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的是王炸!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中美对打,到今天这个份上,我作为一个写了5年国际时政自媒体的作者,我的感受是:有的话我不敢说了,有的事我不敢想了。
相信朋友们对于中国于今年4月4日和10月9号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陌生。相信朋友们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王炸”这个词。
那么,这是不是“王炸”呢?
我在网上看到自媒体人把这个话题都写疯了,我却一直没动笔。因为我一直在深入地做功课,以便确定它是不是王炸。
我这个习惯是个老毛病。我一般都不会认为中国的某一个手段是王炸,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王炸极少,尤其是经济领域。因为经济是一个彼此密切联系、极其复杂的系统。
2023年7月3日,中国发布通告,对镓和锗两种稀散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舆论一片沸腾,说这是王炸。因为中国生产了全世界96%的镓,从一般的逻辑上说,中国只要一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断供,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立马就死翘翘了。因为中国占96%,其他只占3%。
可是,2023年我做了5天的工作,于2023年7月8日发布作品,认定这不是王炸。
为什么呢?因为关于镓,我们只关注了中国“生产”了全世界96%的镓,但全世界“镓”的来源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废旧回收------我在那期里面把它称之为“捡破烂”。
------你管它是生产还是捡破烂,只要能用就行。
关于镓,把捡破烂算进来,这个账就不是这样了,我在那一期分析了2017年到2020年4年的数字:全世界生产“原生镓”每年产量350吨,其中中国产338吨,占比确实是96%。但与此同时,全世界通过废旧回收------也就是捡破烂的方式,整出来的”再生镓“每年228吨,其中中国45吨。
两项合计,全世界每年整出来的镓是579吨,其中中国贡献了383吨,占比只有66%。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捡破烂的方式整再生镓,技术上不复杂。
所以我当时认为,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并不能用这一招搞死美国,只能为中国争取几年的战略时间。
我当时这么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的,觉得我是在泼冷水,不利于建立中国的战略自信。可是我总觉得,自信必须要实实在在,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我那篇文章是2023年7月发布的(原文链接:中国管制镓锗,美国就束手就擒了吗?),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美国到现在为止都还没被我们搞死,或者搞服。
看来我的观点是对的。
从我那篇文章可以看出,我不会轻易说中国的某个动作是王炸。
但我现在必须要说,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确实是王炸。
思考这个问题,要从稀土产业链的4个环节说起。
第1个环节,地底下要有稀土矿。今年上半年,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闹得沸沸扬扬地,最后签订的矿产协议,就是要解决这个环节的问题,因为美国看上了乌克兰地底下的那些矿,包括稀土矿。在这个环节,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世界的48.41%.
第2个环节,要能把地底下的稀土矿挖出来。最近这几天深受舆论关注的巴基斯坦要跟美国协议开采稀土矿,就是要解决这个环节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国每年开采的稀土矿产量占全世界的比重是68.54%。
第3个环节,要能从挖出来的矿当中提炼出稀土金属或者是氧化物。在这个环节,中国每年提炼的稀土金属占全世界的91%,提炼的稀土氧化物占全世界的88%。
第4个环节,要能够把稀土金属进一步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稀土材料,典型代表是钕铁硼。在这个环节,中国每年加工的稀土材料占全世界的94%。
从以上4个环节可以看出,中国最厉害的是第4个环节,占全世界的94%。这足够卡住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脖子。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即便过了前面的三道关,只要过不了第4道关,那最终还是白搭。
你地底下有矿,如果你没本事把它挖出来,那有啥用?你把它挖出来了,你却不能从矿里面提炼出金属,那有啥用?你提炼出了金属,你却没有能力把它制成稀土材料,那有啥用?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当巴基斯坦和美国卿卿我我,要开采稀土矿的时候,很多自媒体人急得一塌糊涂,甚至认为巴铁已经不铁了,巴铁已经生锈了。而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专门用很重的语气辟谣,直接说这种说法有可能是挑拨离间。
为什么中国对这事儿不介意呢?因为巴基斯坦和美国合作开发把稀土矿挖出来之后,他能怎么着呢?他最终还是要送到中国来提炼稀土金属,以及生产稀土材料。因为中国在这两个环节占的比重分别是91%和94%。
归根结底,还是要过中国这一关。
那么让巴基斯坦和美国亲热亲热,解决一下巴基斯坦自身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巴基斯坦经济窘迫的问题,也算是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一种支持。
——顺便说一下,巴基斯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穷。目前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是1,300亿美元,可是它的外汇储备不到80亿美元,外债总额是外汇储备的16倍以上。
往深处说,美国跟巴基斯坦一旦合作,比如要开采稀土矿,开采页岩油,还要修港口,那他是不是也要跟中国一起去打击危害中国瓜达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恐怖分子“俾路支解放军”呢?不打击“俾路支解放军”,美国和巴基斯坦一起合伙的矿咋采?油咋挖?港口咋修?
10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议题下发言时,呼吁各方将“俾路支解放军”武装及其下属“马吉德旅”列入制裁名单。
中国一直想这么做,但今年更加高调,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美国不可能支持,甚至跟着印度一起背地里搞坏事儿。现在美国在巴基斯坦也有具体的经济利益了,不能允许“俾路支解放军”搞破坏了。把“俾路支解放军”列入制裁名单的可能性是不是就大了呢?
对于恐怖分子“俾路支解放军”,如果中美联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而在这个问题上可能的中美联手,巴基斯坦就是红娘啊。
扯得有点远了。巴基斯坦和美国合作开发稀土矿并规划专门运营帕斯尼港,中国却不生气、不着急,还说着急的人可能是挑拨离间,我想用这件事跟朋友们一起体会一下:中国在稀土的问题上有多厉害?
而且,稀土问题跟镓和锗还有点不同的是:中国在稀土的几个环节上的技术非常厉害。全产业链5000多项专利,中国占了4000,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要想学会中国关于稀土全产业链的技术,实在太难了。以美国拉胯的工业能力,我甚至认为他可能永远都学不会。
但是镓和锗不一样: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可以置中国关于镓和锗的先进技术于不顾,不去生产镓和锗,直接去“捡破烂”,来获得镓和锗------而捡破烂的技术不难。
所以,中国出口管制镓和锗不是王炸,但出口管制稀土就是王炸。
从10月9号到现在,我想了这么几天、查了大量的资料,我没有为美国找到解决稀土问题的办法。但是我2023年7月3日到7月8日,我想了那么几天、查了大量的资料,我为美国找到了解决镓和锗问题的办法。
相信朋友们这段时间在网上也看到了大量的资料,稀土这玩意儿应用特别广泛。从手机到汽车,到战斗机......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吧,我们眼睛看到和口中谈到的一些稍微有点档次的玩意儿,都离不开稀土。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汽车的雨刮器。
汽车雨刮器采用永磁直流电机,核心部件需要用到钕铁硼这个稀土材料来产生强磁场,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小型化的电机驱动。这个名叫钕铁硼的稀土材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就是抗高温和抗震动。
就拿抗震动来说,汽车行走起来的颠簸是比较厉害的,但是你发现没有?不管汽车怎么颠。雨刮器刮起水来总是标准的节奏,不受汽车颠的影响。你想想看,如果让你的手举着雨刮器,像扇扇子那样去刮汽车玻璃上的水,一颠起来你的手是不是会受影响啊?
可是用上了名叫钕铁硼这种稀土材料之后,它丝毫都不受影响。你啥时候看到过汽车的雨刮器在汽车剧烈颠簸的时候,突然干活就不正常了的?
这是生活当中一个常见的例子。
再举一个稍微高大上的例子。
美国制造一架f35战机,需要400公斤稀土。这400公斤的稀土广泛用于f35的雷达、电子战系统、电动航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2024年美国大约生产了110架f35,所需要的稀土总量是44,880公斤。
可是现在中国卡他脖子了。而且在我们在通告当中明确说原则上不供应军事用途。
这意味着,美国的军事工业会瘫痪。
当然它的民用工业也可能会瘫痪------如果我们愿意瘫痪他的话。
这实在太恐怖了。
所以我在今天开头这样说:有些话不敢说,有些事不敢想。
我要特别强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上动不动就说中国拿出来了一个王炸,然后我就去做功课,然后我多次分析说:那不是王炸,中国还没有一剑封喉的招数。说完这话,我通常会感叹:中美博弈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较量的过程......等等等等。
而我今天认为,中国稀土这一招,就是一剑封喉,一招制敌。
我做了5年互联网,写了1000多篇文章,我第1次这么说。
所以我说:有的话不敢说,有的事不敢想。
有人说,从2018年开始的中美博弈,前期中国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其特点就是美国进攻、中国防御。2025年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就是中美双方都有攻有守。而通过对稀土这一招的深度分析,我发现我们已经进入战略反攻了。
我这个想法是不是太乐观了?
我还是那句话:有的话不敢说,有的事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