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爱好者
小米的汽车截止到目前出了两款,一款是定位轿跑的SU7,一款是定位SUV的YU7。
其中,SU7开售较早,作为首款小米落地车型,定价区间在22到30万的号称“年轻人第一台电车”,知名度最高。
昨天看到有新闻说,青海德令哈市司机王师傅将小米SU7转为全国首辆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因车型高端、成本优势引发同行举报并被踢出司机群。
踢出群我可以理解——在一个不查地图还以为来自二次元的地市,你开一辆成本数倍于同行的车,一进群别人欢迎红包都不好意思发了;一开口聊到如何保养车,各个都呱呱大侃“燃气车的爱护心得”,你整一出“如何更高效利用电车的电池能效”。
这就是爱华手机和米果手机错配群的社死现场。
但是运营首日遭匿名举报“恶意竞争”,同行质疑其“用高端车型拉高行业门槛”,称“太卷了”,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我看了现场图片,这台车已经喷漆改造成巡游出租车的标准外观,而如今广大出租车也都已经加入网约车订单平台。
是什么顶级理解,让这帮老司机们觉得,乘客下单时,会知道来者是一辆小米还是啥车?
根据新闻报道,王师傅原为私家车车主,利用当地新能源补贴政策(3万元)将小米SU7转为出租车,车辆日均充电成本40-60元,相比同行燃气车(120-140元/天),计算下来一年可省约3万元。
所幸,当地运管部门未限制车辆运营,除了加不了群,王师傅应该还能继续开车。
不过按照这片黑土地法则,王师傅的车开下去,保不齐还会遇到什么邪门的幺蛾子。
什么是黑土地法则?
那就是你和我不一样,我就要举报你。
大到思想,小到言论,细到着装,微到笑容。
强调的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知道的是中国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克隆人。
说到克隆人,我突然想起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那部老电影《我,机器人》。
电影里那个在人类看来“出了故障”的机器人桑尼,突然觉醒了自我意识,学会了“思考”,影片间接表达了独立思考是人类乃至机器避免被规则或技术奴役的关键。
我经常在后台收到有流量推荐过来的读者嚷嚷说文章心术不正,但具体要问什么样的内容才深得其好,从他们的留言来看,全都是不带一丝感情大词饱满的空洞口号。
他们看不惯不同,受不了改变,天天出门一定要先迈左脚——如果你斗胆劝他先迈右脚也不会倒霉,他还会和你急。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意大利哲学家焦尔达诺·布鲁诺,因为大胆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挑战教会的宇宙观而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瓦特发明蒸汽机时,手工织布工和农业社会担心机械化导致失业,引发卢德运动,工人破坏蒸汽驱动的纺织机;乔治·斯蒂芬森1820年代开发蒸汽火车,开启铁路时代,当时认为火车高速(30-50公里/小时)会导致乘客窒息或精神崩溃,贵族和农民担心铁路破坏农田、威胁传统生活方式;早期计算机被认为过于昂贵、复杂,仅限军事或科研用途,IBM总裁托马斯·沃森1943年甚至预测“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
直到今天,科克被枪击事件也显示这股力量仍然存在——我并不赞同他的过激言论,但他的开诚布公坦诚对话,难道不是这个时代我们所最缺少的交流形式吗?
所有害怕交流、简化对错观念、动辄武力威胁的人,全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举报爱好者,历史上已经发生过这样大规模事件,后果因为教育的偏颇许多人无法得知。
今天我们谈起进步,首先绕不开的就是改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要么在进步潮流中淘汰。
要么逆淘汰进步潮流。
而这,将是最可怕的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