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AI战争——中国向左,美国向右!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9-11 14:08:24 围观 : 评论

作者:云石(微信ID:yunshi911)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算是再一次吹响了AI大发展的号角。而事实上,AI早已被定性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领域,而作为全球唯二有资格上桌的国家,中美也在此领域投下重注,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鉴于两国之间激烈博弈态势,现在中美在AI乃至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不仅各有各的产业链,连创业者之间,也从一开始就要选边站队。

这跟过去几十年是完全不同的。过去中国虽然也积极培育自己的互联网和科技产业,但不管是商业模式、底层技术还是数据库等,都依然基本套用、借鉴乃至依赖于美国,中国的科技,从底层逻辑来看依然相当程度是构建于美国体系、框架之上的。

而现在,双方真的是各做各的,从底层来看就是互不相干的两套体系。从好的方面看,这表明我们的科技基础和资本都已经积累到相当程度,已经足以跟美国一样,独立撑起一套完整的科技发展体系。但从坏的一面来看,一山不容二虎,当两套体系去争抢同一个高地,那无论出于各自的利益,还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效率,最后必然是要分出个胜负。而这个胜负,也将深刻影响中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国运,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

那么,这场围绕AI的竞争,现在是什么样的态势呢?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毫无疑问,美国是保持领先的。虽然美国有Chatgpt,中国也有deepseek;美国有英伟达,中国也有华为系。但很明显,中国的AI产业,尤其是硬科技这块,依然处于被美国战略压制状态。至于影响力,美国的AI产品理论上拥有全球市场,而中国——Deepseek这种软件可能还好点,硬件方面,至少现阶段,用华为系芯片的产品是基本不出国门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当然最基本的因素,是美国本来科技方面的基础积累就强于我们。可如果仅就于此的话,那压根就不足为惧。毕竟过去几十年,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追赶过来的,既然其他方面都赶超了,那AI领域我们照样能做到——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短短几十年里从一穷二白,追到了哪怕是AI领域也能跟美国一掰手腕的位置。

但美国真正强的,还不至于此。真正能让它的维持对华优势的,还是在于人才。毕竟AI也不是传统的重工业、不是机械制造,AI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软件就不说了,哪怕是硬件,主要靠的也不是机器、厂房,而是一个个优秀人才的研发创新。

在吸引人才方面,美国是有其独特优势的。长期以来,全世界都是美国的人才宝库,硅谷可以招纳各国精英,这种人才来源的广度,是仅能靠自行培养的中国望尘莫及的。

不过,近年来,情况逐渐出现了些变化。虽然理论上美国依然可以吸纳全球英才,但实际上,由于美国广大基层平民被快乐教育玩废;能接受优质教育的中产和精英,也主攻金融、医疗、法律等非技术领域,所以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理工科,尤其是科技人才供应其实是呈萎缩状态。

这种情况下,美国高科技行业的技术人才来源,主要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其中又以有庞大人口规模,又有良好理工科基础教育体系的中印为主。

由于中国一直被美国视作竞争对手,所以一开始印度人更受青睐。但印度的受教育人口基数终究不能跟中国相比。最关键的是印度文化方面的劣根性,导致这帮家伙更喜欢拉帮结派、画大饼而不干实事,近两年被坑怕了的硅谷科技公司,又不得不重新重用华人。

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就是现在中美的AI竞争,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本土中国人,与北美中国人之间的竞争。说的更直白点,就是留在国内的中国人,与跑去美国的中国人竞争。

这确实是很让人扼腕的。毕竟跟鱼龙混杂的文、商、艺术类留子不同,理工科,尤其是尖端科技领域,能留在美国的科技人才,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精英,这帮人如果能留在国内,此消彼长之下,无疑会对中美AI乃至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产生巨大的逆向影响。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帮中国人要跑去美国?

当然,这个问题,你要问他们,大部分都会说美国科研环境好或者生活环境好。

这话搁以前还有道理,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投入增加,这些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但与此同时,华裔位于美国种姓鄙视链低端的地位是没有改变的——甚至随着美国对华敌意的加剧而愈发严重。至于所谓的人情世故、圈子文化等,这玩意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如果去的人说在美国感受不到,那只是因为他的实际社会地位,低贱到连感知这玩意儿的资格都没有。

既然如此,那这帮人为何放着中国本土不呆,非要上赶着去美国呢?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钱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毕竟论资金,美国有全球最繁荣的金融市场,可以吸纳全世界资金给美国AI产业输血。更重要的是,美国本身是金融帝国,产业是为金融服务的,所以在发展AI这事儿上,不管初心如何,但最后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把AI的创新突破变成用来追求短期直接回报,甚至包装炒作推高股价的工具。

而这一点中国是做不到的。中国这边虽然资本也不少,政府也舍得砸钱,但跟美国比肯定还是要差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工业立国,金融的定位就不是主角,而只是为实业服务的工具。所以,中国的AI产业,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服务经济、服务实体产业之间,政府会用各种办法把它引导向后者。

这种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chatgpt与deepseek;二者无论是估值,还是收费标准,还是背后的经营模式,都完美的体现了中美在对待AI方面的根本性理念差异——一个是高收费做估值推股价,另一个则是直接把AI弄成白菜价,科技普惠、服务实体。

那么,哪种模式更好?对国家、产业和民众来说,当然是Deepseek模式更好;但对于搞AI的这帮精英科技人才来说,当然愿意选chatgpt——毕竟相同的付出,同一档次的成果,你在美国能立即获得的物质回报,可能是中国的五倍、十倍、甚至百倍!

这就是在中国AI乃至高科技产业已经起来,依然有大把本土科技人才选择受雇于硅谷;某些中国初创AI企业也选择拿美资,甚至直接把公司搬到美国或者新加坡等美系势力范围的原因。这些人并不傻,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在美国赚的再多也没有社会地位,再怎么豪宅游艇大别野,也依然改变不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达利特种姓。但问题是,虽然他们注定了不可能贵,但在富这方面,美国是真能管饱管够,给的远超于中国的。

这就是在国内AI产业崛起后,依然有大量国产科技精英依然愿意去为美帝AI添砖加瓦的原因。

当然,你可以站在道德制高指责他们。但客观的说,逐利是人的本性,不是每个人都是钱学森;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闭关锁国,把人才硬堵在国内。所以,对这类人,虽然不会去夸赞,但也没必要去指责。

只不过,这种人才外流,也确实在客观层面,严重削弱了中国在AI产业的发展势头乃至与美国的竞争。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可以依靠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人才,维持创新突破层面的对华领先,中国虽然也上了桌,但迄今为止也依然只是追赶者。

这种局面不打破,那想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美国,无疑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如果不能限制这些高级AI人才的外流,我们能战胜美国吗?

答案是,能。

为什么能?答案就在AI的产业落地当中。

美国为什么能开出比中国更高的利益?前面解释了,因为除了美国本身比中国有钱,更重要的是人家把AI产业高度金融化。通过金融手段催生泡沫,进而让AI人才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极为丰富的物质回报。

但产业金融化也有个问题,就是限制了AI的落地。美国本身去工业化严重,本国产业空心化,所以美国AI在落地过程中,不仅面临收费畸高,普及率受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足够的工业应用场景,只能局限在服务业。所以相应的,美国AI应用也大多瞄准第三产业,在工业AI方面进展缓慢。

但中国不一样,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帝国,中国工业为AI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再加上我们的第三产业总量本身也不低,这意味着除非美国再工业化成功,否则我们的AI的潜在市场空间是大于美国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AI直接助推生产力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总量和发展质量都会不断随之提升。

生产力的规模和效能提升,国家财富总量自然也就增加。财富总量增加了,自然也就意味着能回报给AI产业的财富也水涨船高。

这就是中美的AI获利思路差异。美国更倾向于一骑绝尘吃独食,中国则是共同富裕、带着经济体系一起发展。美国靠技术领先来维持金融运作,然后通过金融收益回报AI投资人和人才;中国则是通过技术发展不断壮大经济总盘子,然后从大盘增长,反过来助推自己水涨船高。

那从长远来看,哪个更稳?毫无疑问当然是中国更稳,毕竟金融是虚的,经济底盘是实实在在的。虽然中国AI是走白菜价路线,也不像美国那样允许过度金融炒作,所以短期收益肯定不如美国。但只要这条路能坚持走下去,长期收益——不管是国家,民众还是AI产业本身,回报依然会水涨船高。

相反,如果美国迟迟不能将领先的技术充分落地,光一味靠高收费和金融回血,那一旦泡沫破灭,或者技术逐渐被依托庞大应用场景训练的中国反超,那美国AI的技术优势就金身告破,而且再无反超可能。

这么一分析,大家是不是会觉得,中国AI战胜美国是历史必然?

非也。确实,从逻辑上看,中国的玩法才是正道。但这条正道能否走通,能否最终反超美国的歪门邪道,其实依然存在未知数。

未知数在哪儿?依然是人才。前面分析了,人才是中美AI竞争的核心资源。已知美国能给高级AI人才的直接物质回报是远超中国的。所以在中国AI的造富能力与美国缩小到一定程度前,中国不仅吸引不到外国人才,本国高级AI人才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美国持续虹吸。

鉴于中国这种普惠模式的AI应用思路,虽然确实很稳,但效果肯定很慢。这也意味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都可以通过利益收买的方式,维持对中国人才甚至初创企业的虹吸,进而维持对中国的压制。

这么多尖端人才和优质初创企业被美国源源不断吸走,纵然我们有工业基本面优势,可如果优质人才跟不上,导致咱们得AI技术跟不上美国的创新突破进度,那照样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竞争效率,甚至最终导致我们落败。

这也是美国愿意花大价钱抢夺中国人才和初创企业的另一个原因。AI只有中美两家有资格上桌,挖别人家的人才和企业,只能有壮大自己的效果;挖中国的,不光自己长肉,还可以削弱对手。这就是此消彼长。

我们不能阻人才和企业去美国逐利,也不能阻止美国挖墙角,那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提高科技、尤其是尖端领域的人才基数。

高级AI人才确实很稀缺,但这种稀缺依然是相对的。梁文锋再金贵,也不是钱学森。说到底,中国AI人才的涌现是建立在科技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是可以培养的;这跟当年中国的导弹、航天两眼一抹黑,全靠钱学森这种天降神人,从西天取经归来不是一回事。

只要是能培养出来的,那就有破局的办法。确实AI人才会被美国虹吸,但只要你培养出的人才足够多,那美国也不可能全部虹吸走——毕竟马太效应在美国同样存在,甭管科技资源还是金融资源,都只会向头部聚集,美国AI行业的牛马岗位同样也只有那么多。所以,只要中国培养出来的中高级人才足够多,那就算被美国虹吸一部分,依然能有足够的优秀人才留在中国,利用中国的资源,按照中国的产业发展思路做事。

这方面,我们依然拿梁文锋举例。梁文锋靠deepseek技惊四座。但真要说的话,中国没了梁文锋,就搞不出Deepseek吗?

不会的,毕竟产业基础到位了,科技基础也到位了,人才基数也足够大,就算没有梁文锋,依然会有其他人做出来——最多就是稍微晚一点儿而已。

这就是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只要土壤具备,肯定就能结出硕果。

唯一的前提,就是土壤必须足够厚,足够肥。必须要有扎实的理工类基础教育体系,源源不断的培养供应大量理工类人才,这样即便被美国用钱吸走一波,剩下的依然能让我们在人才沉淀方面,跟美国维持在大致同一段位。而只要人才不落下风,从长远看,我们就必然可以凭借自己更扎实的整体工业基础,压到美国的金融优势,取得AI战争,乃至整个科技战争的胜利。



相关文章

  • 美以犹邪恶力量露出狰狞獠牙,所有小国都瑟瑟发抖,我们该怎么办?
    美以犹邪恶力量露出狰狞獠牙,所有小国都瑟瑟发抖,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面对美以犹邪恶力量的暴行,所有国家都会感到一阵寒意。是的,美以犹邪恶力量是如此狰狞,如此邪恶,如此残暴。9月9日,以色列出动15架战斗机突袭卡塔尔首都多哈,向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利勒·哈亚的办公室发射10枚精确制导导弹,包括代表团多名重要成员在内的5人在袭击中丧生。袭击发生时,哈马斯代表团正在开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方案。以色列媒体报道称,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是事先与美国协调的,美国提供了全面掩护。袭击发生后,以色列...

    2025-09-12 07:20:06
  • AI战争——中国向左,美国向右!
    AI战争——中国向左,美国向右!

    作者:云石(微信ID:yunshi911)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这算是再一次吹响了AI大发展的号角。而事实上,AI早已被定性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领域,而作为全球唯二有资格上桌的国家,中美也在此领域投下重注,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鉴于两国之间激烈博弈态势,现在中美在AI乃至高科技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不仅各有各的产业链,连创业者之间,也从一开始就要选边站队。这跟过去几十年是完全不同的。过去中国虽然也...

    2025-09-11 14:08:24
  • 赢了眼前,输了未来!
    赢了眼前,输了未来!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以色列袭击了卡塔尔,目标是哈马斯在卡塔尔的多位高层人员,当时他们正在开会。袭击险些成功,但终究还是差了一点,几位关键人物跑掉了。开会的时间和地点,并非秘密,因为卡塔尔在中东属于“地缘政治中介”,承担着和事佬的角色,大家都有默契,不会袭击卡塔尔。同时,卡塔尔还是美国的盟友,于是哈马斯在卡塔尔向来是安全的,其他势力在卡塔尔,也向来是安全的,这个默契从未被打破,直到9月9日。袭击卡塔尔,可以警告一下卡塔尔政府,让他们不要再支援哈马斯,毕竟哈马斯的最大金主是卡塔尔,只要最大金主抛弃了,哈马斯就要...

    2025-09-11 14:08:23
  • 以色列轰炸卡塔尔首都,四大意图曝光,大战加速酝酿!
    以色列轰炸卡塔尔首都,四大意图曝光,大战加速酝酿!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重大事件:以色列轰炸卡塔尔首都,大战加速酝酿!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基本的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精神,所以一个国家不能随便侵犯另一个国家。然而,就在刚刚,中东小霸王以色列又突破了,打着打击哈马斯的旗号轰炸了卡塔尔首都。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国防军与国家安全总局联合发布声明,承认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实施了精确打击。此次袭击目标明确指向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利勒·哈亚及其办公场所,标志着以色列军事行动首次直接打击位于主权国家首都的敌对组...

    2025-09-11 14:08:08
  • 中东发生转折性事件,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中东发生转折性事件,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牛弹琴(一)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究竟哪一个先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的哈马斯高层,肯定万万没想到,9月9日,15架以色列战机远程奔袭,对他们所在的建筑发射了10枚导弹,他们几乎被一锅端。在他们头脑中,卡塔尔一直是安全的;而且,他们当时正在讨论的,是与以色列停火的条件。以色列直接送来了导弹快递,这次行动代号“烈焰之巅”,筹划了数月时间。卡塔尔公布的信息,5名哈马斯高层死亡,一名卡塔尔安全官员罹难。毫无疑问,这是中东一个转折性的重大事件,更让人倒...

    2025-09-11 14:08:06
  • 法尼德拉·尼泊尔:尼泊尔抗议,需警惕印度“浑水摸鱼”
    法尼德拉·尼泊尔:尼泊尔抗议,需警惕印度“浑水摸鱼”

    尽管总理奥利已宣布辞职,尼泊尔上演的抗议示威活动仍未退散。截至当地时间9日晚,尼泊尔议会及最高法院大楼均遭纵火。外媒消息称,尼军方当晚开始在加德满都进行部署。尼泊尔的抗议示威活动是否会进一步升级?封禁社交媒体的政府决定为何引发如此突然的抵抗?街头抗议活动暴露了尼泊尔社会经济发展怎样的矛盾?观察者网连线大尼泊尔民族主义阵线组织创始人法尼德拉·尼泊尔,请他就相关问题做了书面回答。以下为整理后的文字稿...

    2025-09-11 09:11:09
  • 宋鲁郑:马克龙又豪赌,这次赌的是什么?
    宋鲁郑:马克龙又豪赌,这次赌的是什么?

    前总理贝鲁递交辞呈不到半天,马克龙就火速任命了下一任接班人——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出乎外界预料的,除了任命速度之快,还在于人选的选择上:不是中左翼,不是联盟党,而是实打实的自己人,一个纯粹的“马克龙主义者”。此番任命,马克龙是任性豪赌还是无奈之举?在总理走马灯式轮换的法国政坛,勒科尔尼又将面临怎样的左右夹击?观察者网再度连线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带来他的解读。勒科尔尼(左)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看马克龙提名勒科尔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让他接替自己参加2027年总统竞选,他可能会同意勒...

    2025-09-11 09:10:56
  • 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突袭,特朗普:与我无关,我也很难过
    以色列对卡塔尔发动突袭,特朗普:与我无关,我也很难过

    在当地时间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了空袭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撇清自己和该袭击事件之间的关系。在白宫发表相关声明后,他当天稍晚在“真实社交”网站上又发帖做了补充:这一决定是由以色列领导人做出的,不是由他做出的决定。特朗普还表示,在得到消息后他曾第一时间试图通知卡塔尔方面,但由于美国得知此事时“为时已晚”,已经无法有效干预。特朗普在贴文中说:“这是内塔尼亚胡总理的决定,不是我做的决定。...

    2025-09-11 09:10:52
  • 刘中民:卡塔尔会对美国颇有微词,但依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刘中民:卡塔尔会对美国颇有微词,但依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以色列当地时间9月9日对卡塔尔的轰炸引发地区各国与国际社会多方谴责,标志着新一轮巴以冲突导致的动荡外溢至海湾地区。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尴尬地试图撇清关系,宣称美国得知空袭计划时“为时已晚”,对袭击感到非常难过”。以色列为何决定此时对卡塔尔发动袭击?这是否会冲击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以色列同哈马斯之间的和谈进程是否会出现变数?观察者网对话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此外是沙特,其实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本身与美国推动下的《亚伯拉罕协议》、沙特同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有很大关...

    2025-09-11 09:10:39
  • 阿尼尔·萨西&阿加姆·瓦利亚:中国正在从印美之间的“胆小鬼博弈”中获利?-阿尼尔·萨西、阿加姆·瓦利亚
    阿尼尔·萨西&阿加姆·瓦利亚:中国正在从印美之间的“胆小鬼博弈”中获利?-阿尼尔·萨西、阿加姆·瓦利亚

    本文认为,在美国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背景下,印度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但终将因当前局面持续遭受损失。美国借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对印加征高额关税。印度本以为率先开展贸易谈判能争取优惠协议,不料自身位列被美加征最高关税国家之列。转向中国是印度不得不做的选项,然而实际上也将使印度处在持续遭受巨大损失的境地。一方面,中印仍在一系列核心战略议题上存在尖锐冲突。另一方面,中国在与美贸易协议中得到的待遇甚至优于印...

    2025-09-11 09: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