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背后的风险 极限运动玩的到底是什么
极限运动≠极限耍酷
极限运动风靡世界的几十年中,人们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发起冲击,然而在年轻人的圈子里,对极限的挑战逐渐蔓延到运动之外——由极限运动衍生而来的“极限耍酷”成为令人忧心不已的新潮流。
极限自拍是当下年轻人中流行的新玩法,登高拍照挑战了人们的体能、专注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但它本质上却不算是运动,只是高空极限运动发展而来的危险衍生品。早在2014年,韩国女摄影师Ahn Jun的一组名为“自画像”的摄影作品就风靡世界。她或站或坐,在各个高楼的边缘处拍下自己的照片,想以孤独的视角鸟瞰在钢筋混凝土中生活的都市人。
没想到艺术行为带火了一波运动潮流,年轻人争相效仿,在高楼顶端挑战高难度自拍,来释放体内蓬勃的荷尔蒙。俄罗斯少女安吉拉·尼古拉为了极限自拍,专门造访许多国家的高楼大厦,为了展现出极致的美感,她甚至在高楼边展示儿时练习的芭蕾动作。绰号“野马”的俄罗斯少年,找来两名同伴帮忙,在高楼边缘踩木板,拍下玩高空站立跷跷板的惊悚照片。随着网上大量的点赞和转发,这些极限自拍达人受到追捧,但是完成高难度拍摄并非易事,民众绝不可效仿,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惨剧。
高空跑酷也是一项深受青年人追捧的高空运动,它并未获得官方赛事的认可,致死的案例却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对姐妹跟着四个男孩学跑酷,到17层的高楼顶上进行户外教学。男生们都是老手,成功飞越了屋顶上的空隙。他们转头朝着对面的姐妹呼唤,姐姐因太危险而拒绝,帅气的腾空一跃却让妹妹心动不已,她选择接受挑战。然而复制了帅气腾空的妹妹,却没能稳稳落地,在双脚够到对面屋檐前,她从空中坠落不幸身亡,事发时她只有24岁。
类似的案例还在重复上演,2013年7月,圣彼得堡的帕维尔·卡申坠落在人行道上,因为他试图在16层楼高的建筑物上进行后空翻。当时他站在宽约三英尺高的楼顶水泥台上,请朋友全程拍摄,记录自己表演特技的酷炫时刻,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段离世前最后的影像。这位专职跑酷艺术家的死亡让大家唏嘘不已,被他创造出来的诸多突破性跑酷特技,也只能被尘封在粉丝们的记忆中。
脸书上,有网友说这是“勇敢的跳跃”,并通过跑酷团体献上哀思。但卡申的父母却并不这么想,他们在悲痛之余允许拍摄者将儿子的照片放到网上,除了接受悼念,更希望引起年轻人的警醒,别让悲剧再发生。
法国人大卫·贝尔创立跑酷运动时有着美好的初衷,他希望人们调动自身的第六感,通过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状况的应变能力,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加专注,突破恐惧,并战胜自己。大师吕克·贝松担任编剧的电影《暴力街区》上映后才真正掀起跑酷的热潮,引来年轻人争相模仿,不过大概他们也没想到这项极限挑战会带走这么多年轻的生命。
极限运动的本质仍在于通过运动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但一味地玩命寻求刺激,则会适得其反,以极限运动为名的高空挑战并不值得盲目模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