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谁说A股没有慢牛?罕见持续了18个月!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9-08 08:50:10 围观 : 评论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思想钢印(ID:sxgy9999)


复盘系列:2016-2017


图片



1/6

季线六连涨


这一波行情以来,一直有人说,A股开启了慢牛时代。这话并不准确,就算慢牛时代真的来了,最多也是“再度”开启了慢牛时代。


2016下半年和2017全年也是这样的慢牛行情,这一年半沪深300连涨六个季度,而且涨幅控制在27.8%,18个月中有14个月上涨,只有4个月下跌,月胜率不低于牛市。沪深300历史上只有06-07年出现过9季连涨,但那是大牛市,之前14-15年五季度连续上涨,涨幅最高150%。


这一年半的A股历史上罕见的长期慢牛,特别是2017年,12月中只有2个月下跌,最大月跌幅仅-0.47%,是赚钱效应非常好的一年。


图片


但这个赚钱效应仅仅针对大盘股。


2017年的另一个特点是极致的大票风格。当年的上证指数、深成指,沪深300分别上涨6.56%,8.48%,21.78%,看上去是牛市,但当年个股涨跌幅中位数为-20.4%,相比之下,2022年这种标准熊市,个股中位数才下跌了-18%。


2016~2017年这轮大票风格和慢牛走势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极致大票风格与慢牛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2/6

宏观经济的变化


2017年被称为“白马蓝筹复兴元年”,自2009年的4万亿行情后,大盘蓝筹股就一蹶不振,持续多年跑输小票和科技股,就算是经过了小票遭重创的2015年,2016年也是小票略占上风。


所以在2016年下半年大票刚刚跑赢时,投资者并没有想到2017年风格颠覆,完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大小票风格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宏观经济方面的,2016-2017年的棚化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推动的一轮经济复苏,并由房地产驱动,造成了大小票业绩的此消彼涨 。


2016年,虽然GDP增速仍然下降,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结束了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主要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如钢铁、煤炭行业,推升了工业品价格。棚化货币化引发的新一轮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引发了消费升级,家电、食品饮料行业ROE稳步提升,龙头业绩增长,引发大盘股估值修复。


但供给侧改革对小票业绩影响更偏负面,周期品价格上涨,强化环保政策,中小型企业成本上升,下游的通胀又不明显,挤压了中游制造业的利润,削弱了估值支撑,面临戴维斯双杀,而这一部分又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2016-17年,大部分时间,大企业的PMI都是50荣枯线以上,小企业在50以下。


另一方面,创业板在2014-15年资产重组带来的业绩高增速不可持续,特别是跨行业重组的泡沫破裂,传媒、计算机等TMT行业亏损扩大。


这一分化在财务数据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主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从2016年的5%上升到2017年的20%,而中小板从37%下降至20%,创业板更明显,从2015年的增长55%下降到2016年的增长38%,再变成2017年的下降 -21%。


但2017年的业绩要到2018年4月才全部公布完毕,市场不会等到那个时候再变,而是有了边际变化就开始逐季定价,所以从供给侧改革开始的2016年,大小票的风格转换就开始了。


图片


这两年虽然都是慢牛,但2016年的“慢”大于“牛”,市场成交量小,波动极低,可以看成巨幅波动的2015年的对立面,市场非常乏味,也没有明显的风格,大小盘风格不明显,成长价值风格也不明显,也没有什么板块机会。


2016年只有白酒牛,到了2017年才扩散到更多行业的龙头。


所以,市场风格的变化仍然准确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变化,只不过,当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时,更重要的是从自下向上发现变化,再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找到主线的能力。


当然,比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更容易捕捉的,是监管风格的变化,以及资金结构的变化。



3/6

监管风格的变化


以前提到这种风格转移,总是把估值当成第一原因。的确,2016年底大市值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小市值股在2015年牛市中估值泡沫化。


但估值从来不是风格转换的条件,A股市场的估值弹性极大,高的可以更高,低的可以更低。


A股这种“政策市”,首先要从监管的变化上找原因。


大小盘风格转换,首先源于2016年的监管环境,可谓史上最严,这是2015~2016年三次股灾的后遗症,特别是3.0的熔断事件,实际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人为事故,导致新上任的监管部门负责人对市场风险管理极度谨慎,规范再融资、收紧并购重组规则,限制壳资源炒作,等等,这些小票炒作的生存土壤都被限制了。


最能体现这一监管环境的是2016年的“宝万股权大战”,这本是一次标准的市场化收购,也是证券市场的功能之一,以往监管部门都是中立的,但本次对收购方“妖精、害人精”的态度鲜明的定性,就是这种风险厌恶情绪的表现。


同时,宏观经济的调控风格也开始转向“去杠杆”,2017年发生对未来金融体系影响重大的是资管新规,虽然真正的“信用收紧”要到2018年,但中小企业在2017年就开始感受到寒意。


这些监管政策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对游资的打击,连“总舵主”都被抓了判刑,引发了资金结构的变化。



4/6

资金的变化


过去在分析2017年慢牛行情的原因,总是归结为外资和公募基金对白马股的推动,但数据对两者的支持程度不同。


2017年的股票类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虽然净收益亮眼,分别为13.6%和10.7%,但并没有体现在规模上,分别增长4.13%和下跌-1.78%,所以公募基金只是风格转换的受益者,而非推动者。


再看外资,2017年6月,MSCI宣布将纳入A股,但实际是直到2018年才开始,大规模提升占比是2019年的事,但的确存在一部分外资想提前“坐轿子”,加大了净流入力度。


2017年北向资金的净流入1997亿,开通三年历史积累净流入3475亿元,2017年增长明显,当年深股通的净流入金额是沪股通的2倍,所以深成指涨幅迅于上证指数,另外,当时占主导的QFII持仓规模也有明显的增长。


虽然几千亿的增量资金并不足以改变存量资金结构,但新增资金的买入方式却是2017年慢牛的资金方面的根本原因。


2017年的北上交易规则限制还比较严格,此时进入的外资明显是长期配置型风格的long-only资金,采用无视市场的持续买入策略,小跌小买,大跌大买,买入后即锁仓。


深股通当年前11大成交活跃股,去掉万科A后恰好就是深股通年终持有市值的前十,也证明了外资“买入并持有”型策略


A股此前并没有这一类“长期配置型”风格的资金,因此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先看一看2015-2017年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的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再看一看北上资金2017年12月的前十大持仓,这20只股票占北向资金持股总市值的的59%,2017年平均涨幅高达75.7%。


图片


公募基金2017年的十大持仓与北向资金重仓股的重合度,在2015-2016年不高,但2017年基本重合,明显向外资靠拢。


市场资金规模并没有增长多少,但结构发生了巨变,另一个原因是前面说的对游资的打击,市场流动性大幅下降,流动性是小盘股炒作的前提。


自2002年一系列庄股的崩盘之后,游资炒作就成为A股最主流、最成功的盈利模式,而这一模式的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体现在雄安新区题材炒作的失败上。


2017年4月1日,国家突然宣布设立雄安新区,这种“百年大计”型的题材,A股自然必炒,华夏幸福连续6个一字板,但这次炒作可谓“失败中的失败”,几乎所有的题材股最后都是“A杀”,不但参与炒作的游资和散户大部分被深套,而且还拖累了大盘,4月成为2017年唯二下跌的月份之一。


这是因为。小盘股题材股的炒作高度依赖流动性,所以2016年对游资的打击,对流动性影响极大,失去“流动性”这个炒作的土壤,管你什么世纪题材都炒不起来。


2017雄安题材炒作的失败,让大量游资开始谋求转型,A股进入“游资、公募机构和外资”共同定价的时代,这三种力量的定价能力,以及哪一个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成为市场风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17年增量资金的天平只是略微倾向外资,风格已经到转到了大盘股这里,大盘股凭借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更低的换手率,更容易对抗流动性下降的风险,而散户资金流出小票,加剧了小市值股的流动性危机。



5/6

慢牛的终结


写到这里,先小结一下。


2016-17年的风格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风格从小票切换至大票,二是慢牛。但这两个特征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上面分析的三个原因中:


宏观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小票风格转换,但大票风格并不一定是慢牛;

慢牛的直接原因是外资配置型long-only风格的影响;

监管的风险厌恶,对游资和小票炒作的打击,对大票风格和慢牛行情都有影响。


对于A股,最难的不是“牛”,而是“慢”,而2017年形成慢牛,有一定的偶然性。


首先是监管很严,限制了炒小炒垃圾炒重组这些容易放大波动率的因素,


其次是资金面不紧不松。


事实上,2017年的流动性环境并不好,M1持续下降,资管新规的压力下,事实上从宽信用向紧信用过渡,但2017年“9号文”减持新规,让市场的减持压力减轻。


2016-17年这六个季度的慢牛,是只属于大盘股的“半个慢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流动性的约束,靠小票不断下跌的抽血来维持,也让行情能维持在慢牛的状态下。


最后是基本面不坏不好,大票边际向好,小票边际下降,投资者对基本面的分歧也是慢牛的基础。


在大小盘风格转换中,再加上供给侧改革造就的周期股行情,市场的分歧非常大,导致流入大票的资金与逢高兑现的资金形成了“略宽松的平衡”状态,资金净流入的水龙头一直保持细水长流的状态,风险偏好一直在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才是这种慢牛资金上的基础。


但慢牛发展到了2017年底,各种条件都压不住了。


图片


首先是资金层面,股票基金优秀的表现吸引了大量新资金,2018年初,兴全合宜混合发行,市场疯抢,产品最终以327亿元规模成立,成为当时公募基金历史上成立规模第二大的偏股基金。


基本面也压不住了,2017年10月底,茅台公布炸裂的三季报,净利润增速60%,紧接着,三大行的利润增速达超过14%,基本面分歧消失了。


经过长期六个季度的市场教育和实实在在的“大象起舞”的业绩增长,投资者终于接受了大盘蓝筹股估值革命的逻辑,感觉到牛市重新回来了。10月后,资金加速报团白马股,冲上3400点,四季度回落调整了两个月,到了年底,在银行股集体大涨的推动下,终于变疯,冲到3587的年度最高点。


而监管的思维停留在过去,限制炒小炒新,但对于披“蓝筹股价值重估”外衣的炒大票,却是一点办法没有。



6/6

非正常的慢牛行情


说A股未来会进入慢牛时代,过去20年,我起码听过3遍,理由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数量变多,规模变大、经济增速更加平稳、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监管能力的提升,等等,但这些理由都靠不住。


上市公司数量变多,规模变大,但资金增加更多;


经济增速更加平稳,只能让业绩整体增速更平稳,但估值区间并没有变小,而后者才是波动的主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占比增长并没有比散户更快,而且机构投资者拿到基民的钱,继续买入自己的重仓股,短期内起到压制波动率的效果,形成慢牛假象,但这种抱团到一定时候必须变疯。


至于监管控制能力的提升,慢牛并不是光靠管就能管出来的。


从2017年复盘,可以看到慢牛行情的三个特点:


慢牛行情都是由新资金不断入场引发,喜欢回调买入,造成慢牛

慢牛行情会把某一种风格演绎到极致,所以不要因为涨多了就想换赛道

慢牛行情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散户资金后,难免变疯牛,几次加速-调整-再加速之后,最终波动率放大,以暴跌结束。


慢牛实际上是一种A股的“非正常”状态,是宏观基本面、监管风格、增量资金来源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在偶尔事件推动下的产物,其状态必然不稳定。


人没有记性就会反复失望,所以我对“慢牛”持欢迎但不抱希望的态度。

相关文章

  • 9月7日分析:小作文!
    9月7日分析:小作文!

    来源:大白话时事微信号:xhdb66周末财经圈还是有挺多消息的。最醒目的,自然是某老虎的落马。前任股票村的村长,任内创造了A股历史上IPO发行的最高纪录——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新股上市,募资总额2.22万亿元,日均一家公司登陆A股,募资金额占32年来A股IPO总量的41.59%;不过,估计他落马不是IPO方面的问题,可能还是跟他更早之前老东家里的问题有关。IPO过多,本身是推行注册制必然...

    2025-09-08 08:50:13
  • 谁说A股没有慢牛?罕见持续了18个月!
    谁说A股没有慢牛?罕见持续了18个月!

    作者:人神共奋来源:思想钢印(ID:sxgy9999)复盘系列:2016-20171/6季线六连涨这一波行情以来,一直有人说,A股开启了慢牛时代。这话并不准确,就算慢牛时代真的来了,最多也是“再度”开启了慢牛时代。2016下半年和2017全年也是这样的慢牛行情,这一年半沪深300连涨六个季度,而且涨幅控制在27.8%,18个月中有14个月上涨,只有4个月下跌,月胜率不低于牛市。沪深300历史上只有...

    2025-09-08 08:50:10
  • 开始蓄势阶段,结束后目标4000点!
    开始蓄势阶段,结束后目标4000点!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本周,A股正式开始了震荡。全周累计,上证指数微跌1%,创业板微涨2%,基本不变。但和之前连续3个月涨个没完没了,连续不停的上涨相比,本周跌了3天。然后就有人跑来问跌的好惨,是不是要崩了怎么的。看的我很无语,因为这才哪跟哪,这新手新到是真的没见过什么叫熊市啊。本周这走势是标准的横盘震荡,关于这一点我上周末就说了,而之前连续好几个周末我也都说了。不是本周...

    2025-09-08 08:50:07
  • 刘亦菲在九三来临之际,再次“姗姗来迟”,立场问题又被网友质疑
    刘亦菲在九三来临之际,再次“姗姗来迟”,立场问题又被网友质疑

    九三纪念日到了,一般这种时候官网都会发微博纪念,圈内的明星也会转发微博,然后加上几句话,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因为发的人很多,所以谁发了不会很显目,但是谁没发,那就有意思了。而就那么凑巧,刘亦菲又一次姗姗来迟,没有第一时间转发任务博。这已经不是刘亦菲第一次在这种日子装聋作哑了,类似的情况太多,基本她在内娱混这么多年,就没有用这种方式表过态,而她的国籍问题又一直被人讨论,作为一个在内娱发展的美国人,却...

    2025-09-08 08:30:51
  • 李连杰回顾过往经历,称经历生死已醒悟过来,以后要注重心灵修行
    李连杰回顾过往经历,称经历生死已醒悟过来,以后要注重心灵修行

    李连杰这手术可真是没有白做啊,这都大彻大悟,开始讲述人生观了,前两天他突然更新了一条新视频,开始讲述自己关于生和死的看法。李连杰这视频做得还挺走心的,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几次生死一线的经历。第一次就是印尼海啸,当时灾情危险,他就在灾区,辗转逃出生天。第二次是他拍摄《霍元甲》期间,不慎从高台跌落。第三次就是他进入藏区修行,结果因为高原反应,半夜缺氧,刚开始他没当回事,等反应过来的时...

    2025-09-08 08:30:49
  • 九三阅兵式湾湾艺人被重点关注,周杰伦林心如等人,都在装聋作哑
    九三阅兵式湾湾艺人被重点关注,周杰伦林心如等人,都在装聋作哑

    今年“九三”纪念日可是超乎寻常的隆重,按照常理艺人要在这天转发官博,算是做到了宣传任务,这次与众不同的是,湾湾的艺人被特别关注了,还有博主专门拉表格统计,到底是谁转发谁没有转发,这可就一目了然了。一般情况下,这种事只有自家正主关注,但是这个表格一出来顿时不一样了,绿色的是已转发,红色的是未转发,一眼望过去,万红丛中一点绿啊,好多这两年频频在内地捞金的湾湾艺人,在这个时候开始装死了,包括但不限于周...

    2025-09-08 08:30:46
  • 杜江晒阅兵观礼照,霍思燕在评论区和他互动,科技怀孕事件被重提
    杜江晒阅兵观礼照,霍思燕在评论区和他互动,科技怀孕事件被重提

    今年九三阅兵仪式邀请了不少明星前来观礼,能被邀请的可以说是相当幸运了,在社交平台上大秀特秀,例如演员杜江,他不仅发了自己在观礼台的照片,还和老婆霍思燕互动了一番,很快就冲上热搜,相关广场下都在夸他是根正苗红的艺人,不然也不会被邀请。这个根正苗红到底是路人说的还是杜江自己吹的就不知道了,反正闹上热搜就引来不少网友围观,自然而然有人提出质疑,觉得他和霍思燕当初疑似科技怀孕,而且他还没有什么名气也没什...

    2025-09-08 08:30:43
  • vogue二十周年金九群封出炉,刘亦菲主C杨幂宋佳副C,网上炸开锅
    vogue二十周年金九群封出炉,刘亦菲主C杨幂宋佳副C,网上炸开锅

    五大刊金九拉开序幕,vogue率先打响第一枪。恰逢今年还是vogue二十周年,所以铺垫了好几个月,谁能荣登封面,谁就代表了时尚资源在娱乐圈名列前茅。最终,vogue力邀十一位女星登封。其实vogue这次的安排还是挺不错的,十一位女星往那一站,都是靓丽的风景线。不过圈外人虽然看得赏心悦目,但圈内人可不干了,尤其是几家粉丝,主要还是因为C位。虽然是同登封面,但这C位可只有一个,花落谁家就有说法了。v...

    2025-09-08 08:30:40
  • 易烊千玺宣布噩耗,因身体原因暂停全国巡演,疑似玄学续命遭反噬
    易烊千玺宣布噩耗,因身体原因暂停全国巡演,疑似玄学续命遭反噬

    易烊千玺今年不忙着进组拍电影,连轴开个人演唱会,基本每一场都能坐满。本来粉丝还在接他明年可以继续全国巡演,能有更多机会近距离看看自家偶像,但是,易烊千玺突然在成都演唱会上宣布噩耗,说自己最近个人的身体状况没有那么理想,所以最终迫于无奈,还是决定终止巡演计划,也就是说其他城市暂时都去不了了。演唱会开不了还是小事,主要是易烊千玺年纪轻轻,突然说自己身体不好,而且还特意在这么多人面前说,看上去不是小问...

    2025-09-08 08:30:38
  • 王晶曝成龙身体问题,拍戏头骨摔碎当场昏迷,身上伤病多不能睡床
    王晶曝成龙身体问题,拍戏头骨摔碎当场昏迷,身上伤病多不能睡床

    王晶这段时间,把港圈艺人的老底都掀起来了。这两天又聊到了成龙,成龙近段时间一直被传身体不行了,王晶还挺会抓重点,聊的就是成龙的身体问题。王晶提到成龙年轻的时候拍戏特别拼,好几次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戏,差点就出事了。最危险的就是他当年拍摄《龙兄虎弟》的时候,那真是生死线走了一遭,成龙不慎从高空跌落,满地都是血,当场昏迷,送入医院检查才发现头骨都摔坏了,碎裂的骨头直接嵌入了脑部。当时人已经昏迷了,生死...

    2025-09-08 0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