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93阅兵解读:东风5C,东风61,两种洲际导弹,到底有多强?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9-04 07:20:31 围观 : 评论

原创: 徐吉军
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
微信ID:hantangzhiku

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核心领域。

图片

赫鲁晓夫的核武器理论形成于冷战初期美苏核力量失衡的背景下。

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裁军报告》中提出,未来任何局部冲突都将迅速升级为全面核战争,因此苏联必须依赖核武器实现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他主张常规军力已过时,甚至认为坦克在核爆后只能用于打扫战场,转而将资源集中于核武器与导弹技术研发。

苏联在1956年至1961年间将核弹头数量从400枚激增至2450枚,并通过110多次核试验强化威慑力。

赫鲁晓夫通过夸大苏联核实力进行心理威慑。尽管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撤出告终,但这一策略迫使美国承认苏联的核均势地位,并开启后续军控谈判。

赫鲁晓夫认为导弹是核武器的最佳运载工具,提出造导弹像生产香肠一样的口号,推动苏联战略火箭军发展。他主导的R-7洲际导弹(射程8000公里)不仅成为首款能打击美国本土的核载具,还衍生出东方1号运载火箭,实现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同时,他要求各军种普遍装备火箭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为集中资源发展核力量,赫鲁晓夫推动大规模裁军(1956-1964年累计裁减440万人),并将军事预算向核武器与导弹倾斜。他否定传统海空军建设,认为美国航母是浮动棺材,转而发展核潜艇与战略轰炸机。

赫鲁晓夫的核理论深刻改变了冷战格局。

图片

近年,中国大力发展核力量,目标就是具备与美国和俄罗斯同等的核威慑能力,以保证中国的核心利益得到尊重。

93阅兵式受阅的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集中亮相,展示了强大而完备的核打击体系。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图片


2017年1月,中国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试射,测试了新的东风-5C导弹,这枚导弹携带了10个分导式弹头。

东风家族成员有东风-5、东风-5A、东风-5B、东风-5C。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上,东风-5B弹道导弹正式亮相。

东风-5C,它采用固定发射井发射方式,是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最新改进型。

东风-5C能携带10个弹头,可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还可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大幅提高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

以往东风-5A、东风-5B时多是猜测搭载3—5枚分弹头,而这次的东风-5C跃升到10枚,明显表示战力已经倍增。还有一种观点则臆测,随着携带弹头数量的增加,表明东风-5C洲际导弹诱饵弹头的欺骗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图片

有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很长一个阶段没能突破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瓶颈在于核弹头的小型化。东风-5C携带10枚分导弹头,正说明我们突破了这个技术瓶颈。

为何在发展东风41和东风61固体燃料导弹的时候,还升级东风5系列液体燃料导弹?

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多弹头独立制导技术的运用来改进现有较老型号的“东风-5”弹道导弹,提高其突防能力和打击威力,可以一枚当几枚用,堪称是中国的撒旦导弹。

图片

另一方面,依靠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0枚核弹头,还要覆盖全球,有一定的难度。东风-5C一弹十头,无疑将极大提高中国核力量整体突防能力和核打击规模。

图片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大国重器,卫我中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