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在中美贸易纠纷中,大豆与稀土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产品,被认为是中国“一正一反”施压美方的重要筹码。202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为286亿美元,尽管从绝对金额看并不高,但账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在中美关税博弈中,双方都想限制对手无法获得的产品,比如中国把稀土作为王牌,美国把先进半导体和波音飞机零部件作为筹码;同时竭力打压方便替代的进口产品,比如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消费电子,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等。如下图2所示,圆点表示中国对美出口货物,左上象限表示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右上象限表示互相依存,左下象限表示双方都容易寻找替代市场,右下象限表示美方依赖中国进口。根据美方智库分析,中国约有40%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有很高的支配力,双方都容易找到替代品的约占50%,严重依赖美国的市场的大概只有10%。再看图3,相较于中国对美出口货物,美国对华出口货物可替代性更高,右下角象限里的圆点偏少。图3左侧象限中间位置有个很大的圆圈,尽管没有具体标明,但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很可能就是大豆。长期以来,农产品一直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大户,考虑到利润率偏低,农产品对关税非常敏感,15%的关税就足以摧毁整个出口行业。相关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以来,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了超过68亿美元,降幅达73%,损失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州感受最为严重——这些州大都是特朗普基本盘。其中最惨的当属大豆,中国向来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客户,但在2025年4月将关税提高到34%后,进口量几乎降至零,且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CSIS估计,与过去四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到2025年10月,美国农民将损失价值57亿美元的对华大豆出口,如果销售在10月和11月的收获高峰期保持停滞,损失还将要大得多。美国各州对华农产品出口下降比例,红色越深表示下降越严重。浅蓝线为2020年至2024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均值,深蓝线和虚线为2025年。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就曾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双方在2018年12月达成和解,但该协议来得太晚,已无法弥补收获旺季损失的销售额。根据美国贸易监测数据和CSIS计算,与2015-2017年相比,2018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缺口总额为92亿美元,与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推出的农业救助计划大致相当。换言之,当时特朗普收来的关税很大一部分又拿去补贴受损的农民,不仅扰乱了市场规律,还事实上白忙活一场。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中部农业州农民的“政治影响力”十分惊人,在美国特有的选举人票制度下,一位中部农民的真实政治权利其实是远超一名湾区大厂程序员的。因为加州怎么算都是民主党的地盘,特朗普并不在乎“得罪”他们,但像密西根、俄亥俄这些州,任何总统都不敢掉以轻心。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相对容易替代的,正如美国对华关税让东南亚吃到一波低端制造业转移红利一样,中国对美关税也让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业国好好赚了一笔。由于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长与收获季节与美国大致相反,因此中国倾向于在上半年购买巴西大豆、下半年购买美国大豆,可随着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增加,2025年中国买家提前从巴西购买了全年的农产品。仅靠巴西无法完全弥补美国供应商的缺口,于是阿根廷又填补了进来。过去两个月米莱政府宣布临时性取消26%的谷物出口税,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其间阿根廷大豆等谷物爆发性出口达70亿美元,直接冲击到美国同行。至此,巴西和阿根廷两家基本填补了美国大豆供应商退出后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竟然还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援助(以货币互换形式),遂遭到大豆产业州参议员的激烈批评。跟大豆处境类似的还有牛肉,2025年3月,中方宣布数百家美国牛肉工厂的出口许可证到期,此后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下降了90%以上,损失则被同期激增的澳大利亚牛肉所取代。在失去最大出口市场后,美国农业部门还面临着肥料、农业设备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打击——特朗普对化肥和机械征收了关税。根据美国农业部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目前美国大量中小型农场正在缩减规模、推迟设备采购,联邦政府可能会再次转向临时救济计划来缓冲农民的损失。可救济计划只是权宜之计,是将一部分人的成本转嫁给全体纳税人,对阻止美国农业竞争力的下滑几乎没有作用。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一份旨在挑战中国稀土垄断地位的价值85亿美元的矿产协议。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很早就想安排两国领导人峰会,可一直拖到现在,据说等的就是这份协议——两国技术官员经过五个月的谈判才最终确定。阿尔巴尼斯表示,透过美澳矿产协议,澳大利亚将与美国共同重构供应链;特朗普则说:“从今天起大约一年后,我们的关键矿物和稀土就会多到你不知道怎么用。”作为已经完全“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支撑澳大利亚经济的核心之一即丰富的矿产,美媒称澳洲为“像圣诞树一样发光的元素周期表”。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澳大利亚矿业相关占GDP的13.7%,同时占澳大利亚总商品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澳大利亚知名大学都有矿产和采矿工程专业,必和必拓、South32、力拓等矿产巨头是主要就业方向。澳大利亚被美国视为摆脱中国稀土限制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全球稀土探明储量的前五大国家依次是中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里面唯一的西方国家即澳大利亚。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境外唯一拥有重稀土生产能力的国家——澳洲企业莱纳斯稀土公司已成为西方阵营稀土供应的象征。2025年5月,莱纳斯稀土公司在其马来西亚的工厂生产出氧化镝,这是最重要的重稀土元素之一。该公司拥有西澳大利亚的一座大型矿山,但需运送至位于马来西亚关丹的加工厂进行分离和提炼。关丹工厂十多年来屡遭环保争议与停产风波,即使保持稳定运行,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也很小,远不能满足美国在新能源、军工、芯片等行业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制造1架F-35战机需要408公斤稀土,制造1艘伯克级驱逐舰需要约2358公斤,限缩对美稀土出口对美国军工生产造成的打击尤其大。而澳大利亚的其他稀土项目多数还停留在勘探、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建设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相去甚远,业内普遍认为,西方重建稀土供应链可能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出口管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项“以技术换时间”的策略,在此期间中国必须做好其他领域的准备工作。2009年5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曾提议以2.5亿美元买下莱纳斯公司51.6%的股份,遭澳洲投资审批委员会拒绝。在美澳签署的矿产协议里,有这样十分关键的一条:设置价格下限。简单来说,为防止未来某一个时刻中国向全球市场注入大量稀土击垮莱纳斯等西方稀土企业,美国原则上承诺将以不低于某个价格长期采购澳洲稀土。据悉,美国还计划把“价格支持措施”放到整个七国集团范围内进行讨论,也就是逼着G7一起高价买澳大利亚产的稀土,以此刺激其扩大产能。说来令人感慨,当中美都拥有底线思维,世界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正“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