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宋庆历间的《欧希范五脏图》

作者 :唯爱新娘 2020-12-25 06:48:3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是什么样子?人体解剖(humananatomy)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本文试图叙述这一过程并剖析阻碍尸体解剖施行的社会思想因素,以求正于大家。下面就跟放肆吧一起具体看看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等相关内容。r0A曹操读书网

r0A曹操读书网

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r0A曹操读书网

《欧希范五脏图》解剖著作。宋·吴简(一作灵简)编。北宋庆历间(11世纪40年代),编者和有关人员共解剖了50具尸体,对此尸体的喉部、胸腹腔脏腑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并由画工宋景绘成图谱。被解剖的对象都是反抗北宋统治阶级而被捕的叛军,欧希范则是其中的首领。原书已佚。r0A曹操读书网

庆历年间(1041-1048),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等56人被统治阶级诱杀。行刑时,州吏吴简命医生与画工剖腹探索,绘制成图谱。其中尚有一些病理问题的论述。r0A曹操读书网

r0A曹操读书网

历史沿革r0A曹操读书网

鸦片战争前后,西医学开始传入中国。作为西医学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也开始传入中国。1900年以前,尸体解剖由外国人实施,可供解剖的尸体极少。r0A曹操读书网

1900年以后,中国人开始介绍西医解剖学,以丁福保最为系统。他于1903年任京师大学译学馆生理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解剖学译名驳杂,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撰《解剖学生理学译异名同表》,把教会医院旧译和新译的解剖书及日本近出解剖书,同西人原文比较对列约1500条,在《医学世界》上连续登载。同时登载的还有汪惕予译述的《解剖学生理学大意合缩》。丁福保、汪惕予的西医解剖启蒙,对我国解剖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也有以动物尸体解剖来向国人作解剖启蒙的。r0A曹操读书网

1909年,江西教育总会公立图书品物陈列馆为一头病犬当众开刀治疗,向众人讲解狗的生理结构,以期通过此举让人们从侧面来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同时也向国人灌输解剖学知识,可谓用心良苦。执刀者却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医士。即使这样,消息传出,轰动一时,“绅商学界到者四百余人。”r0A曹操读书网

有识之士丁福保意识到纸上谈兵的局限性,呼吁“不但研究解剖之理论,并宜施诸实行焉。”r0A曹操读书网

“是非法部专家案奏准,以后凡囚尸无家族请收者,一律听候地方官立医学堂医院请领解剖不可。”一部由国家制订的解剖规则的颁布被提到日程上来。r0A曹操读书网

1912年11月22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校长汤尔和上书教育部,要求提出法案准予实行解剖。r0A曹操读书网

1913年11月22日,在其直接推动下,内务部颁布了解剖条例,它是作为内务部第51号部令被庄严颁布的。解剖条例共有五条,规定了可供解剖的四种尸体。其中第一条曰:“医士对于病死体,得剖视其患部,研究病源,但须得该死体亲属之同意并呈明地方官,始得执行。”r0A曹操读书网

1914年4月22日,由于解剖条例太简单,内务部又颁布了《解剖规则施行细则》。第一条曰:“凡国立公立及教育部认可各医校,及地方病院经行政官厅认为组织完全,确著成效者,其医生皆得在该校,该院内执行解剖。”全文开头既规定了可执行解剖的医学院范围,比解剖条例严格、完备。下面几条重点规定向司法机关领取尸体的手续,及对解剖过的尸体的处理办法。r0A曹操读书网

1929年5月13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内政部颁布了第二个解剖尸体规则。全文共13条,第一条仍是规定可执行解剖的医学校范围,对“愿供学术研究,以遗嘱付解剖之尸体”的规定,仍须得其亲属之同意,并呈请该管地方行政官署,这与第一个解剖规则一致,只是稍有进步,“地方官署接收前项呈请,须于十二小时内处理之。”r0A曹操读书网

r0A曹操读书网

1933年,又颁布了《卫生署修正解剖尸体规则草案》和《修正解剖尸体规则》,使第二个尸体解剖规则更完善、更周密,其中规定所有尸体解剖都必须报告官署,解剖报告呈上六小时后,即可解剖。r0A曹操读书网

近代两个尸体解剖规则,在保全尸首风气盛行、不重解剖的中国的颁布,无疑有深远的意义。它表明尸体解剖作为一项医学实践活动,开始得到官方承认和保护,为中国西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表明尸体解剖终于在华夏这块古老土地上被官方承认。尽管西医前辈做了不懈努力,但终近代史只有几人立遗嘱死后献出遗体。从刑场、监狱也很难得到尸体。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传统伦理道德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另外,地方行政长官的干涉,也不可低估。其颁布本身是对封建伦理观念的一次大挑战,对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接受西方科学知识,是一个强烈的刺激。r0A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中国最早的纸币 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中国最早的纸币 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样子?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纸币、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出现后,人们又把它们纳入货币范围之内。 ......

    2020-12-16 11:00:00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 北宋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
    中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 北宋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

    中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是哪部?《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中华民族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原书只称《诗话》,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 ......

    2020-12-14 10:51:10
  • 海南大学数据图谱领域专利科研成果位居全国前列
    海南大学数据图谱领域专利科研成果位居全国前列

    近日,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海南区域赛在海口举行,海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段玉聪教授带领的DIKW课题组的参赛作品《面向体系化AI发明创造的DIKW图谱化扩展及应用》胜出,将代表海南省参与11月22—26日在天津举办的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    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主办,是通过展示应用创新方法重要成果和实践,搭建创新方法交流平台,提升创新方法应用能力,...

    2020-11-19 09:17:05
  • 世界最早的琉璃塔 灵感木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
    世界最早的琉璃塔 灵感木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

    世界最早的琉璃塔是哪个?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 ......

    2020-07-29 13:56:01
  •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爸去哪?北宋。人家穿越,不是带着仓库就是带着系统,为啥我却带着爹?且看主角重回北宋初年,画一副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

    2020-07-21 10:45:39
  • 世界最早的石刻星图 苏州天文图始建于北宋景元年1034
    世界最早的石刻星图 苏州天文图始建于北宋景元年1034

    世界最早的石刻星图有多早?中国南宋天文、地理图等碑石。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文庙内。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元年(1034),现存建筑除大殿为明正德元年(1506)重建外,大部系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戟门内保存着宋 ......

    2020-07-15 16:55:30
  • 世界最早的立体地图 北宋科学家沈括制作《使契丹图钞》
    世界最早的立体地图 北宋科学家沈括制作《使契丹图钞》

    世界最早的立体地图是什么样子?《使契丹图》是沈括于熙宁八年(1075)出使辽朝,与契丹贵族谈判代北有争议地界时所作的沿途考察报告,从书中可知辽的生产生活、气候、习俗、“捺钵体”的建筑等情况,还记有沿途驿道 ......

    2020-07-14 14:56:01
  • 中国最古的琴台 伯牙台始建于北宋
    中国最古的琴台 伯牙台始建于北宋

    中国最古的琴台是什么琴台?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 ......

    2020-07-08 22:56:31
  • 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被忽视的改革,不亚于商鞅变法,奠定北宋兴隆的周世宗改革

    赵匡胤无疑是整个五代时期中最幸运的人,周世宗柴荣的一系列富国强兵,最后全部成为了赵匡胤的嫁衣。柴荣对于赵匡胤,完全可以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来概括。柴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对于不仔细了解的人们来说,并不清楚柴荣还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人们都认为是赵匡胤皆知赵匡胤对唐末五代的弊病进行了系列的矫正,才使北宋进入上升的阶段。可实际上,赵匡胤只不过是在柴荣改革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而已,甚至可 我们都熟知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很好的解除了将领兵权的问题,但实际上,早在五代初年,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连年战乱...

    2020-07-02 13:26:10
  • 他被称为北宋的魏征,敢拽着皇帝不放,却也因魏征的性格害了自己
    他被称为北宋的魏征,敢拽着皇帝不放,却也因魏征的性格害了自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所创作的诗,而这首诗也成为了创作者寇准一生命运的写照,登上位极人臣的相位,却也也如同站在危险的悬崖边缘上。公元989年,寇准被提拔重用。而这一年发生的一件事,几乎所有的正史、野史都不会遗忘这一幕。有一天,寇准奏事殿中,对朝政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起了猛烈的抨击,正所谓忠言逆耳,可寇准的忠言几乎是声嘶力竭、刺耳锥心,导致坐在龙椅上的 在公元990到994年这段时间里,北宋朝廷判处了两桩贪贿案,一个是拥有赃钱数以千万计的王淮,但对他的处置很轻,...

    2020-07-02 11:26:08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