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荷兰是真有种!
作者:智sir
来源:智先生(ID:zhixs10)
荷兰现在也算求锤得锤了。
按照它的剧本,堂堂一个主权国家,倾全国之力下场欺负一家中国企业,当然不只为了商业利益,更多是想逼迫中国出面协商,解决这事。
荷兰觉得毕竟安世总部在荷兰,优势在它,只要中国肯上谈判桌,事情就好办了,它可以大摆姿态,逼着中方做出各种让步。
类似的操作,之前在欧洲大陆屡见不鲜。
比如2015年,中化集团收购了意大利倍耐力37%股份,原本根据收购协议,中方能在15人的董事会中占据9个位置。
可到2023年,意大利政府“国家安全”为理由,不仅禁止中化任命CEO,还把中方的董事席位缩减至8席,并要求战略决策必须得到80%以上成员同意。
明显是要架空中化对倍耐力的控制。
还有2022年,英国强制要求安世半导体,剥离收购的英国最大晶圆厂NWF;同一年,德国叫停了赛微电子的收购案;2024年,英国故技重施,继续强制剥离中资在FTDI公司的股份,甚至动用了追溯审查的权力,把三年前完成的交易都给翻了出来。
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剥夺中方持股人的合法权力,在欧洲甚至都算不上新闻。
所以荷兰觉得这次对闻泰科技动手,不过是欧洲的惯常操作,胜算很大。

荷兰算盘打得很响,一来可以趁火打劫,勒索闻泰科技,二来能顺利完成特朗普交代的任务,给中国使绊子,顺便能在北约弟兄面前展示“海上马车夫”的雄风,简直一举多得。
剧本写得挺好,前提是中方肯配合它演下去。
虽然不知道荷兰抽了什么风,突然这么勇,可不妨碍中国果断出手,对其进行反制。
一方面,不管荷兰方面作什么妖,反正安世中国这边宣布了,不接受荷兰总部任何指令,直接独立运营。
另一方面,对安世半导体芯片实施出口禁令,要知道安世大部分生产、销售、利润,都在中国这边,一个远在欧洲的所谓“总部”,其实跟空壳差不多。
加上前不久刚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虽然剑锋直指美国,但所有人都明白,所有相关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荷兰引以为傲的光刻机巨头ASML,离开中国的稀土,就是堆昂贵的废铁。
西班牙、法国、瑞典等高官之所以着急赶往北京,就是想稳住与中国的供应链关系,结果荷兰不知搭错了哪条神经,偏要选择这时候冻结中企资产,于是结实挨了当头一棒。
想放开对荷兰的稀土管制?想想好了,谁都可以放开,就你不行。
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把荷兰打懵了,眼看事态完全失控,它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之前还是盛气凌人,现在跟换了个人一样,拼命往回找补。
先是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站出来,一边表达“高度关注”,一边急吼吼表示要和中方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他不断澄清,说他们这么干,跟美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完全是“自主的决定”。
这话鬼才信。
荷兰法庭公布的庭审文件中,白纸黑字写着,早在6月份美国官员就通知荷兰,想让安世荷兰总部豁免制裁,就“必须替换那位中国籍CEO”。
铁证如山。
既然抵赖不过去,荷兰又换了一套说辞,开始呼吁要和中国协商,万事好商量,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嘛。
其实在荷兰政府内部,有关“是否放弃冻结资产”一事,早就吵成了一锅粥,乱作一团。
这种丑态,大家觉得像不像不入流的街头混混,动手前有多嚣张,挨打之后就有多狼狈,把一个二流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尴尬处境,暴露得淋漓尽致。
对这种二愣子,本来中国是真的不想搭理它的,可看对方挨打后还算老实,于是答应与对方通话,就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注意一点,官方通报用的是“应约”二字。

商务部的新闻稿,总共就几句话。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荷兰做法不地道,中国很生气,未来中荷合作走向如何,就看荷兰改正态度是否诚恳了。
估计和前段时间的必和必拓闹剧一样,不会持续很久。
主要是荷兰耗不起。
荷兰人在动手前似乎忘了,或者说故意忽略一个致命事实:安世半导体虽然顶着个荷兰的帽子,但它的命脉,早就攥在中国手里。
就像前面说的,安世半导体超过70%产能在中国,尤其是附加值最高的封装和测试环节,必须在中国完成;而它的大客户,也有一半以上在东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关键一点,它生产芯片所需的稀土原材料,来自中国。
荷兰忙活半天,抢走的不过是一个决策总部和几家晶圆厂,可人家把供应端和客户端两头一卡,那它抱着个空壳子能干嘛?
没有中国工厂的最后工序,欧洲产出的晶圆就是一堆无法销售的半成品;在中国完成封装的芯片出不了中国的门,钱自然进不了荷兰的口袋。
那位被强行指派的CEO,每天除了在办公室里干瞪眼,也没什么好做的了。
有人说要是荷兰头铁,非要在欧洲重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稀土提炼,到生产、封装测试全部自己搞定怎么办?
要是它有这个魄力,有这个资本,当年安世就不至于混到快破产,最后被闻泰收购了。
就算荷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跟中国对着干,好,就算让你无中生有,搞定了原材料和生产线。
那客户呢?它最大的客户就是中国市场,现在人家不买账了,堆积如山的芯片要卖给谁?

难不成卖给对手英飞凌和德州仪器吗?
更绝的是,荷兰这么一折腾,好处还没见捞到多少,却把一众友商坑惨了。
丰田、福特、宝马、大众等汽车制作商,眼巴巴等着安世的芯片造车,现在供应链说断就断,非常麻烦。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急得直跳脚,警告荷兰,如果芯片供应不恢复,下个月美国汽车工厂就得停产,到时后果自负。
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荷兰一把火,让整个西方的汽车产业链都跟着倒霉,所以它才急匆匆找中国协商,不然,最后安世即便掌握在它手里,也会彻底毁于一旦。
从博弈角度来看,荷兰这次强硬得莫名其妙,完全是虎头蛇尾。
哪怕这次风波平息,安世半导体能侥幸落地,它在中国市场的信任度也必然大打折扣,销量暴跌是板上钉钉的事。
要么就是闻泰科技痛定思痛,把剩下的产业链加速迁出荷兰,让它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盘棋无论怎么下,荷兰都赢不了。
用“蠢”字评价它的行为,都显得温柔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略误判,而是近乎一种行为艺术,纯属拿国运当儿戏。
事实上,不光中国网友觉得它蠢,就连国际圈层,还有荷兰本国网友,都觉得它蠢得清新脱俗,蠢出了新高度。
有位西方网络大咖直接开喷,“荷兰政府控制中国芯片公司,然后被中国实施出口禁令,最后荷兰惊慌失措......他们是白痴吗?做事情之前,不会去想想有什么后果的吗”。
恐怕真让他给说中了。
一直觉得某些欧洲国家,骨子里仍流淌着浓郁的日耳曼莽夫作风,像荷兰就是其中典型,做事情全凭一腔热血,从不考虑PlanB,不会去想“要是事情进展和想象的不一样,该怎么办?”
用一部尘封了70多年的古董法律,来抢劫一家现代化企业,的确是“海上马车夫”能干出来的事。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傲慢,以及三百年前的殖民者心态,总觉得世界要围着他们转,而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则依旧是那个需要“以理服人”,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清末。
可惜,时代确实变了。
荷兰不仅没脑子,连眼睛都不好使,2025年是什么年份?是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东大态度空前强硬的一年。
从特朗普2.0贸易战开始,美国无数次上演“先打中国一拳,再等它主动上门求和”的戏码,结果等来的全是东大抡过来的对等拳头。
美国的面子我们都不给,荷兰算什么?
它最大的问题,是拎不清自己的位置,在决定效仿美国玩极限施压之前,是不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什么资格,能让中方主动找它对话,甚至向它妥协?
连美国自己都没玩明白的招数,一个跟班学得会吗?
况且,中国在这方面上是绝对不可能妥协的,因为口子一旦打开了,以后中资企业在海外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加艰难,等于在鼓励全世界都来抢劫,还怎么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荷兰居然还敢充当美国的敢死先锋,是真有种啊,除了脑子被驴踢了,实在想不出别的解释。
只能说中国的航母编队,是时候该规划一次到欧洲的“友好访问”了。

有些道理,光靠说是说不明白的,因为有些国家,只有当钢铁巨兽出现在它家门口时,它才能真正学会什么叫互相尊重。
就像澳大利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