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逻辑不在中美关系上!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许多人对10月30日A股下跌感到困惑,本以为中美首脑会晤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会给市场带来重大利好,没想到居然不是大涨,而是普跌。
不瞒您说,我还真就有某种“先知先觉”,前天就基本清仓了,只留了一点点海油发展的股票。留这只股票只是考虑业绩不错,股价又低,抗跌。
以为昨天A股一定会大涨的人们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以为支撑A股的内在逻辑是中美关系。事实上,如今支撑A股的显然不可能是中美关系,而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支撑A股增长的逻辑蜕变。
01
A股驱动力的蜕变:从“杠杆驱动”到“理性慢牛”
A股增长逻辑的蜕变:从“资金驱动”到“科技引领”
近五年来,90%以上的新上市企业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科创板通过“1+6”系列改革举措,如设立“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显著提升了对硬科技与前沿产业的包容度和覆盖面。10月底,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3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体上市,成为首批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企业。
创业板深化改革也设置了更契合新业态的上市标准,与科创板形成错位发展。北交所持续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80%。
当上市聚集到科技二字,显然意味着靠资本来包装企业,通过上市来圈钱的游戏方式被规避掉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围绕科技转才是正道。
一旦走上这样的正道,资本的原始冲动就开始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所取代。有科技创新才上市,创造了生产力才会受到资金追捧。科技是理性的,资本自然就被逐渐驯服,开始理性起来。
03
投资理性的蜕变:从概念炒作到业绩兑现
经济政策决定投资风口,自然也决定了资本在股市追逐的目标。但是,风口概念的过度炒作通常会造成过度投资,股价虚高。最终是风口行业也开始内卷,投资收益远不及预期。
光伏行业是投资风口,但这个行业的过度投资导致的内卷也十分严重。目前中国光伏产能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80%,但这个行业的产业链价格却在持续下跌,跌幅覆盖硅料、电池、组件、逆变器等主要环节,多数产品售价低于成本区间,部分企业面临减值压力。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风口行业同样存在,比如AI算力、机器人等领域。这些风口固然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不能只炒概念,还得看企业真实的业绩和盈利能力。
有些企业连续亏损,再好的概念没有业绩支撑,就是讲故事。今天的投资者不再像过去那样跟风炒作,开始关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概念再好,净资产收益率超低,市盈率超高,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N多年的经营收益,这个简单账股民们已经学会算了。
04
昨天A股为什么跌
沪指突破4000点后,肯定要在这个点位有一个重新筑底的过程。围绕4000点来回波动一段时间,以夯实这个点位的根基,这固然不是铁律,但也算是经验性的表现。
尽管昨天是中美首脑会晤的日子,但相对于中国“十五五”规划的出台,这件事的意义显然要小得多。“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决定了未来经济的重点和着力点,自然也决定了未来投资的风口何在。在这个关键时刻,部分资金要调整布局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十五五”规划正式出台显然意味着重大利好的兑现,部分前期炒作风口的资金落袋为安也是正常表现。
好在A股市场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稳定机制,无论是围绕4000点的筑底过程,还是风口资金的调整,都不会引起太大的波动,平稳是主基调,A股慢牛的大势不会改变。
高盛最近发布的研报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市场已进入一个更持久、波动性更低的上行阶段。这个研判虽然没有详述A股的投资逻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但“更持久、波动性更低的上行”这个结论显然是非常正确的,足见他们读懂了A股,以及如今支撑A股的逻辑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