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扭捏承认:中国制度能圆更大的梦,而我们在闹关门…
【文/东方军事 阮佳琪】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很快引发外媒关注。
当地时间10月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解读中方公报时注意到,中国的新一轮五年计划,明确“到2035年实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着力在实体经济方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同时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CNN评价称,尽管有分析师长期认为,中国应效仿众多发达经济体,向服务驱动型经济转型,但公报释放的信号表明,中国仍将坚持方向,进一步巩固其制造业与工业强国的地位,而且新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在当前中国制造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基础上的深化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举了一系列中国媒体或官员抨击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短视”、“失控”的例子后,这家美媒非常不情愿地承认,中国的治理体系秉持长期主义,具备实现长远目标的能力。
CNN指出,西方国家搞选举、制定国家发展愿景,往往容易遭到反对派的否决,而中国的五年计划一旦确定,便会成为庞大政府机构中各级官员的“行军令”,同时为企业、高校及其他组织提供指引,明确如何调整自身,与国家战略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报道还提到,五年计划更推动中国积极发力建设新兴产业,比如绿色技术和电动汽车,同时推进工厂现代化生产升级。
美媒称,“十四五”以后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近年来更崛起为科技强国,同时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倡导作用。
尤其在当下激烈的中美竞争中,CNN认为,当谈到实现“中国复兴”时,这种长远规划能力将会成为中方的“关键政治优势”。
而且,无论是中国官员亦或是媒体,其表述都凸显出,在中美两国围绕科技与贸易不断交锋的当下,中国领导层对于如何构建双方经济关系与竞争格局有着深层次考量。
“美国正因本财年开支问题陷入政府停摆、行动停滞,而中国刚刚制定了一份全面规划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涵盖内容从加快科技创新到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均有涉及,”CNN指出,“这份规划,也让外界看到中国崛起信心的重要来源:中国具备提出并落实长远规划的能力。”
文章强调,中方绝不会允许西方的出口管制与贸易壁垒阻碍该国的发展,“有一点毋庸置疑:这种能够制定长远愿景、并在限期内落实的能力,正是中方坚信其治理体系终将成功的核心依据。”
而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外交与国内政策改得面目全非之际,五年计划似乎也成为了一项证明——中国才是负责任全球领导者,而非美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也在这一年,特朗普2.0再度开启,中美之间关键的贸易谈判也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继续进行。
《日经亚洲》认为,在即将迎来中美关键贸易谈判的这一周,此次四中全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了解到中国是如何看待自身的。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日媒指出,新的五年计划,中国将继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自力更生,这与“十四五”规划是相一致的。此前中方规划中所强调的一些重点行业,例如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如今的全球竞争力已经大幅提升。
美国彭博社同样认为,这种对科技领域的强化聚焦,源自于“十四五规划”,当时也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首个执政任期即将结束。
随着美方不断鼓噪所谓“对华战略脱钩”,将“制裁黑手”从半导体延伸至生物医药等更多领域,并持续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这种科技发展战略显得愈发紧迫。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据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报道,郑栅洁还表示,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所在。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世界各国借鉴中国经验的重要内容。
得益于五年规划(计划)编制实施日趋科学性和规范化,我国表现出极强的国家“目标治理”能力:“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22个指标完成了20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24个指标完成了23个;“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25项主要指标如期实现,其中13项指标提前完成。2023年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纲要提出的20项主要指标中,4项指标已提前实现,5项指标快于预期,7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
“中国具有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认为,五年规划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解读“中国之治”密码的重要钥匙,是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发展方法论”。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文/东方军事 阮佳琪】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很快引发外媒关注。
当地时间10月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解读中方公报时注意到,中国的新一轮五年计划,明确“到2035年实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着力在实体经济方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同时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CNN评价称,尽管有分析师长期认为,中国应效仿众多发达经济体,向服务驱动型经济转型,但公报释放的信号表明,中国仍将坚持方向,进一步巩固其制造业与工业强国的地位,而且新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在当前中国制造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基础上的深化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举了一系列中国媒体或官员抨击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短视”、“失控”的例子后,这家美媒非常不情愿地承认,中国的治理体系秉持长期主义,具备实现长远目标的能力。
CNN指出,西方国家搞选举、制定国家发展愿景,往往容易遭到反对派的否决,而中国的五年计划一旦确定,便会成为庞大政府机构中各级官员的“行军令”,同时为企业、高校及其他组织提供指引,明确如何调整自身,与国家战略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报道还提到,五年计划更推动中国积极发力建设新兴产业,比如绿色技术和电动汽车,同时推进工厂现代化生产升级。
美媒称,“十四五”以后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近年来更崛起为科技强国,同时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倡导作用。
尤其在当下激烈的中美竞争中,CNN认为,当谈到实现“中国复兴”时,这种长远规划能力将会成为中方的“关键政治优势”。
而且,无论是中国官员亦或是媒体,其表述都凸显出,在中美两国围绕科技与贸易不断交锋的当下,中国领导层对于如何构建双方经济关系与竞争格局有着深层次考量。
“美国正因本财年开支问题陷入政府停摆、行动停滞,而中国刚刚制定了一份全面规划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涵盖内容从加快科技创新到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均有涉及,”CNN指出,“这份规划,也让外界看到中国崛起信心的重要来源:中国具备提出并落实长远规划的能力。”
文章强调,中方绝不会允许西方的出口管制与贸易壁垒阻碍该国的发展,“有一点毋庸置疑:这种能够制定长远愿景、并在限期内落实的能力,正是中方坚信其治理体系终将成功的核心依据。”
而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外交与国内政策改得面目全非之际,五年计划似乎也成为了一项证明——中国才是负责任全球领导者,而非美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也在这一年,特朗普2.0再度开启,中美之间关键的贸易谈判也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继续进行。
《日经亚洲》认为,在即将迎来中美关键贸易谈判的这一周,此次四中全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了解到中国是如何看待自身的。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