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金融化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引言
为了解决金融化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总的来说,本文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于创新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企业在金融投资中得到高额利益时,就会陷入“企业金融化——获取金融收益——企业金融化”的循环当中。
一、结论
本文建立的模型基于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二〇年之间去除金融企业的所有创业板企业的数据上,提出的三个假设分别得到了验证,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分别是:

(一)企业金融化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挤出效应。企业想要得到较高的收益,所以将原本可以用来金融创新投资的资金放在金融领域用于谋求利润,这就使得创新活动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从而抑制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
(二)相比于短期金融资产,投资长期金融资产对于研发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长期金融资产既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变现,也不能像短期金融资产一样当作储备资金使用,所以当企业想要为创新活动投入持续稳定的资金时,长期金融资产不能变卖换取资金支持创新活动。而投资性房地产也是相当于一项长期金融资产,甚至比长期金融资产更加的难以变现,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也比短期金融资产强烈。

(三)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实行金融化比国有企业对其创新的挤出效果更加的明显。由于非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约束,所以更加依赖企业内部的资金,因此,假如内部资金更多的流入金融领域则会减少创新投入的资金,因而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果更加明显。

二、建议
当企业资金池的资金更多地流向金融领域,就会减少创新投资资金,长此以往,将会带来国家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而且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过多的配置金融资产也会引起金融风险。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更是国家进行研发创新的重要阵地,企业创新投入资金减少会降低创新水平,从而会降低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
尤其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不再把高速发展放在首位,而是要把发展的质量提高。这就要求我国积极提高创新水平,增加创新能力才能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重要的核心也是动力。政府和监管者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鼓励企业重视研发创新,这对国家长久的发展意义重大。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

因此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把创新摆在重要的地位。从上文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创业板企业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想要通过金融资产高额的收益来谋取更多的利润。由此占用了创新投入资金,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对此,企业应该重视这一现象,不要因小失大,要进行持续持久的研发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住脚跟,稳住地位。因此结合上文的结论,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由上文结论得知,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会对其创新产生抑制效应,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多盲目的投资金融领域,配置合适的金融资产。深究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原因大部分是追求金融资产的高收益。

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适当降低进入金融行业的要求,引进更多的行业,避免金融行业里形成垄断,促进金融行业进行良性的竞争发展,减少金融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过高的投资收益。由此减少金融投资挤占创新投资资金,积极引导企业配置合理的金融资产。
与此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相应的创新制度,完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搭建创新平台,给企业创新提供便捷通道;给与创新企业优惠政策,增加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较少企业创新活动的税收,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向创新产出转化,整体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二)在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会对其创新产生抑制效应的前提下,企业配置长期资产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明显大于短期金融资产。长期金融资产周转周期较长、风险较大,与长期金融资产不同的是短期金融资产流动性更好、风险更小、周转周期较小,当企业需要资金进行创新投资时,短期金融资产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变现从而满足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因此企业应该更加倾向于配置短期金融资产,避免长期金融资产对其创新产生的较大的抑制效应。
与此同时,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种长期金融资产,其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也较为明显,并且在中国的“炒房热”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上,导致房价一度居高不下。由此,我国政府应指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适度合理的进行房地产投资。监管者业应监督企业的行为,号召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抑制炒房热现象,降低房地产投资热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三)不同性质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明显不同,非国有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国有企业。这是因为在融资约束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的非国有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由于非国有企业受到的信贷歧视,其较国企更加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并且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大、周期长、收益回报不确定的投资,因此非国有企业从银行的贷款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就非常重要,假如用企业内部资金来进行金融投资,那么其创新资金势必会受到挤占,从而其创新水平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对非国有企业的融资助力,给与非国有企业特定的融资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贷款利率等,减少非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自身也应该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减少金融资产对投资创新资产的挤占,从而减少其对创新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