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7年制住美国,中国到底用了什么“魔法”?
原创:占豪 大揭秘:中国做对了什么?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悍然发起对华贸易战。当时,中国的态度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2025年,中国表态悄然省了变化,商务部最新表态是: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中国立场表态的细节变化,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面对中国,美国真的不行了!
这一判断,可以从美国总统特朗普、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美陆军副总参谋长近期的系列表态中得到印证。
回顾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华实施的加税等一系列措施,其战略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层:一是以高压手段迫使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管制;二是推动中国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与油气资源;三是联合盟友构筑对华包围圈。
然而,美方的设想显然过于理想化。中国的应对不仅沉着,更具战略远见。在稀土问题上,中国并非简单地限制出口,而是着手构建一套规范的出口管理体系,以实现对关键战略资源的精细化管控。至于美国希望中国加大采购的大豆与能源,中方则明确表示不予回应。在前两项目标均未达成的情况下,美国的第三层意图自然也无从谈起。
过去数月,中美已开展四轮对话,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8月,中国商务部李成钢副部长访美期间提出新议题:中方可以考虑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与液化天然气,但前提是美方必须取消自2018年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全部关税。
正是在此僵局之下,美国在过去一个月中再度对中国发起新一轮制裁。然而令美方措手不及的是,中国此次不仅实施对等反制,更采取了力度加倍的回应措施,使美国陷入被动局面。这也直接引发了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失态言论。
面对中国的坚决反击,特朗普于10月10日气急败坏地宣称将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而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令美方感到寒意——“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贸易战开启以来,中方的表态一贯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而今年5月2日新一轮关税战升级后,商务部首次调整表述顺序,将“打”置于“谈”之前。同时明确强调:“贸易战由美方单方面挑起,若想重回谈判桌,美方必须展现诚意,纠正错误行为,取消全部单边关税。”
这一微妙而关键的调整,标志着中国对美战略的重要转变:从优先寻求对话,转向立足应对冲突。当美国不断鼓吹“脱钩”时,中国经过七年多的充分准备,已具备立足“脱钩” 与美国进行长期博弈的实力与底气。因此,中方现在要求美方以实际行动证明谈判诚意。
面对中国“立足打、不怕拖”的坚定姿态,美方开始显露慌乱。继特朗普10月10日的威胁性表态后,在商务部10月14日连续两次重申“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立场后,财长贝森特匆忙出面,一边抱怨中国官员“极不尊重美方”,指责中方采用“战狼式”谈判策略,甚至暗示这可能是中国官员“自作主张”;一边又不得不放软姿态,表达重回谈判桌的意愿。
紧随贝森特之后,特朗普也接受专访。尽管语无伦次、言辞混乱,但其核心意思清晰: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对手,还称中国是“只尊重实力”,而美国难以承受再加征100%关税的代价。特朗普这意思是,中国正在“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美国谈话吗?大概是的!不久,中美双方确认将继续进行谈判。这一次美国发起的互动,美国又输了!
从贝森特到特朗普,他们的表态中都透露出一个共同信息:美国正真切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且对此缺乏有效应对之策。坦率说,作为中国人,也终于体会到了“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谈话”的那种感觉了!尤其是对美国,感觉好极了!
美陆军副总参谋长的坦言更为直白:“我们连稀土都无法自主生产,还谈何战略地位?”他指出,中国掌控着全球90%至100%的稀土供应链。尽管美国本土拥有稀土矿藏,但整个产业链仍被中国主导。从战机的磁性材料、传感系统到各类精密装备,美军每一件现代化武器都离不开稀土。若这一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特别是中国,美国的战略自主将无从谈起。最新消息显示,F-35战机再度延迟交付,原因依然是稀土短缺——每架F-35需要约400公斤稀土材料。
纵观七年博弈历程,中国已从最初被动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转变为主动设置议题、立足“脱钩”预案与美国展开全方位周旋。在军事科技领域,美国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在科技竞争中,“卡脖子”策略也渐失效。战略态势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中美之间的攻守平衡已迎来历史性转折。
那么,接下来,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才能在短短七年多时间里,实现对世界霸主美国的战略反制与态势逆转呢?
七年博弈,中国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这一转变的根基,深植于“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期间所取得的系统性成就。
一、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的战略突围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的转变。
核心技术攻关:在半导体领域,华为实现了5G芯片的突破,国产14nm芯片正在向量产推进,稀土产业链完成从“资源管控”到“技术主权”的升级。中国稀土冶炼分离纯度不断提升,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迫使美国F-35战机因稀土短缺交付延迟。
大国重器亮相:C919大飞机翱翔苍穹,“天宫”空间站建成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中国电磁弹射航母服役在即,两款六代机成功首飞,中国在军事技术上从追赶到现在开始实现全面赶超。
中国创新蓬勃发展: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9%,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万件,位居全球第一。
新质生产力驱动: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新三样”(光伏、锂电池、电动车)扬帆出海,全球市场占有率占据统治地位。
二、内循环为主体:构建韧性十足的经济体系
面对美国贸易战冲击,中国通过国内大循环激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86%。
市场扩容与升级:市场持续扩容与消费结构升级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旅融合进程显著加快,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文化消费的新标杆。
其中,正定古城通过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吸引力;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项目,借助先进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展示方式的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转化;而《我的阿勒泰》等一批文艺作品,则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成功“出圈”,带动取景地旅游热度攀升,形成了“因剧引客、因景促文”的良性互动。

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与方向,标志着文化消费正进入一个更注重体验、互动与情感连接的新阶段。
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链自主可控战略正深入推进。通过施行《稀土管理条例》等关键法规,中国系统性地建立起覆盖开采、冶炼到出口的全链条精细化管控体系,从而将稀土的资源与技术优势,稳固地转化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反制外部打压的战略筹码。
与此同时,面对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进行孤立与遏制,中国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空间,有效对冲了相关压力。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等多元合作,中国的贸易“朋友圈”持续扩大,目前已稳居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种深度交织的互利网络,不仅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回旋余地,也为全球贸易格局注入了确定性。
民生福祉夯实:民生福祉得到持续夯实与改善。在就业方面,国家连续多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筑牢了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更加便民高效,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累计惠及5.6亿人次,极大减轻了群众异地看病的垫资负担。同时,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9岁,成为“十四五”民生发展成就最有力的证明。
三、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重塑全球竞争规则
在“十四五”的这五年中,中国持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一场深刻的能源与经济变革。这场变革的标志性成就,是中国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已历史性地超过火电,电力系统结构迎来了根本性转变。
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中国绿色电力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社会每消耗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清洁能源。其中,风电与光伏的装机规模持续稳居全球第一。这一转型速度在与美国的比较中更为凸显:在绝对增量上,中国的新增清洁能源发电能力已连续多年遥遥领先,其巨大的装机规模所带来的年发电量增长,已远超美国同期水平,中国“双碳”目标正在加速实现,让中国在全球能源与气候变化规则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的生态治理也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国家的两大“母亲河”,长江与黄河的干流水质已稳定达到二类标准,流域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性改善。在全国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已提高至25%以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屏障。在当下这个世界,只有中国境内在加速变绿。
这场绿色转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能源面貌,更是在重塑全球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竞争新规则,中国显然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现在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四、全球治理与多边突围:中国路线图正受到国际广泛认可
2025年8月底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为中国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峰会期间,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被视为继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后,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这一倡议顺应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对改革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秩序的普遍期待。白俄罗斯外长赞赏其展现"大国担当",印度学者也呼吁借助上合组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峰会通过的上合组织未来十年发展战略,明确将推动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并发表声明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第79届联合国大会高票通过了中国主提的"联合国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决议,近40国参与共提。同时,峰会决定设立上合组织平台应对安全威胁与挑战综合中心等四个安全中心,标志着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路线正从理念转化为制度性安排。
作为覆盖全球近半人口的最大区域组织,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展现出"全球南方"集体崛起的强劲势头。有国际观察指出,代表世界近半人口的领导人正在构建"非西方中心"的治理样本。这一进程表明,中国推动的以平等、包容、合作为核心的全球治理路线图,正获得日益广泛的国际认同,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可行路径。
五、“十五五”布局:以新质生产力开启强国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会议将审议“十五五”规划,其中科技、金融、消费等五大强国战略将作为核心抓手。为夯实发展基础,国家部署了总额高达8000亿元的巨额投资,精准投向1459个被视为“重中之重”与“难中之难”的“两重”项目,旨在通过战略性投入撬动全局发展。
科技强国:前沿突破与数字中国双轮驱动
我们可以预见,在科技强国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太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原创性与引领性科技攻关必被重点关注,这是增加高质量发展科技供给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速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为打造“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提供核心驱动力也将是重头戏。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正加快制定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并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创新深度融合。
金融强国:深化开放与筑牢安全并行
金融强国建设则聚焦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目前,其跨境支付网络已覆盖165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迈向新阶段。规划还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并通过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确保金融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
民生攻坚:普惠保障与系统改革协同
面对内需不足、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民生攻坚成为规划的基石。其核心是通过普惠养老、医疗改革等系统举措,筑牢社会保障网。在医疗领域,规划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并通过优化医保报销流程,切实降低群众医疗负担。同时,规划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统筹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确保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总体而言,“十五五”规划必然会展现中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征程的系统蓝图,通过科技引领、金融赋能与民生托举的协同,通过扩大消费和经济内循环,推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中美大国博弈七年多的风云激荡,中国在勇立潮头,其制胜关键在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系统性地重塑了国家战略,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攻守易形”。在占豪看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三个新发展理念意义重大:
一是底线思维,筑牢安全发展基石。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以“两个确立”为根本指引,通过增强自身战略的确定性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展现出在大国博弈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
在这一战略导向下,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关键支撑。国家集中力量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组织系统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与此同时,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增强了经济体系的韧性与安全性。
这一系列战略布局的深层意义,在于将国家发展的根基牢牢扎根于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与内生动能之中,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为民族复兴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发展基石。
二是战略主动,将优势转化为规则制定权。中国正娴熟地将资源与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中的战略筹码。通过《稀土管理条例》等法规建立全链条管控,并将其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建立的产业优势,延伸为国际标准与规则的话语权,从而在重塑全球竞争新规则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三是人民至上,以共同富裕凝聚内生动力。大国博弈的深厚伟力植根于人民。国家通过推进共同富裕战略,实施一系列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攻坚,不断夯实民生福祉,由此激发出最为磅礴与持久的内生动力,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十五五”新程已启,中国正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关乎经济结构的升级,更是在全球权力秩序重构的关键时期,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篇章,写下最有力、最自信的注脚。
2025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关键一年。经过“十四五”时期的久久为功,我们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实现了从战略应对到战略主动的根本性转变;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将擘画“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开启新一轮战略布局。展望未来,当这五年征程走过,我们必将登临新的高度,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