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在行动,英国在行动,是时候给欧洲发出明确的信号了!
原创: 尹国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
已获转载授权
内容接上篇《为了应对东大,特朗普这次要给印度挖一个多大的坑?》
关于与俄罗斯的关系,我国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在俄乌军事冲突上,我们不站队,在军事方面,美西方拿着放大镜也没有找到我们支持俄罗斯的证据,而且,随着我们军事实力的飞跃式提升和越来越充分的公开展示,让耿爽在联合国上的那句发言,“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过军事支持,战场的形势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极具含金量和说服力。我们与俄罗斯之间保持正常的经贸关系,发展经济往来也是我们的权利。
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俄乌冲突的基本态度,其实就是基于中国的立场和朴素的认知,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既怕俄罗斯太受苦,又怕俄罗斯进基辅”。即便我们的民间更倾向于支持俄罗斯,那也是支持的敢于对抗美西方霸权的俄罗斯,是在美西方围堵战略下和中国互相提供战略缓冲空间的俄罗斯,是在与美西方的对抗中拖住了欧洲迟滞了美欧合围中国因而为中国争取了更多发展和准备时间的俄罗斯。
美国要联合欧洲用关税制裁手段,施压中国切断与俄罗斯的贸易联系,在性质上,不但是要求中国分担他们与俄罗斯之间博弈的代价,而且,还是要用中国的手,来帮他们先拿下俄罗斯,为全力对付中国准备最重要的条件。西方那点算计都写在脸上了,还指望我们能上当?
欧洲人但凡正常一点,也不应该和美国人一起幻想,中国会因为他们的贸易和关税措施,就放弃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

现在中国对美国实施的稀土限制措施,让美国人一筹莫展。美国的大聪明就想把矛盾转移,拉着盟友一起来对付中国。不得不说,美国人虽然在我们这里的整体表现很像一个草台班子,但脑子还是比欧洲人灵光一些。美国人不久前利用关税战狠狠敲了欧洲一顿竹杠,现在又想着把欧洲人当工具,和他们分担来自中国的反制压力。现在做美国的盟友可真是倒了大霉了,特朗普本来就不讲什么盟友情分,只看从谁那里更容易敲诈到所需的利益。
在美国的那些主要盟友中,日韩对中国的市场依赖性比较高,对中国的贸易又多是顺差,在美国的压力面前进行局部的配合可以,但肯定不愿意为了美国与中国打整体的贸易战,因为成本他们无法承受。欧洲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是中国对欧洲保持着比较大贸易顺差,去年的这个数据为2470.98亿美元。欧洲的商品与中国的商品相比,市场竞争力在持续下降,欧洲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未来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因此,欧洲人还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配合美国打贸易战。虽然欧洲不太会和美国那么疯狂,直接来一个500%的关税,但是在美国的撺掇下,对中国的商品增加小幅度的关税,确实是有可能的。
而且,面对中国的发展,现在的欧洲心态也早就不淡定了。荷兰已经在用国家安全的借口,直接出手控制中国花费巨资收购的安世半导体,欧洲最近也声明要强制投资欧洲的中国企业转让技术。毕竟欧洲人和美国人一样,都不想看到中国的强大,祖上又都是强盗和海盗,都是依靠抢劫发家,完成原始积累,过了几百年好日子,现在很怕失去曾经的美好。

针对中俄之间的贸易,已经退出欧盟的英国在配合美国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当地时间10月15日,英国发布制裁公告,以 “支持俄罗斯能源实体、向俄军事工业提供关键物项” 为由,将11家中国企业纳入制裁清单,包括4家从事石油码头运营的公司,以及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
虽然以英国的实力还无法对中国的出口发起整体制裁,暂时还控制在制裁企业的阶段,但英国选择在中美经济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做出这种动作,我们自然要怀疑英国这是在为美欧更大的贸易战协同行动进行战略试探。尤其恶劣的是,英国的制裁措施还包括冻结被制裁实体在英资产。已经不限于增加增加关税了,而是直接动用针对俄罗斯的那套抢劫手段。
9月下旬,欧盟对华贸易政策上也释放了几个危险信号,其中包括:德国《商报》报道,欧盟计划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25%至50%的关税;前欧盟贸易专员马透露,欧盟正在筹备针对中国商品的额外20项“反倾销调查”。
联想到荷兰在美国压力下,配合美国针对中国的“实体清单”股权穿透规则,对中国企业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实施资产冻结和核心管理层调整等手段,美国对欧洲的施压动作自然也不会少。

8月份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公开提议,要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加征200%的关税,参会的欧洲国家自然知道主要针对哪个国家,均以沉默应对。到了9月份,特朗普在与欧盟官员的华盛顿会议上,又建议欧盟对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参会的27个欧盟成员国还是没有响应。
毕竟,特朗普对欧洲刚来了一番敲骨吸髓式的操作,用一个虚构出来的关税牌,就让欧洲签下了那么屈辱的关税协议。欧盟需要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允许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15%的关税,还承诺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答应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不但引来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的嘲笑,“这项(美国)与欧盟达成的新‘协议’:彻底羞辱了欧洲人,因为它仅对美国有利”。欧盟内部很多人对这份协议也感觉愤怒,德国工业联合会直接指出:“这简直是让欧洲企业喘不过气来的投降书!”
欧美之间因为关税问题出现的裂痕,自然会对美欧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如果是民主党继续执政,欧洲协同美国的立场应该比现在坚定得多。
当然,欧洲在对华贸易战方面暂时与美国保持距离的原因,还是因为欧洲很多产品对中国市场有很高的依赖,比如德国的汽车,同时也看到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所付出的代价以及造成的被动局面,欧洲对自己的经济能否承受这样的代价心里没底,而且,现在的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不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伙伴,欧洲如果与美国分担贸易战的代价,即使有好处也是美国先得,而欧洲很可能只会成为那个代价。
如上一篇文章所述,欧美一起发动贸易战,其性质无异于美西方与中国掀桌子,美西方就要在他们主导的规则和秩序之外,接受中国硬实力的全面考验。西方如果没有了规则的保护,就要和东方大国比拼包括工业、军事和科技在内的硬实力了,中国的强大工业和军事实力可以找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中国不是俄罗斯,2024年,我们的工业增加值,比欧美加在一起还要多,如果考虑中国商品在价格上的优势,我们的工业品产出规模的优势就更突出,这还是在我们的工业整体产能只发挥了70%左右的情况下。如何消化庞大的工业产能,在和平时期会成为一个国家的难题,但在战时或准战时状态,拥有过剩的工业产能,那就是幸福的事,因为产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在硬实力的碰撞中,可以产生摧枯拉朽的效果。

我们的真实实力既高于对手的估计,也超出我们很多国人的感觉。六代机试飞、印巴5.7空战、9.3阅兵、航母电磁弹射,不但已经打掉了美西方用军事手段胁迫阻止我们发展的想法,美西方只能在军事之外想办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跟我们彻底掀桌子的冲动。
这也是美国跟我们打经济战,经常会以更主动的态度寻求谈判的原因。我们则有了“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底气。美国也真怕真的触到了中国的红线,让中国做出他们要掀桌子的判断。
美国一个国家对我们发动整体的经济战,我们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克制,基本还控制在防守反击的边界在内,但是如果美欧一起发动贸易战,用关税手段,关闭市场,那就很容易被视为正式掀桌子的信号了。
我们在西方主导的规则之内,实力的发挥还是受到限制的,我们手上的牌还是有控制地运用。如果西方带头颠覆了他们的规则,没有了规则的束缚,他们就可以尽情体验自古以来第一工业大国排山倒海的力量了。
所以,美国想到的“二级制裁”这张王牌,想打出来并不容易。打出来,局面也未必会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七年前,我们就能抗住美国的经济战,现在美国以为说服盟友一起施压,就能让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自然也是幻想。
有想法可以,但是要把想法变成行动之前,他们就需要认真地盘算代价与收益,是否有实力和底气,胁迫我们做客观上对我们不利的选择。
而且,他们在道义上也不占优。说到底,我们与俄罗斯是正常的贸易关系,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中,我们始终保持中立。就因为他们与俄罗斯的立体战,就要对我们发动制裁,就是倒行逆施之举,我们发动反击,则是正义行动。
其实,对美国来说,对中俄贸易实施二级制裁,在实力的变化面前,已经不是一个好选择,要不,美国早就自己先动手了,也不会一再鼓捣欧洲先上了。
现在,因为中国的稀土政策让现在的美国被处在上不去也下不来的尴尬位置,既没有能力让中国让步,自己也不敢后退,特别难受。美国财长贝森特都失态了,公开点名指责我们的贸易谈判代表,在精神上还表现出典型的“战狼”PDST症状,可见在与中国的博弈过程中,美国人的心态已经糟糕到什么程度,他们原有的那种心理优势和优越感,正在快速崩塌。没有了建立在心理优势之上的滤镜,他们倒是更容易客观评估中国的真实实力,但这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崩溃进一步加速。
现在,就看欧洲怎么选择了。欧洲人如果真的聪明,就应该和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应该至少认识到两点:第一,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东升西降也不是他们和美国一起联手就能阻止的。第二,在美国的衰落期,做美国的盟友,可不是什么好事,只会成为敲诈的目标和利用的工具。
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欧洲的选择。对美欧分化的手段该用的还继续用,对于与美国的对华贸易战保持距离的国家,可以多给点胡萝卜,对于已经冒头的欧洲国家,大棒要跟上,力度要加强,一定要给予沉重的打击。如果欧盟表现出更多的蠢蠢欲动,我们也要把这种行为的性质就是掀桌子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用更为直白的语言告知他们。在实力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展示,要让欧洲的决策者看清楚协同美国的代价,把主动权掌控在我们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