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可提出哪些建议?
一、概况
(一)社会养老保险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起正向影响
根据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广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持有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提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即持有社会养老保险的家庭在风险资产配置的策略上更激进。

(二)城乡对社会养老保险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城镇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决定受社会养老保险影响的影响相对农村家庭更大,但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决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敏感程度不高,且不显著,拥有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高出同样情况下农村家庭17%。城镇与乡村家庭因政策或者经济教育等原因参与各类养老保险的种类存在差异,资产配置的思路与范围也明显不同。

(三)认知程度和收入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教育水平反映了认知程度,收入水平反映了可支配现金的状况,城镇家庭享有相对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因此社会保险会对城镇居民风险资产配置的总量和结构产生更显著的影响。此外,家庭风险偏好和家庭金融素养的提高亦能有效提升列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程度。
(四)我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居民投资意愿低、风险金融市场发展“一边倒”等问题。总的来看,在当前人口形势下,通过家庭金融市场发展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家庭金融市场不论在总量层面,还是在资产配置结构方面,都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以完善制度为前提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建设
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家庭持有风险资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优化家庭资产结构以及抗风险能力,这对我国应对老龄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养老三大支柱的第一支柱,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但目前仍然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制度建设不完备、覆盖广度不足、覆盖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从国家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重视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设,从制度层面打好基础,从实施层面注重落实,切实增强养老金对家庭的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金融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热情,引导、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
(二)以统筹发展为着力点提振家庭金融市场
在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影响上,农村家庭整体消费性支出波动更大,这源自我国城乡收入在收入消费总量上明显的差距,进而导致了养老保障水平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这对我国共同服务和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建议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养老金融资源的配置等方面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战略目标。具体来说,在制度层面应将养老保险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以弥补当前农村的短板,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降低三农的负担,破除农村家庭储蓄率高居不下但仍不富裕的现状,切实提振居民消费,进而扩大内需;

在财政政策层面应为政策提供保障,切实加大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补贴力度;在商业层面应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大支柱的宣传与支持,鼓励居民在持有基础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个性化养老保险,从而提高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水平,降低其不确定性风险,缩小城乡家庭养老保障方面的差距,提振我国家庭整体金融市场。
(三)以公平为准绳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并轨
综合前文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城乡异质性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在城乡之间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城镇家庭风险资产配置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敏感程度更高,这可能与新农保相对于城职保、城居保障水平低有关。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高度多元化、差异化的特征,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合理科学并轨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养老保障体系均衡发展的前提是“全覆盖”,应从政策和规章制度入手,不断推广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改变以职业、户籍作为先决条件的制度,使得居民可以更加公平地参与社会养老保,推动当前“多轨制”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并轨”。
(四)以均衡为导向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老龄化催生了养老金融,家庭风险金融市场是“养老金融”的温床,也是“银发经济”的必经之路,结论中提到了家庭风险金融市场的两个短板在于“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上文提到“以统筹发展为着力点提振家庭金融市场”,分析了解决家庭风险金融市场“总量不足”这一问题的多种路径,而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结构失衡”的问题也不应被忽视。

研究发现,由于历史和基本国情等因素,股票进入我国市场较早,群众认可度较高,我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主要集中于股票这一单一资产,而忽视了期货、理财、金融衍生品等多样化资产。
应从观念的普及和市场门槛的降低为着手点,一方面强化对期货、理财、金融衍生品等多样化资产的整体认知,提升社会整体对该类产品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可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多样化风险金融资产的准入门槛,切实优化我国当前风险金融资产结构。
(五)以市场为导向盘活养老金资产
根据对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的论述,不难发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正逐步显现,养老金资金池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实证结果发现,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有正向影响,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困境,养老金市场化意义重大。
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类问题将会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应努力推动养老金市场化、个性化,建立社会统筹、个人兼顾的个性化养老金模式,维持养老金资金池的健康与平衡。

具体来说,在养老金中央政府统一运营监管的基础上,要逐步强化市场导向,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养老金公司化运作,逐步推动养老金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运作的多元化、以及发展的个性化,增强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不仅要“管好”养老金资产,更要“盘活”养老金资产。
(六)筑牢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大支柱”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上文对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性和普惠性做了论述,也对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自主性和市场化作了分析,而第三支柱中商业保险不仅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也为居民参与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但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这一支柱相对占比较低,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在于商业养老保险其自身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创新的短板。因此,认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意义重大,应从强化商业险知识普及、开发适销对路商业养老险等方面强化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筑牢社会保障体系“三大支柱”。
(七)以全社会之力赋能养老金融稳步发展
研究从我国人口结构现状展开,探究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乃至发展“银发经济”的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仍在加深、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逐步暴露,群策群力应对人口老龄化、赋能养老金融迫在眉睫。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全面放开三孩,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抚养等方面的政策与税收优惠,未来可以在目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导向,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动育龄人群生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善;

在群策群力赋能养老金融方面,政府应积极推动传统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从政策层面和实操层面实现养老金融产业链的落地生根,居民也应积极关注自身家庭的金融结构和养老结构,注重家庭金融抗风险能力的构建和商业养老保险等个性化服务的保障,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努力的不仅仅是政府、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家庭、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结构优化调整将会是全社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家庭、企业、社会都不应缺席,且应有所作为。
文/军山湖大闸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