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尚能饭否?敢打崩得更快!
来源:鼠妈杂谈
微信号:gh_6186907f13df
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楼的会议室内怒不可遏,对着台下八百多名将军厉声呵斥:“看看你们的肚子!看看你们的胡子!这是去选美还是去打仗?”
他当场下达命令,要求所有将军必须在3个月内减重15%,若无法达标,将失去带兵资格。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政府停摆,130万现役美军无法按时收到薪水。在美国本土的各大军事基地,士兵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领取慈善机构提供的救济食品。

而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士兵们也陷入了不满与焦虑之中。一名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一组照片,照片中,一架F-16战机锈迹斑斑,部分金属部件甚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腐蚀痕迹。
他还配上了犀利的文字:“维护费砍了三成,起落架螺丝都快松了,却天天让我们学‘战斗精神’,难道靠喊口号就能让战机飞起来吗?”

这条帖子星火燎原般迅速在推特、脸书等各大社交平台蔓延开来,短短24小时内,转发量突破5万次,评论数超过2万条。
有现役美军士兵在评论区留言附和,称自己所在基地的装备维护也存在类似问题;也有退役老兵感叹美军如今的衰落,回忆起过去装备精良、保障充足的时光;还有不少网友对美军的现状提出质疑,认为美军已成为了事实上的纸老虎。

技术优势的丧失,纸面上的超级力量
曾几何时,美军凭借着无可匹敌的技术优势,在全球军事领域占据绝对霸主地位。

从F-117隐形战斗机首次在海湾战争中展现出“来无影去无踪”的作战能力,到精确制导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打击;
从全球定位系统(GPS)为美军作战单位提供实时定位与导航支持,到信息化作战平台将各军种作战力量整合为一个高效协同的整体。
美军一直引领着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潮流,其技术优势被视为全球霸权的重要基石。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美军的这种技术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曾经的“技术神话”逐渐褪色。
美军装备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困境,现役主力装备的妥善率持续走低,难以满足正常的战备需求。
根据美国国防部2024年发布的《年度装备战备报告》显示,F-22“猛禽”隐形战斗机作为美军现役最先进的空优战机,可用于实战的数量不超过180架,仅占其总装备数量的60%左右,而该机型的妥善率仅为49%。
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有超过一半的F-22战机因各种故障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F-35“闪电Ⅱ”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状况则更为糟糕。
作为美军寄予厚望的新一代通用型战机,F-35分为A、B、C三个型号,分别对应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
其中,F-35B型,作为具备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型号,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用于两栖攻击舰作战。
然而,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F-35B型在2019年的任务妥善率仅为14.9%,这一数据表明,在需要执行任务时,仅有不到15%的F-35B战机能够随时起飞,这几乎使得该型号战机难以承担任何实战任务。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军装备维护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35战机机械师在接受《防务新闻》采访时透露:“我们经常面临零件短缺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维修一架战机,不得不从其他处于待命状态的战机上‘借用’零件,这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整体机队的可用性,还可能因为零件适配问题引发新的故障隐患。”
2024年,美国海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装备零件短缺导致的停飞时间累计达到了12万小时,较2020年增长了45%。
其中,空军的战机停飞时间最长,累计达5.8万小时。
海军方面,舰艇因零件短缺无法按时出海执行任务的次数达到了32次,较2020年增加了18次,这一数字的上升与美国海军舰队严重事故的发生率上升和水面事故数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相吻合。

新一代武器研发接连受挫
除了现役装备妥善率低下,美军新一代武器研发计划也接连遭遇挫折,多个关键项目被迫推迟或下马,严重影响了美军未来的战斗力生成。
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作为美军为应对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威胁而重点研发的项目,自2021年开始进行试射以来,多次遭遇失败。2023年12月,该导弹在最新试射中因推进系统故障未按预定轨迹飞行,试验失败。
此次失败成为压垮该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年2月,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取消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项目,将此前投入的近30亿美元研发资金付诸东流。

新一代“哨兵”陆基洲际导弹项目同样命运多舛。该项目旨在替代美军现役的“民兵-3”洲际导弹,提升美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最初计划于2029年正式服役,但由于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导弹制导系统存在技术缺陷,以及弹体材料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准等问题,项目服役时间一再推迟。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4年的报告,美国空军LGM-35A“哨兵”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成本已超支81%,预计将达到1409亿美元,较2024年初预期的高出两倍多。
此外,该项目的服役时间至少将推迟至2032年,较原计划延后了3年。
美国陆军寄予厚望的“增程火炮”项目,同样在测试中暴露出严重问题。
该火炮项目旨在将传统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从40公里提升至70公里,以增强陆军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
然而,与美军在2024年成功测试的新型自行迫击炮相比,该火炮在连续发射10发炮弹后,炮管出现过度磨损现象,炮口膛线严重变形,无法继续进行射击测试。
经专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炮管材料耐高温和耐磨损性能不足,以及炮弹发射时的膛压超出了炮管的设计承受范围。
目前,该项目已暂停测试,研发团队正在重新设计炮管材料和结构,项目何时能恢复推进尚不确定。

这些项目的失败和推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反映了美军研发体系存在的系统性缺陷。
一方面,美军在武器研发过程中,过于追求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忽视了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导致许多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频繁出现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美军武器研发项目的管理混乱,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往往出现重复研发、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领域,美军陆军、海军、空军各自为政,分别开展了多个项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研发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美军的技术困境,根源在于美国国防工业体系出现了深层次问题,产业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难以支撑美军庞大的装备需求和先进武器的研发生产。
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自1960年的27%起逐年下降,目前的比重约为10%,较1980年的20%已下降一半。

国防工业领域产业工人数量更是大幅萎缩,由1985年的300余万降至2021年的不足110万,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从产业集中度来看,美国国防工业的主承包商数量大幅减少,市场垄断程度不断提高。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工业的主承包商数量为51家,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锐减至5家,分别是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技术和通用动力。

在战术导弹领域,主承包商仅剩3家,市场几乎被这三家企业垄断。
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导致市场竞争不足,企业创新动力减弱,同时也使得美军在装备采购过程中缺乏议价能力,装备价格不断上涨。
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机,单价从最初的8000万美元上涨至2024年的1.2亿美元,涨幅达50%。
而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生产的KC-46空中加油机,由于技术问题不断,交付时间一再推迟,单价也从最初的1.4亿美元上涨至2.1亿美元,涨幅超过50%。
产业空心化导致美国国防工业的供应链变得极其脆弱,特别是在电子元器件和特种材料领域。
例如,2023年,由于全球芯片短缺,美军F-35战机的生产计划被迫推迟,超过50架F-35战机因缺乏关键芯片而无法按时交付。这一问题部分源于中国对关键材料如镓的出口限制,这直接影响了F-35战机的生产进度。

竞争对手快速崛起
与美军技术优势不断丧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军事大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快速进步,不断缩小与美军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于2019年首次公开亮相,该导弹采用乘波体构型,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能够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其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10倍音速以上。由于其独特的飞行轨迹,目前美军的反导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除了东风-17,中国还在不断推进其他型号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和列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在无人机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翼龙、彩虹等系列大型长航时无人机,具备侦察、监视、打击等多种功能,其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出口到多个国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无人机领域的影响力。

现在甚至有了无人预警机“神雕”系列,把一众军迷惊得目瞪口呆,以前的预警机是高价值目标,别说你打不到我,即使你能打到我,我也损失不了几个钱,这个料敌从宽料得有点太宽了哈。

俄罗斯在军事技术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已正式列装俄罗斯空天军,该导弹由米格-31战斗机携带发射,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10倍音速,能够突破目前所有现役反导系统的拦截。
“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则具备对航母战斗群的强大打击能力,其最大射程超过100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9倍音速,可由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对美军航母构成了严重威胁。
S-500防空导弹系统在S-4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据称具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和弹道导弹的能力,俄罗斯已开始列装该系统。
随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美军的技术优势正在被快速追赶甚至超越,至今都没有大气层内高超音速导弹,全球军事力量格局正逐渐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军装备老化已然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且此问题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美军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还导致事故频发,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截至2024年,美国空军13种型号的飞机平均机龄已超过40年,其中8种型号飞机的平均机龄更是超过50年,这些“老爷机”依旧肩负着重要的作战与训练使命。
KC-135型空中加油机是美国空军装备中“老当益壮”的典型代表。该机型于1956年首次服役,截至2024年,其平均机龄已达60.35年,比大多数现役飞行员的父亲还要年长。

美国空军目前共装备了约400架KC-135空中加油机,承担着为美军战机提供空中加油的重要任务,是美军实现全球部署和远程作战的关键支撑。
然而,由于机龄过长,KC-135空中加油机的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且故障频发。
根据美国空军发布的报告,2024年,根据美军空中加油能力现状和挑战的分析,KC-135空中加油机的平均维护时间达到了每飞行小时15小时,较2010年的8小时增长了87.5%,这一变化凸显了美军在维持空中加油能力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同时,该机型的故障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2024年共发生故障1200余次,较2010年增加了60%。
这些故障不仅影响了加油机的正常使用,还多次导致受油战机无法完成训练或作战任务。例如,KC-46加油机任务率低于预期且持续下降,而KC-135空中加油机因故障零件停飞,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战机无法完成训练或作战任务。

除了空中加油机,美国空军的其他机型也面临着严重的老化问题。
B-52H战略轰炸机于1955年开始服役,目前平均机龄已超过58年,美国空军计划让该机型服役至2050年,届时其服役时间将超过95年。
虽然美军对B-52H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装,但其机身结构、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老化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自1974年首架量产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以来,F-15战斗机已服役近五十年。
尽管目前美军装备的F-15C/D型战斗机平均机龄已超过35年,但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升级和现代化改进,F-15战斗机依然保持了其在现代战场上的竞争力。尽管F-15E型战斗机的机龄相对较短,但也已超过20年。
这些老旧的F-15战斗机在性能上已逐渐落后于新一代战斗机,且维护成本不断增加,故障发生率也在上升。
2024年,由于老化问题,美国空军不得不退役了12架F-15战斗机,这些飞机因结构损坏无法继续使用。
根据2024财年预算,美国空军计划退役310架飞机,其中包括F-15战斗机。这些F-15战斗机的服役年限已接近或超过40年,机体老化严重,导致维护成本高昂,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海军装备:“漂浮的博物馆”
美国海军的装备老化问题同样堪忧,其主力舰艇服役时长普遍偏长,维护积压状况严峻,战斗力遭受了巨大冲击。
美国海军目前共装备了11艘航空母舰,其中首舰“尼米兹”号自1975年服役以来,截至2025年,已达其设计寿命的50年。
尼米兹号原计划在2025年退役,但考虑到福特级航母建造进度的滞后,其退役时间可能会延长至2026年。
尽管美军对“尼米兹”号进行了多次大修和现代化改装,但其舰体结构、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已出现严重老化迹象,故障频发。
2024年,“尼米兹”号在一次部署任务中,因动力系统故障被迫提前返回母港,维修时间长达6个月,直接影响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部署计划。

除了“尼米兹”号,美国海军的其他“尼米兹”级航母也面临着类似的老化问题。“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等航母的服役时间均已超过30年,维护成本不断增加,战备状态也日益下滑。
美国海军的27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作为美国海军中首批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面临着严峻的老化问题。
首舰“提康德罗加”号于1983年1月正式服役,至今已超过41年。
根据美国海军的退役计划,这些巡洋舰的平均服役时间已超过35年,其中一些舰只已经退役,剩余的22艘巡洋舰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退役。
由于服役时间过长,“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武器系统、雷达系统、电子设备等已逐渐落后,且维护难度极大。

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维护积压问题也十分突出。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2024年发布的报告,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维护积压量达到约4200天,这导致了作战能力的显著下降,相当于每年减少约10艘舰艇的可用性。
这些等待维修的舰艇中,有不少是因为关键部件老化损坏而无法正常运行,而由于造船厂产能不足和维修资源有限,这些舰艇的维修时间被一再推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军军官在接受采访时,苦笑着说:“我们的舰队正在变成漂浮的博物馆,许多舰艇上的设备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虽然还能勉强运行,但性能早已跟不上现代战争的需求。更糟糕的是,这些老旧舰艇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占用了我们大量的资源。”
装备老化问题直接导致美军事故频发,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5年仅1—2月期间,美军装备重大事故发生次数已达5起,与2015年全年相同。
近期事故不仅发生在美国本土,还波及全球不同区域,如埃及附近以及菲律宾等,显示出美军全球军事活动的广泛布局下隐藏的安全隐患。2025年初,美军就接连发生了多起严重的装备事故。
2025年1月5日,美国空军一架F-35A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训练飞行时,突然发生发动机故障,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避免了人员伤亡。然而,战机坠毁在基地附近的荒漠中,造成了约1.2亿美元的损失。经调查,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涡轮叶片因老化磨损出现断裂,导致发动机失去动力。
1月12日,美国陆军一架“黑鹰”直升机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军事基地执行训练任务时,与一架民用客机在空中相撞,导致直升机坠毁,机上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客机也受到严重损坏,机上2名乘客受伤。这一事件与2023年1月29日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上空的“黑鹰”直升机与客机相撞事故类似,后者导致了64名乘客和3名美军死亡。调查发现,“黑鹰”直升机的雷达系统因老化出现故障,未能及时发现民用客机,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1月20日,美国海军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在波斯湾海域执行任务时,因起落架故障无法正常降落,最终坠海。机上3名机组人员通过弹射逃生获救,但战机完全损毁,损失约7000万美元。据初步调查,事故可能涉及天气影响、机械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经检查,该战机的起落架部件因长期使用出现严重腐蚀和磨损,导致起落架无法正常锁定,最终引发事故。

2025年1月12日深夜,美国海军“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在地中海埃及附近海域与一艘悬挂巴拿马旗帜的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发生碰撞。尽管美军方面宣称航母并未受到重大损伤,但航母的舰体右侧出现了损伤,同时有5名船员受伤,商船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调查结果显示,“杜鲁门”号航母的航海长在航行过程中,错将商船的桅杆灯识别为港口系泊浮筒指示灯,导致航母航向判断错误。同时,航母作战信息中心的雷达操作员在工作期间竟观看NBA比赛,未能及时发现商船的航行轨迹,也没有向航海长及时报告相关信息,最终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
这些事故并非偶然,而是美军装备老化和管理混乱的集中体现。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24年度美军安全报告》,2024年美军装备事故频发,包括B-1轰炸机坠毁、舰船误击事件等,共发生各类装备事故320起,较2020年增长了35%,造成45人死亡,120人受伤,财产损失超过20亿美元。其中,由于装备老化导致的事故占比达到了60%,较20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
除了装备老化问题,美军内部的纪律涣散现象也十分普遍,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军的战备危机。
在上述“杜鲁门”号航母与商船相撞事故里,雷达操作员于工作时观看NBA比赛之举,并非个例。一份美军内部调查报告显示,超过30%的美军士兵承认在值班期间使用手机进行非工作相关活动,如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在一些重要的作战岗位,如雷达站、指挥中心等,也存在类似的纪律问题。
在圣地亚哥海军基地,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官兵向记者展示了舰体锈迹斑斑的状况。“我们的除锈工作永远赶不上生锈的速度,”一名水兵无奈地说,“每次出航前,我们都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临时修补,而不是进行战术训练。”然而,即便有相关规定与要求,仍有部分水兵在维护工作中敷衍塞责,未遵循操作规程进行除锈与保养,致使舰体腐蚀问题愈发严重。
在陆军部队中,士兵擅自离队、酗酒、吸毒等问题也时有发生。2024年,美国陆军士兵擅自离队事件和因酗酒吸毒被处理的人数均有所上升,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部队的正常秩序,还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美军纪律松弛的缘由是多维度的。
一方面,长期的海外驻军和频繁的作战任务,使得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士兵通过违规行为来缓解压力;
另一方面,美军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对士兵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士兵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近年来美军征兵难度加大,兵员质量有所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纪律涣散的问题。
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美军发展的关键瓶颈。从造船业到弹药生产,技术工人短缺和供应链脆弱等问题,使得美国国防工业面临全方位挑战。
美国造船业曾在全球享有盛誉,为美国海军建造了大量先进的舰艇。然而,自2000年以来,美国造船业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技术工人大量流失,造船厂数量大幅减少,舰艇建造能力显著下降。
根据美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美国造船业流失的技术工人已超过2万人,这些工人大多具备丰富的船舶建造经验和专业技能,他们的流失对美国造船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目前,美国主要造船厂的数量从2000年的27家下降到了2024年的8家,其中能够建造大型舰艇的造船厂更是寥寥无几。
除了商业造船厂外,美国目前仅有4家海军造船厂正常开工,分别是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其中,仅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这使得美国海军在航母建造方面面临着“一家独大”的局面,缺乏竞争和替代选择。

这种衰退直接导致美军舰艇建造严重滞后,造价不断攀升。
2023年,美国海军获得了326亿美元拨款,用于购买11艘舰艇,平均每艘舰艇的造价接近30亿美元,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以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为例,其首舰“福特”号的造价高达约130亿美元,较原计划超出了24亿美元,服役时间也推迟了4年。
据美国国防总审计局的报告,这艘航母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多项技术问题,包括电磁弹射系统故障和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挑战,导致了额外的成本支出和时间延误。
由于造价高昂、技术复杂以及造船厂产能不足等原因,多种舰艇的建造计划出现了1~3年的延期。
例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建造计划原本预计在2024年交付5艘,但由于造船厂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实际交付数量仅为3艘,其余2艘的交付时间将推迟至2025年。
“星座”级护卫舰的建造计划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首舰的建造时间已推迟了2年,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正式交付。
一位造船业分析师在接受《海军时报》采访时指出:“美国造船业的衰退不仅影响海军建设,更威胁到国家的长期安全利益。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美国海军将难以维持其在全球的舰艇规模和作战能力,这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弹药生产:产能不足与供应链脆弱
弹药作为军队作战的“粮食”,其产能和储备情况直接关系到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常规弹药方面,美国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月产能约3.6万发,按这种产能水平,他们需要生产四年多,才够打一场上甘岭,那时,美军43天打了190万发,即使是俄乌级别的战争,产能也远远不够。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军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155毫米炮弹,2024年,美国从韩国、以色列等国家进口了超过10万枚155毫米炮弹,以补充自身的库存。
在高端弹药方面,“战斧”巡航导弹、“贾斯姆”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等高精度、高价值弹药的生产储备也严重不足。
“战斧”巡航导弹的月产量仅为100枚左右,而美军目前的库存数量约为3000枚,按照这一产量和可能的消耗速度,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库存将在短期内耗尽。
“贾斯姆”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的情况也类似,其月产量约为50枚,库存数量约为1500枚,同样无法满足长期作战的需求。
更严重的是,美国国防工业的供应链极其脆弱。根据美国国防工业协会的调查数据,42%的会员企业是唯一部件供应商,这一情况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报告指出,国防企业的过度整合减少了竞争,加剧了国家安全风险。此外,依赖国外供应和政府部门合作不畅进一步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弹性。
2023年,美国一家专门为空对地防区外导弹生产关键部件的企业发生火灾,导致美军“贾斯姆”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的生产中断了3个月,直接影响了该导弹的交付计划。

人力资源:老龄化与断层危机
美国国防工业不仅面临产能与供应链问题,还遭遇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技术工人老龄化凸显,年轻一代人才匮乏,致使技术断层问题愈发严重。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造船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为54岁,远高于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42岁。在航空航天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48岁,同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高龄技术工人虽拥有丰富经验与技能,但随年龄增长,其体力和精力渐趋下降,且面临退休问题。

以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为例,该公司共有员工约2.5万人,其中年龄超过55岁的员工占比达到了40%,在未来5年内,这些员工将陆续退休。而该公司每年新招聘的年轻员工数量仅为1000人左右,远无法弥补退休员工留下的空缺。
年轻一代对制造业工作兴趣缺乏,是导致国防工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选择金融、科技、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具有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
相比之下,制造业工作往往需要在工厂车间进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强度较大。
根据2025年各行业工资对比,制造业的薪资水平通常低于新兴行业如科技和金融,且与互联网技术工作等新兴岗位相比,制造业的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
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美国高校理工科专业的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数量无法满足国防工业的需求。同时,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对技术工人的系统培养和培训,导致年轻一代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难以胜任国防工业的工作岗位。
一位在造船厂工作了35年的老师傅在接受采访时感叹:“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学习这些手艺,他们觉得造船工作又苦又累,薪资还不高。再过十年,我们这些老工人都退休了,都不知道谁来建造和维护我们的军舰。”
在美军装备老化以及国防工业空心化的背后,是军工复合体不断榨取国防预算的残酷现实。
军工复合体由国防承包商、军方高层、国会政客等组成,他们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各种手段瓜分国防预算。
美国的国防预算常年位居世界首位,2024年,美国的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占全球国防预算总额的近40%。然而,资金的具体去向,连美国国会都难以完全查清。
2025年初,美国国会发布的一份审计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中有1500亿美元的资金去向不明,这些资金既没有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采购,也没有用于军队的训练和维护,而是在财务报表中凭空消失。
审计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美国国防部的财务记录混乱不堪,许多账目存在着涂改、伪造等问题,无法进行正常的审计核查。
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核实这些账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能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对美国国防部的财务状况发表任何审计意见。
事实上,他们是不敢有意见的,敢有意见,他们自己的小命就不保,马斯克也不够格。
国防预算连续7年未通过审计,军方高层和国防承包商相互勾结,通过虚报项目预算、伪造采购合同等方式瓜分国防预算,例如,2024年,美国陆军一名少将与某国防承包商合谋,虚报了一个武器装备维修项目的预算,骗取了1.2亿美元的国防资金,这些资金被两人瓜分,用于购买豪华房产、游艇等奢侈品。

腐败案件频发,触目惊心
美军内部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涉及金额巨大,范围广泛,从基层军官到高层将领,都有人员卷入其中,而真正的大案是不会被曝光的。
2024年,得州国民警卫队队长因谎称招募士兵,骗取18万美元招兵经费而被曝光,其行为与近年来多起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案件类似。他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个人的吃喝玩乐,包括购买高档酒水、出入豪华餐厅、前往拉斯维加斯赌博等。直到有人举报,这一腐败行为才被揭露,该队长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被开除军籍。
2024年,非洲司令部的一名上将执行出差任务时,本应迅速完成的工作,却因缺乏纪律性而拖延至11天。在这11天里,他没有认真开展工作,而是前往当地的温泉度假村泡温泉、购物,花费了13万美元的公款。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该上将最终被解除职务,并受到了相应的纪律处分。
这些案件只是美军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根据美国司法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美军查处了320起腐败案件,涉及金额超过50亿美元。这一数字反映了美军内部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其中450名官兵因腐败被处理,包括12名将军。
此外,近年来美军腐败案例频发,例如2023年曝光的阿富汗战争“幽灵士兵”骗局,五角大楼支付了3.2亿美元用于支付不存在的士兵工资,以及AUKUS潜艇合同黑幕,涉及回扣达7亿美元。这些腐败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防资金,还严重影响了美军的战斗力和战备水平,导致美军在装备采购、训练、部署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政治献金影响装备采购
在美军的装备采购过程中,政治献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采购决策。国防承包商通过向政客和政党提供政治献金,获取装备采购合同,即使其产品的性能不如竞争对手,价格更高,也能顺利获得订单。
2016年,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大选时,波音公司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不仅为其竞选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动员公司员工为特朗普投票。特朗普胜选后,为了回报波音公司的支持,任命波音公司的高管沙纳汉担任临时国防部长。
在沙纳汉的主持下,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签订了总额88亿美元的合同,购买80架F-15EX战斗机。然而,F-15EX战斗机的性能明显不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斗机。F-35战斗机具备隐形能力,能够进行超音速巡航,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而F-15EX战斗机不具备隐形能力,在现代空战中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此外,F-15EX战斗机的单价为1.1亿美元,而F-35战斗机的单价已降至8000万美元左右,F-15EX战斗机在价格上也不具备优势,但这一采购合同最终还是得以执行。

类似的情况在美军装备采购中并不少见。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技术公司等国防承包商,经常通过政治献金和游说活动来影响装备采购决策。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的数据,2024年,美国国防承包商向政客和政党提供的政治献金总额达到了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25%。这些政治献金的投入,为国防承包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们获得的装备采购合同金额不断增加。
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装备采购上,还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军事战略。为了获取更多的国防预算和装备采购合同,军工复合体会通过各种手段游说国会和军方,推动美国采取扩张性的军事战略,增加海外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和紧张局势。
一位退役的美军将军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很多时候,军事部署决策不是基于战略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军工企业的利益。我们部署武器系统的地方,往往就是这些企业想要展示产品的地方,或者是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订单的地方。”
例如,美国在欧洲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亚太地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军工企业的利益考虑。这些武器系统的部署,不仅能够为军工企业带来大量的销售订单,还能为其后续的武器研发和升级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军工复合体还会通过制造“威胁论”来推动美国增加国防预算。他们经常夸大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如中国的军事崛起、俄罗斯的军事扩张等,以此为由,要求美国政府增加国防投入,购买更多的武器装备。202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军力报告》声称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在快速提升,特别是在核力量和太空技术方面。报告中提到中国拥有40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和约600枚核弹头,并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1000枚核弹头。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中国利用卫星和人工智能来支持其军事行动,描述了中国如何越来越多地利用天基监视来跟踪美国和盟国部队并增强其精确打击能力。美国军工复合体通过夸大这些数据和预测,呼吁美国政府将国防预算提高至1万亿美元以上,以应对中国的“威胁”。

受军工复合体的影响,美国军事战略渐次偏离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宗旨,沦为军工企业谋取私利的手段。这不仅导致美国的国防预算不断攀升,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还加剧了全球的军事紧张局势,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盟友体系的崩溃,不可靠的伙伴
美军的衰落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装备、人员和国防工业等方面,还直接影响了其与盟友的关系。往昔紧密无间的盟友体系浮现裂痕,盟友对美军的信任如江河日下,皆纷纷着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军的全球影响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2025年9月,美日两国举行了“坚毅之龙2025”联合军演,此次军演堪称美日两国近年规模最为宏大的联合军事演习之一,美军本欲借由此次军演凸显其于“印太战略”中的主导地位与强大军事威慑力。
在军演开始前,美军高调宣布将射程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部署到驻日美军岩国基地,并表示该导弹能够对亚太地区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为日本提供“安全保障”。然而,军演当日竟接连出现诸多意外状况,令美军颜面尽失。
演习刚开始不久,三架美军F-35战斗机在起飞后不久,就因航电系统故障被迫紧急迫降。一架F-35战斗机在迫降时,起落架未能正常放下,机身与跑道摩擦,致使战机轻微受损。这一情况被现场的媒体和观众拍摄下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更尴尬的是,日本自卫队的“宙斯盾”舰在演习中也出现了雷达失灵问题。该舰雷达系统在探测模拟目标时突然失信号,无法跟踪锁定目标,致使演习中断一小时。
这场“闹剧式军演”被网友拍下上网后,引发广泛嘲讽与质疑。有网友评论道:“美军学武士道没学会,倒先学会了‘玉碎’的架势,这哪里是展示威慑力,简直是丢人现眼。”还有网友调侃:“F-35战机的航电系统还不如我的手机稳定,‘宙斯盾’舰的雷达还不如民用雷达好用,这样的军队能保障安全吗?”
此次军演的失败,不仅严重损害了美军的声誉,还让盟友对美军的军事能力产生了怀疑。日本国内不少民众和政客对美军的装备可靠性和作战能力提出了质疑,认为美军已经无法为日本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盟友民众担忧,抗议不断
由于美军装备老化、频繁发生事故,以及军事能力的下降,美军驻海外国家的民众对美军的担忧情绪日益增长。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民众多次举行集会和抗议活动,要求本国政府审查美国驻军的安全问题,限制美军在本国的军事活动。
在韩国,美军基地周边的民众长期受到美军飞机噪音、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的困扰。2024年,驻韩美军一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训练过程中,因机械故障坠毁在韩国京畿道的一个村庄附近,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恐慌。随后,数千名韩国民众举行集会,抗议美军在韩国的军事活动,要求美军减少训练次数,加强装备维护,确保周边民众的安全。
在日本,美军基地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2024年,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一架F-16战机在起飞时,发动机发生爆炸,碎片散落至基地周边的居民区,造成了3名日本民众受伤。这一事件引发了日本民众的强烈不满,上万名民众在东京街头举行抗议游行,要求美军关闭岩国基地,撤走驻日美军。
在菲律宾,美军的存在也引发了当地民众的不满。2024年,美军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军事基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炮弹偏离目标区域,落在了附近的渔船上,导致2名渔民死亡,3名渔民受伤。这一事件引发了菲律宾民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要求菲律宾政府终止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协议,将美军赶出菲律宾。
除了安全问题,美军在海外基地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反感。例如,美军士兵在海外的酗酒、斗殴、性侵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当地民众的权益,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美军的不满情绪。

盟友重新评估合作,寻求多元化
美军的衰落和不可靠,让一些盟友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纷纷寻求武器装备来源的多元化,以减少对美军装备体系的依赖。
在欧洲,北约盟友对美军的信任度不断下降。一位北约高级官员在私下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位北约高级官员在私下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军的技术优势已不再明显,我们对完全依赖美军装备体系的明智性表示怀疑。根据最近的报告,自2017年以来,美国空军一直在努力提高其战机的妥善率,但进展甚微。此外,美军的老旧飞机机队,如RC-135W,妥善率下降最快,与20年相比,21年的妥善率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美军的装备体系存在明显问题,这让我们对美军的作战能力产生了担忧。如果未来发生冲突,我们不能确定美军是否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
基于这种担忧,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加大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力度,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例如,法国和德国联合开展了“未来空战系统”项目,旨在研发一款新型的第六代战斗机,以替代目前装备的F-16、“台风”等战斗机。根据欧盟和德国的军事投资案例,该项目预计将投入超过1000亿欧元,计划于2040年正式列装部队。此外,欧洲国家还在加强导弹、防空系统等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韩国也在积极寻求武器装备来源的多元化。日本除了继续从美国购买F-35战斗机外,还与英国、意大利联合开展了“全球作战空中计划”,共同研发第六代战斗机。韩国加大了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投入,其自主研发的KF-21战斗机原型机于2022年7月19日成功完成首飞。该战斗机是基于韩国KF-X“韩国未来战斗机”项目研发的,旨在替换老旧的F-4D/E和F-5E/F战斗机。KF-21战斗机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414-GE-400发动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航程可扩大三分之一。其主雷达采用韩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强大的探测和跟踪能力。在武器搭载方面,KF-21的首批型号具备空对空作战能力,配备流星中远程空空导弹和IRIS-T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韩国政府计划于2026年完成系统研发工作,并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同时,韩国还在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开展军事合作,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

盟友寻求武器装备来源多元化的做法,进一步削弱了美军的影响力。随着盟友对美军装备体系的依赖度不断降低,美军在全球军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其盟友体系也将面临更大的崩溃风险。
面对日益严重的战备危机和影响力下降,美军采取了一系列所谓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大多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反而显得滑稽可笑,不仅没有起到提升战斗力的作用,还引起了军方内部的不满和抵制。
赫格塞思就任战争部部长后,并未从装备更新、战备训练、国防工业改革等关键领域着手,解决美军面临的实际问题,反而把关注点放在了军队的外表整顿上,要求美军将领留短发、剃胡须,甚至下达了减重指令。
在一次美军高级将领会议上,赫格塞思宣布:“从今天起,所有美军将领必须留短发、剃胡须,保持良好的军人形象,像真正的战士一样。”他还强调,良好的外表是军队纪律和战斗力的体现,只有保持整洁的外表,才能展现出美军的精神风貌。

然而,赫格塞思的这一要求很快就被媒体揭露了矛盾之处。
第二天,就有媒体曝光了赫格塞思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时的照片和记录。记录显示,赫格塞思在服役期间,曾因“个人形象问题”多次被警告,他当时留着长发和胡须,不符合军队的着装和仪容规定。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引起了军方内部的强烈抵制。有将军在私下抱怨:“我们在前线出生入死,保卫国家安全,归来后却要被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电视主持人指责,其关注点竟在我们的体型和胡须上,而非我们面临的装备短缺、训练不足等实际问题,这实在荒谬至极。”
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张美国军事基地食堂的“减肥餐”照片,尽管照片显示汉堡、薯条等高热量食物仍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可乐已被替换为无糖版本。这一变化反映了军队对士兵肥胖问题的关注,尽管如此,美国军人的肥胖率依然居高不下,近70%的现役军人超重或肥胖,这一问题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士兵们调侃道:“这就是防长所说的减肥餐,看来我们只能靠喝无糖可乐来减重了。”这种流于表面的做法,显然难以解决美军将领的体重问题,更无法改变美军的现状。
就在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热情洋溢地讲述着武士道精神如何能让美军重振雄风时,美军基地附近的银行和信贷公司却在大肆开展针对美军士兵的金融业务,推出各种“贴心”的贷款产品。
“军饷卡”“军人专属贷款”“零利率借款”等广告在美军基地周边的街道、商店、健身房等场所铺天盖地。这些金融机构利用美军士兵因政府停摆无法按时领取薪水、生活困难的机会,以低利率、手续简便等为诱饵,吸引士兵办理贷款。
然而,这些贷款产品看似优惠,实则隐藏着高额的手续费、服务费和违约金。许多士兵在办理贷款后才发现,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远高于贷款本金,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
以某银行推出的“军人专属贷款”为例,该贷款的名义利率为5%,但需要收取10%的手续费和5%的服务费,实际利率高达20%。如果士兵无法按时还款,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违约金按日计算,每日为贷款本金的1%。

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一位名叫杰克的士兵因政府停摆无法领取薪水,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办理了一笔5000美元的“军人专属贷款”。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他需要偿还的金额就达到了6500美元,其中本金5000美元,手续费500美元,服务费250美元,利息750美元。由于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杰克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到半年时间,他的债务总额就超过了2万美元。
杰克的遭遇在美军中并非罕见,许多官兵因债务问题被禁止出国服役,在当前美国整体债务环境严峻的背景下,超过30%的士兵出现了逾期还款的情况,而10%的士兵更是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财务状况,甚至对他们的军事生涯也造成了影响。
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赫格塞思还在幻想着通过战斗精神来重振美军的雄风,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士兵杰克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又是一条贷款到账的短信通知,而杰克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不知道该如何偿还这笔新的贷款。
美军的这些“改革”措施,完全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只是在做表面文章。
要解决美军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根本上重建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军事管理体系,打击腐败行为,重振军人荣誉感,改善士兵待遇,而不是靠修剪胡须或者学习武士道精神就能解决的。
美军基地的黄昏下,一名老兵望着远处正在维修的军舰,轻声说道:“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现在,我们连最基本的维护都做不到了。”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美军官兵的心声,也折射出美国军事霸权的黄昏。
张召忠早就说过,美国离成为二流国家只差一场战争,美国表面看起来挺唬人,其实五脏六腑早就烂透了,它不敢打伊朗,不敢打委内瑞拉,更不敢跟中俄正面对抗,只要它敢打,这个世界一定会告诉它:纸老虎,你也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