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胜:上合组织非但没过时,反而作为一个地区合作机制更被需要了
Club点评: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第25次峰会在天津举行。北京对话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华胜为北京对话独家撰文,以历史回顾与亲历见闻交织的笔触,勾勒出上合组织从“中苏边界谈判”起步,经“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正式成立并不断发展的轨迹。文章以第一手视角展现峰会外交细节,串联出“上海精神”的生成与演进。回望25年,上合组织已由安全互信扩展到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成长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折射出中俄关系的历史转折与地区多边合作的开启,也让人更理解今日上合组织在重塑国际秩序中的独特意义。
【文/ 赵华胜】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开幕在即。在这样一个时刻,重新回忆一下上合组织成立时的一些情节还是饶有趣味的。
了解上合组织的人都知道,它有个前身叫“上海五国”,而“上海五国”的形成又是由于中苏边界谈判,所以,要是追根溯源的话,上海合作组织的起始源头是中苏的边界谈判。
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是在1964年2月开始,那时两国关系已经紧张,并且一步一步地持续恶化,在那种情况下,谈判几乎变成了吵架,不可能谈出什么好结果。1986年,年轻的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总书记,中苏关系开始发生积极变化,中断了20多年的边界谈判重新恢复。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这是自1959年之后30年间中苏国家元首间的第一次访问,意义非同一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做出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在戈尔巴乔夫访问期间,双方草签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并达成共识,要减少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是因为在中苏关系恶劣时期,两国在边界地区都“陈兵百万”,现在要将其裁减到与两国正常睦邻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
1989年5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戈尔巴乔夫握手。央视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国于当年11月开始了以边境裁军和加强军事信任为目标的谈判,,并于1990年4月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指导原则的协议》。
1991年12月,苏联突然解体,这给中苏边界谈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中苏边界由东西两段构成,中间隔着一个蒙古。在苏联一边,东段边界是在远东地区,西段边界是在中亚地区,而在中国一边,东段边界是在东北和内蒙,西段边界是在新疆。苏联解体后,东段变成了中俄边界,全长4300多公里,而西段除了短短的50多公里在中俄之间外,其他变成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个新独立中亚国家的边界,其中中哈1700多公里,中吉约1000公里,中塔约450公里。这样,中苏谈判变成了中俄哈吉塔的五国二方谈判,也就是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
五国边界谈判进展顺利,并达成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协议需要国家元首正式签署,为此,1996年4月26日,五国元首三个代表创始人、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阿卡耶夫、拉赫莫诺夫来到上海。选择上海不是偶然的。其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首先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然后再到上海,而哈吉塔三国总统到中国并无国事访问的内容,他们只是专程来签署协定。上海不是首都,同时又是中国的代表性城市,因此选择上海作为五国元首的会见地点,更能体现各国之间的平等精神。正是这个机缘,使上海的名字从此与这个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
1996年时上海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发达,举办高规格大型外交活动的条件还比较欠缺。当时,为了找一处足够宽敞气派、各方面条件都适合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的大厅还颇费了一些工夫,因为可供选择的场所并不多。最后,选中了上海展览馆。上海展览馆颇有来头,这里原是赫赫有名的哈同花园,19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在其荒芜的旧址上,建起了中苏友好大厦。这是一处规模恢弘的苏式建筑群,由苏联设计师设计,采用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大厅楼顶镏金塔标高达110.4米,曾是上海最高建筑物。
上海展览中心资料图 澎湃新闻
签字仪式在大厦的中央大厅举行。中央大厅气势宏大,庄重典雅。大厅的一头是通向外面的巍峨的大门,另一头是高起的平台,两侧有呈弧型的台阶缓缓而上,通向其他较小的厅。签字仪式开始后,五国国家元首从小厅里出来,沿着铺上了红地毯的台阶缓步走下,来到签字桌前时,共同签字,那情景庄严而又凝重,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历史感。笔者当时有幸作为工作人员也在现场,这一幕历史性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展览中心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这是五国元首步入签字会场。央视网
签字仪式之后,三个代表创始人主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各国元首和代表团主要成员。主桌是一张大圆桌,在大厅的最前面,江主席和四国总统在主桌就坐。其他是小一些的圆桌,坐着各国代表团的主要官员。主桌的气氛特别好,五国国家元首轮流致辞,共同干杯,歌声和笑声不断响起。叶利钦总统性情开朗,特别活跃,他对杯中物的喜爱人人皆知,几乎是逢酒必醉,他不但自己能喝,劝酒也有一套,那时正值俄罗斯新的总统大选前夕,他提议预祝他大选获胜干杯,别人不想喝也只好喝下。不过,据说有的元首悄悄把酒换成了白水。像通常一样,叶利钦又喝多了,晚上游览外滩的活动也没参加。
正式活动的专业翻译都来自外交部,不过辅助性的翻译工作由上海市外办安排。我也作为翻译参加了宴会,我服务餐桌的主陪是解放军一位很有知名度的副总长,他可以讲俄语,喝酒豪爽。主客是苏联最后一任国防部长和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空军元帅,当时他已转任俄罗斯航空公司领导人,还有一位是俄罗斯萨哈自治共和国总统尼古拉耶夫,他非常富有,因为这个地方出产钻石。
宴会结束后,五位元首先离场,江主席与叶利钦走在一起,当走到大厅后部乐队边时,叶利钦突然停下了,这恰巧是在我们餐桌边。叶利钦先是夸奖演奏家们,接着话锋一转,对中俄合作的力量大加夸赞,同时对美国表示了藐视。这几句话被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了一番。
不过,也确实是在叶利钦总统这次访华期间,中俄关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提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俄罗斯首先提出的,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从莫斯科飞往北京的途中,叶利钦突然做出决定,并在飞机上通知了中方,而中方迅疾做出了积极的回应,随后,在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锤定音,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性质和定位。这是一个大胆和超前的政治举动,因为当时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不久,政治和物质基础还比较单薄,所以怀疑和质疑很多,许多人不看好它的前景,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决策,从此将中俄关系置于了战略合作的轨道,自那时至今已经30年,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依然稳固。
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外交部
五国首脑在上海的历史性会晤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在各国国内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元首们受到这次成功合作的鼓舞,希望把这一形式继续下去,他们决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晤,在五国轮流进行。
转眼5年过去了,首脑会晤在五国轮完了一遍,现在又轮到了中国。这时“上海五国”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或是以论坛的形式继续下去,或是迈上一个台阶,升级为地区组织。后一种选择成了各国的共识,这是因为“上海五国”的发展超出了它最初的设计和预想,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相互了解和信任大大增加。
要知道,那时中俄是新恢复的关系,中亚是新独立国家,与中国还比较陌生,大家都处于相互熟悉的阶段,“上海五国”的出现恰当其时,它提供了一个特别便利的平台,使各国有机会经常见面,推动相互合作。而“上海五国”从第三次首脑会晤开始,五国二方谈判已变为五国谈判,谈判的内容已超出边境地区军事信任,转入到了国际和地区合作问题。那时各国关心的突出主题有两个:一个是非传统安全,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还有一个是经济合作。
上海获得殊荣,又被选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城市。
随着上海在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大批的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一睹风采。图为2001年10月16日,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被美丽的上海外滩吸引。 澎湃新闻
签字仪式是在2001年6月15日。六月的上海,夏天已至,酷暑未到。虽有时些微有些闷热,但蒙蒙细雨常常会不期而至从天飘落,使城市笼罩在似雾似水的湿润和凉爽中。现在,经过过去几年的建设,上海有了较多可供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场所。这次,选择了香格里拉大酒店来举行签字仪式。
香格里拉大酒店位于浦东陆家嘴黄浦江畔。浦东是上海快速发展的象征和上海新形象的窗口,主人把这次活动安排在浦东,自然也有这种用意。香格里拉大酒店面对黄浦江,窗下是花团锦簇的滨江大道,右面是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茂大厦,江对面则是著名的外滩和老式欧式建筑群。同第一次“上海五国”首脑会晤时的上海展览中心大厅相比,香格里拉的签字大厅少了些古色古香,多了些现代气息。从香格里拉向外眺望,不仅景色绚烂多姿,而且新与旧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相交融。为了这次签字仪式,香格里拉大酒店做了精心准备,并特地将洛阳厅和开封厅合二为一,以能容纳众多的宾客。
这一次,笔者又有幸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们合作,应邀担任现场直播嘉宾,有机会感受了现场气氛和目睹了签字过程,并且也作为翻译参加了三个代表创始人主席为各国嘉宾举办的宴会。
在这一次江主席举行的宴会上,主桌变成了长桌,各国总统在长桌后一字排开就坐,面对这整个大厅。与“上海五国”不同的是,人员上有一些重大变化,代表俄罗斯的已不是叶利钦,而是刚就任总统一年多的普京,另外增加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宴会期间,欢声笑语不断。江主席自己首先引吭高歌,赢得满场喝彩。他邀请普京总统也献歌一首,但普京总统显然没有准备,有些腼腆,不好意思地推脱了,他的年轻翻译自告奋勇,代歌一首,演唱了岳飞的《满江红》,不仅吐字准确清楚,而且声音浑厚高亢,颇有些专业水准。
看到这情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东干族翻译也不甘落后,也主动站起来演唱。东干人是19世纪从中国陕西和甘肃一带移民到中亚的回民,至今还会说中国西北地区的方言。他唱的《敖包相会》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也有韵有味。还是江主席提议,在乐队的伴奏下,6位国家元首一起合唱了《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使宴会厅里轻松和愉快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现在,经过25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发生了很多变化。它的规模更大,正式成员国从6个增加到了10个。在现在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国家元首中,排在第一位的“元老”无疑属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他参加了从“上海五国”成立至今的所有峰会,是名副其实的“元老”。排在第二的应是普京总统,他参加了上合组织成立之后的历次峰会。
随着成员的增加,上合组织覆盖的范围大大扩大,从最初的中亚地区扩展到了南亚和西亚。这意味着上合组织作为一个合作框架变得更大,为大范围跨地区合作提供了可能。当然,扩大也有利有弊,成员越多,协调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是国际组织的一般规律。
2025年天津上合峰会会场外中新网
虽然国际环境在过去25年里发生了重大改变,但上合组织没有因此显得过时,相反,它作为一个地区合作机制更被需要了。它的合作不断向广向深发展,同时它的国际意义也在提高。上合组织已成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在新国际秩序建设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特别是在当今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它所提出的“上海精神”和新安全观愈发显示出其真知灼见,弥足珍贵。
相信天津峰会将为上合组织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提供新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