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冲击刚到,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发生,专家们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自相关部门出台优化防控新十条措施以后,我们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严格的防控手段不再有,社会正在走向全面开放。坚持了3年的严格防控,终于还是等到了解开限制。

第一波感染冲击目前正在到来,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悲剧情况也正在发生。与此同时已经被贴上贬义标签的“专家”这个词汇,又再度在公众眼中失去了公信力。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专家们是不是对情况过于乐观了?
一、专家建议
新十条措施出台以后,各类医学专家开始频频发声,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真实危害进行普及。“没有后遗症”“感染后7-10天全面转阴”等言论层出不穷。也有专家公开指出,目前我们在最佳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放开。

而钟南山院士也现身说法,告诉公众自己的孙女感染了奥密克戎,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全面转阴。这位因这场“公共卫生事件”而为公众所熟知的专家,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开始频频发声,试图来降低公众的恐慌情绪。
此外,钟南山院士还指出,当前的病毒流行已经经过了特定的阶段,我们应该称奥密克戎为“新冠感冒”!因为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只有0.1%,远远低于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的0.6%。

也有经济学家指出,我国在全面放开以后,社会消费会迎来反弹,被压抑了很久的消费欲望将会得到彻底的释放,全社会都将迎来一场“报复性消费”。
众多专家给出的见解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然而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二、悲剧发生
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是我们目前正在面临的一个普遍现状,很多城市的120急救电话常常处于占线状态。如果需要救护车的话,甚至要进行排队,很多接线员开始耐心的向求助者了解情况,并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行驾车去往医院。

各大药店柜台上,感冒药和退烧药被一扫而空,只留下空旷的货架。要知道我国是感冒药和退烧药生产第一大国,怎么会突然一下子就面临这样严峻的缺药情况呢?
再来看专家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如果抢购药物、N95口罩、医用酒精是报复性消费的话,那么恭喜这些专家成功预言到了。但大街上稀稀散散的人群和众多闭门的店铺似乎又在传达一个相反的信号,那就是消费正在进一步萎靡。

第一波冲击目前已经开始,结合国外的先例来看,第一波冲击从开始到变得平缓要经历3-5个月,别忘了2023年的春节马上就要来临,这意味着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运马上就要开始了,春节期间很多地方的感染情况都将达到一个峰值,这或许注定又是一个冷清的节日。
众多专家似乎过于乐观了,他们的观点也越来越不被公众所接受,做为普通人,我们也有一些心里话想对专家们说,是什么话呢?

三、给专家的建议
请专家们不要老是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用高度理论的模型来指导现实。请你们多出来走动走动,看看萧条的街道、拥挤的发热门诊和飞涨的药价,或许这会对你们的思想产生很大的扭转!公众需要的不是你们的心理安慰,而是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的策略。
为什么没有哪个专家提出来如何破解当前全社会缺药的难题?为什么没有一个专家站出来建议我们统筹全社会医疗资源建立系统的分诊方案?为什么没有一个专家站出来为众多濒临倒闭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说一句话?这些问题请众多专家们好好思考。

诚然,我们的社会目前需要专业的力量出来降低公众的恐慌心理,这样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挤兑,但专家们也不能总往这一个方向发力吧?目前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你们更应该要考虑的是如何科学的进行资源统筹,如何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一味的说一些空洞的言论只会让公众更加的反感。
总结
第一波冲击刚刚到来,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已经出现,也请众多专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因为脱离现实生活太久了,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社会需要专业的力量来给出指导,但并不是你们这种纯理论性的指导。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