的涨幅。
8月11日至今,科创板累计涨幅达到23%;
即使是涨得比较慢的上证指数,从4月7日暴跌的低点3040至今的累计涨幅也达到27.7%;
上证指数虽然涨得慢,但上证指数在2023年跌得少,而深证、创业板、科创板的跌幅要大得多。
所以,上证指数是目前所有指数里,距离2015年高点最近的。
上证指数还需要涨33%,才能涨到2015年高点的5178。
深证和创业板则需要涨46%,才能涨到2015年高点。
而且,上证指数是唯一涨过2021年高点的指数。
深证和创业板,都还需要涨30%,才能涨到2021年的高点。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现在就是在牛市里,而且是疯牛,不是慢牛。
但对很多人来说,现在又不像是在牛市。
有不少人之前在3000点抄底,现在指数涨到3800,却没赚到什么钱,甚至还是亏钱的,这是典型的满仓踏空牛市。
所以,我过去几年一直跟大家建议,最好就是买沪深300或者中证500这类宽基指数基金。
因为现在A股数量太多,有5000多支股票,已经超出大多数人的选股能力。
而且因为个股数量太多,市场资金已经很难发动全面牛市。
过去几年我也说过几次,未来A股即使有牛市,也只有结构性牛市,所以与其押注个股,还不如老老实实买宽基指数基金就好。
省得行情来了,满仓踏空牛市。
如果你持有的个股,就是死活不涨,也不要问我怎么办,因为我也没办法给建议。
我只能去给符合我自己操作预期的模式,给一些建议。
所以本文只针对基于宽基指数基金的操作,给一些个人建议和参考。
(2)这次不一样?
当前这种结构性牛市背后仍然是极致的抱团。
2021年是结构性牛市,当时市场资金集中抱团消费股、大白马等等,所以沪深300在2021年是涨过2015年高点,甚至超过2007年高点,是创历史新高。
而2021年沪深300涨出历史新高时,上证指数才3731点,远低于历史最高点6124,也远低于2015年高点5178。
这说明,2021年沪深300疯涨的时候,大多数个股反而是跌的。
所以2021年1月,有将近一半的个股,股价比2018年还低。
当前跟2021年、2017年一样,都是资金集中在少数板块里极致抱团。
区别只是,当前市场抱团的方向,跟2021年和2017年不一样。
2021年抱团的个股,现在大都处于被市场遗忘的状态,因为有大量散户仍然扎堆在2021年抱团个股里,被长期套牢。
这次抱团的个股大都集中在银行、人工智能、芯片、创新药等板块。
当前市场抱团程度有多严重,这个从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区别,可以明显看出来。
上证看成交额,是仅次于去年10月8日。
但看成交量,甚至还低于去年11月8日。
这说明市场量能集中在一些暴涨板块里,这属于极致抱团效应。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当前跟2021年、2017年的行情,并没有“这次不一样”。
在A股,极致抱团带来的疯涨,最后是必然出现抱团瓦解,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另外,强调一下,我说“这次不会不一样”,并不是说这次没有大行情。
从客观事实来说,上证都涨到3800,创业板4个月涨了58%,这已经是疯牛走法。
我说“这次不会不一样”,只是说,这波疯涨上去之后,后面仍然会出现大跌。
A股历来都是,牛市过后是股灾,我觉得这次并不会不同。
我跟不少人的分歧点在这里,很多人觉得这波上涨是国家意志,动辄用很多大格局理论,动辄就是什么十年大牛市,动辄就是要突破6124,甚至要突破8000点,还有说要突破1万点。
其实理性想想也知道,起码最近这一两年,要突破6124还是比较困难的。
主要现在A股的个股数量太多。
现在上证3883点,市值就已经达到103万亿元。
要是突破6124点,那市值岂不是得到200万亿元。
而2024年的GDP为134万亿元,短期要让A股市值达到200万亿元的规模,那会出现极其严重的泡沫化,我不认为这是国家所希望看到的。
再看成交金额,现在3883点,单日成交金额就超过3万亿元,如果直接拉到6124点,岂不是要单日超6万亿的量能。
到时候,这样的疯牛别说刺激消费了,只会虹吸社会资金,卷入到这样一个大赌场里博傻。
而且这次又涉及到居民存款搬家,很多人还违规借信用贷去炒股,一旦出现股灾,又会消灭大量财富,到时候别说刺激消费了,韭菜根都拔起来了。
在当前中美博弈如此激烈的节骨眼,如果去强行拉出这样的资产泡沫化,无异于金融自杀行为。
当然,我们从理性分析,未来几年后,A股仍然是有希望突破达到200万亿元的市值规模。
我们即使按照年均4%的GDP增速,来算未来十年的增速。
那么差不多是10年后达到200万亿元的GDP。
那么10年后,A股也达到200万亿元的市值规模,是比较合理的。
考虑到过程中的炒作因素,5-10年内,A股达到200万亿元的市值规模,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但到时候A股的市值增长,是否会是靠指数上涨来实现,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疑问。
比如,只看A股的总市值指数的走法,毫无疑问这就是屡创新高的牛市走法。
但A股的整体定位是融资市,总市值的长期堆高,很大程度是靠增发股票来实现的。
所以股民的获得感是比较弱的。
企业和大小非股东的获得感才是比较强的。
在这样一个市场里,我是建议不要动不动讲大格局。
至少现阶段还没有到讲的时候。
正如之前文章里提到,很多大格局理论的基础,我也是认同的,比如东升西降。
但这些大格局理论要应用到股市里,还是值得商榷的。
应用的地方不对,应用的时机也不对。
A股并不适合讲格局。
当然,非要在股市里讲大格局,也不是不行,这是个人自由。
但问题是,当股市疯涨的时候,相信大格局,觉得股市不会跌。
那么当未来股市开始大跌时,也不要从速胜论转速败论,如果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在股市里讲格局,也不是不行,那格局确实很大,觉悟够高。
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
甚至像下面这位这样,擅自期待、擅自绑定、擅自破防。
比如,这位读者的留言,就给自己挖了个陷阱。
他说:“不相信这轮的慢牛长牛,就等同于认为中国会在这次中美博弈中会落败。”
按照他这个说法,假如未来A股跌下来,那么他就认为我方在这次中美博弈里落败。
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属于他自己擅自期待、擅自绑定,那么未来可能就会擅自破防,从速胜论转速败论。
做好预期管理,那么如果未来爆发世界金融危机,A股又跌了回来,我仍然会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不会因为股市跌了,就转向速败论,觉得我们不行了。
事实上,2021年,我就看到非常多抱有大格局想法的人,冲进股市里接盘。
而这些人在2022年-2023年的漫漫长跌里,很多就从速胜论转速败论。
还有些人,在2021年打着爱国口号冲进股市,结果后面股价腰斩后,就变成恨国党,骂天骂地。
这都是典型的,擅自期待、擅自破防,是反向预期管理。
由于A股近期创出十年来新高,历史上第三次站上3800点。
所以严格来说,2018年触底2440点以来,A股可以说走了一波7年慢牛了。
因为过去这7年,都没有跌破2018年2440点。
底部再抬高,高点在上移。
但问题是,中间也穿插了2022年-2024年的漫漫长跌,很多人都扛不住。
这种夹带熊市的慢牛,才是A股比较有可能的慢牛走势。
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连续两三年都在慢慢涨,才叫慢牛。
要么就是夹带熊市的慢牛,要么就是暴涨暴跌的猴市,这才是A股的常态。
(3)
我在2024年11月4日写过一篇文章世界金融危机的信号
当时我分析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可能的两种走势。
一种是,半死不活的磨底,那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A股的跌幅就会比较有限。
一种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先极端暴涨一波,拉出下跌空间。那么金融危机爆发时,A股会同步美股出现大跌。
当时我也给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就是认为已经在走“第二种可能性”,也就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会先极端暴涨一波。
我当时还说了下面这段话,这里再贴一下,感觉放在现在跟大家说,也是很合适的。
我去年11月4日的文章里说: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A股马上会暴跌,毕竟谁也不知道准确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点。
比方说是明年(2025年)初爆发,或者明年(2025年)下半年爆发,还是后年(2026年)爆发,那对于A股走势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比方说,如果是2025年初爆发世界金融危机,那么A股10月8日就已经拉到头了,后续涨幅空间有限。
但如果是2025年下半年,或者2026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那么谁也不知道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能拉涨到什么位置。那么接下来股市也有可能会更加疯狂的上涨。并且涨得越疯,爆发世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且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也越大。
所以,接下来股市怎么走,这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
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股市是存在混沌效应的,我们即使判断对了大趋势,不代表能判断对短线走势。
即使你确定这两年要爆发金融危机,但是A股反而出现一波极端拉涨,各路人马只要敢冲,就有巨大的赚钱效应诱惑你参与追高,那么你是否能保持冷静,不去追高,甚至逐步获利了结?
股市考验的人性,而人性通常是经不起考验,因为我们有贪婪,有恐惧。想要克服人性的贪婪,是极其困难的。”
其实我当时这段分析里描绘的未来可能出现的场面,现在已经出现了。
(4)操作节奏
为了提防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出现极端暴涨行情,是我即使认为可能爆发世界金融危机,也要在这波上涨前保持40%仓位的原因。
为了避免踏空带来的煎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股市大跌时,先建立一部分底仓,这样即使金融危机爆发前,A股拉出一波极端逼空行情,我们也可以比较从容的去分批获利了结,用网格化交易模式去逢高减仓。
所以去年1月和9月,还有今年4月7日,我才会建议大家可以考虑网格化加仓。
当然,经常有人说我仓位太低。
不过本来我跟大家说过很多次,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原则上不会超过半仓,这是我自己的操作纪律。
在这个纪律前提下,40%的场内仓位+9%的场外定投仓位,已经接近我自己设立的半仓极限了,对我自己来说,属于比较大的仓位。
而且,炒股的节奏比仓位比例更重要。
节奏对不对,是涉及到你在股市里能不能赚钱的问题,是本质问题。
仓位比例大小,只是你在股市里赚多赚少的问题,是量化问题。
对于散户,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股市里赚到钱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本质问题,剩下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我去年也说过,如果不以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为前提,那么把我的仓位乘以2,是一个大概合理的仓位水平。
举个例子。
去年1月和9月,上证指数跌破2700点后,把仓位加到80%;
10月8日股市涨停后,把仓位降低到50%;
今年4月7日暴跌后,再把仓位加回到80%;
然后这一路大涨,沿用网格化减仓模式。
比如上证指数涨到3800,减仓到50%仓位;
上证指数涨到4000,减仓到40%仓位;
上证指数涨到4200,减仓到30%仓位;
上证指数涨到4500;减仓到20%仓位。
这样的操作模式,节奏才是对的。
而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把仓位比例缩小一半,就是我的操作计划,节奏仍然是对的,只是赚得少一些,但仍然也是赚的。
相比4月7日直接重仓或者满仓抄底,像我这样半仓模式,虽然会少赚一些,但收获了安全。
我们现在事后来看,自然会觉得4月7日是绝佳的抄底机会。
但大家回到4月7日当时,关税战打得如火如荼,全球股市集体崩盘式暴跌,A股更是出现惊人的长阴,当时敢抄底的又有几个?
以当时那个时间点,谁也不知道特朗普会不会TACO,那万一特朗普脑抽不TACO呢?
万一世界金融危机提前爆发了呢?
这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所以重仓抄底,需要承担更多风险,同样的,一旦行情起来,也会获得更多收益。
半仓持有,会降低一部分风险,如果股市继续跌,还有子弹抄底。同样的,一旦行情起来,也会少了一些收益,但收获到安全这个无形资产,而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起码我是按照网格化交易模式,在4月7日暴跌到最低点附近,选择加仓。
至少这个节奏是对的。
对散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把炒股的节奏弄对。
什么是对的节奏,就是去年1月和9月跌破2700时敢加仓。
去年10月8日指数涨停时,敢减仓。
今年4月7日暴跌时,敢加仓。
这波暴涨后,敢分批减仓。
这其实就是我过去这一年多的操作节奏。
如果你觉得我的仓位比例小,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适当加大加仓比例,包括加仓间隔也是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调整,当然加大仓位,可以扩大收益,也需要承担相对应的风险,这是需要大家自己取舍,也是我去年就跟大家说过的。
但只要操作节奏正确,加多少仓位,减多少仓位,才是需要具体讨论的问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节奏对了,至少能在股市里赚到钱。
剩下的仓位比例问题,可以慢慢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这只是量化问题。
但从实践角度来说,人性的弱点,人性的贪婪决定了,当这样的逼空行情到来时,对很多人来说“少赚”是更加无法忍受的事情。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就是牛市初期轻仓,牛市中期重仓,牛市末期满仓,牛市尾声满仓满融。
然后击鼓传花的音乐骤停,股市周期转向股灾周期,而这时候是大多数散户仓位最重的时候,于是在股灾里损失惨重。
股市越涨,赚钱效应越大,追加资金越多,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也是股市量能越来越多的原因所在。
这其实是左侧交易模式和右侧交易模式的区别。
我也不是说右侧交易模式不好,但如果一路追高,需要很强的止损纪律,但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止损纪律,就是错误的节奏。
此外,右侧交易模式比较适合美股那种长达十几年的长牛市场。
不太适合A股这样的比较情绪化的投机市场。
当然,股市里正确的操作节奏,并非只有一种,我认为只要能赚到钱的操作节奏就是正确的。
但那种2021年才追高买入,一路死扛到2024年,现在才刚刚回本,甚至还亏钱,这无论如何都不是正确的操作节奏。
这样的错误操作节奏,起始于2021年的追高买入。
炒股节奏很容易一步错,步步皆错。
2021年追高买入,能扛过2024年,现在回本的已经很幸运的,很多人是2021年追高买入,去年大涨前割肉,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5)
之所以每次大行情来临时,会有那么多人脑热买入,很大程度跟舆论上广为传播这些“大格局”有一些关系。
这类“大格局”理论,配合火热的赚钱效应,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就是你不赶紧买入,就没机会了,以后再也买不到了,股市再也跌不下来了。
这种错失财富的焦虑感,会迫使很多人盲目去追高,从而放大自己风险。
去年没买的人,今年才听到牛市,想要冲进场。
首先得知道,当你听到牛市时,股市已经涨很多了。
比如某些银行权重,过去两年已经从2块钱涨到7块钱,都涨到3.5倍了。
那些热门板块,普遍都是翻好几倍了。
很多不懂股市的人,随便翻开理财产品,找一些涨幅最大的产业基金去买,就是在给这些暴涨股接盘。
这是2021年很多新基民干过的事情,然后在2022年-2023年亏惨了。
2015年那种全面牛市,已经很难再出现。
所以A股的牛市已经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十年拉一次。
2021年就出现一次结构性牛市。
今年又出现一次结构性牛市。
这样的结构性牛市,大概是四五年来一次,中间夹杂着两三年熊市。
所以,只要有耐心,在熊市里慢慢播种,长期定投+网格化加仓。
然后等到牛市来临,再慢慢收获,长期定减+网格化减仓。
然后再等待下一轮熊市到来,去慢慢播种,以此循环。
这是完成历史大事之前,我觉得这是比较适合现阶段A股的操作模式,只要有耐心,可以做到长期稳定盈利,但没办法以此暴富。
如果完成历史大事,可能A股也有机会走出像美股那样的十几年长牛,但那是后话了。
所以,我是一直不建议动辄清仓、动辄满仓的操作。
我说这些,也不是让大家马上清仓,我自己都没有清仓。
但无论如何,我是强烈建议,不要在这里才去盲目追高。
不过,去年有听我的建议,去网格化加仓和长期定投的朋友。
现在只需要考虑正确的操作节奏,只需要考虑要不要获利了结的问题。
我倒是可以建议,在沪深300在4300点上方,可以考虑开始“长期定减”,或者“网格化减仓”。
最近沪深300涨到4300,我已经按计划减仓5%,目前仓位是25%;
下一个减仓点位,是沪深300涨到4600的位置,会把仓位控制到20%;
如果沪深300继续涨到4900,就把仓位控制到15%;
如果沪深300涨到5200,就把仓位控制到10%;
剩下这10%仓位,不管后面涨跌,都属于锁仓,不会动。
另外,我场外定投的9%仓位,如果沪深300涨到4600,我会开始定减。
我算了下,以当前的幅度,沪深300如果涨到5200,对应上证4500左右的位置。
只要市场敢拉,我就敢卖。
涨到目标位置,我就把筹码给市场,我拿钱到自己钱包里放好。
市场拿到筹码,我拿到钱,皆大欢喜。
我每一次减仓,都是做好卖飞的准备。
如果卖飞了,市场又不回头,那我就休息一段时间,等下一轮熊市周期再来慢慢播种布局,然后继续等下一轮大行情里收获果实。
不管牛市里能涨到什么位置,就算涨到天上去,只要股市出现累计超过20%的跌幅,就意味着牛转熊,那么就差不多可以重新启用网格化加仓模式,开始慢慢加仓布局。
只要有耐心,终归是能等到机会。
对我来说,这是可以长期稳定盈利的模式,虽然确实没办法一夜暴富,但胜在稳定和持久。
其实想要在A股赚到钱也挺简单的,但需要你能克服自己的贪欲,而这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