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首周分得如何? 实施情况参差不齐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设施处一级调研员刘贤正表示,北京现有约8000辆大型生活垃圾收运车,目前已有首批45辆完成外观喷涂。一组垃圾收运车包含4辆不同颜色的车辆,分别对应不同类别的垃圾。“厨余垃圾将被运送至生态处理站,用于生产天然气等能源;其他垃圾被送至再生能源发电厂等地,由再生能源发电厂转化为电能;可回收物等垃圾被不同的制造公司收购后,可用于制造再生纸等物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各区都采用相似的处理办法。其中,朝阳区部分街乡还通过厨余垃圾直运的方式解决混装混运问题。
将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由于垃圾分类实施不久,我们对于没有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居民,多以教育劝导为主,劝导不听者,会酌情处罚。”通州区一街道负责人介绍,“有些老人不会操作微信,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专门设计了带有二维码的卡片,老人只需将卡片放在智能投放柜的屏幕前扫一扫,就能进行投放。”
东城区居民胡先生认为,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还有待改进。“我们单元楼下虽然放了4个垃圾桶,但由于垃圾清运不及时,经常出现有的垃圾桶满了,有的垃圾桶还是空的。希望能尽快完善配套设施。”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条例》规定,住宅小区中,公共区域要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同时,小区中必须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投放点。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暂存点。
记者了解到,小区内的垃圾桶还可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投放,自由组合。
“五一”期间,北京市对《条例》执行情况和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发现,部分小区桶站设置还不够规范,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厨余垃圾分类不够纯净;一些社区、物业还存在动员力度不足等问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表示,对于这些问题,将逐一落实整改。目前尚有一些小区垃圾分类还没有落实,这将是一个逐步实施、逐步推进的过程。
据悉,从5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北京市将集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社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对于居民未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违法行为,采用教育劝阻、书面警告和执法处罚相结合的方式。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负起监督责任,调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积极性,把垃圾分类的责任落到实处,建立长效机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