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要对“烟花”进行申遗?这一次,我举双手赞成
前些年听到韩国要为“端午”申遗的时候,有多少人是莞尔一笑,觉得韩国不过是撮尔小国,只是跑到我们泱泱大国这里来找寻存在感而已。可真当别人“端午”申遗成功后,我们却也只能表达抗议。
而今,韩国似乎又要发动申遗的传统艺能,且这次申遗的对象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烟花。但这一次,人们的抨击声浪没有之前“端午”时那么大,这究竟是为何?

一、被禁锢的习俗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们小时候过年时最熟悉的鞭炮声消失了,大街小巷里也看不到小朋友们奔跑嬉戏的场景,“年味”正在离我们远去。据悉,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最早出于一个神话传说,放鞭炮产生的巨响可以驱赶走每逢春节就来人间祸乱的“年兽”,这一习俗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

但不知道是哪位专家提出建议说要禁止燃放鞭炮,理由是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且过年期间集中燃放鞭炮会加剧对人体的伤害。这下可好,过年燃放鞭炮这个传统习俗反倒成了“罪过”。不知道每天游走在大街小巷的燃油车,还有北方冬天燃烧的锅炉,什么时候能在专家的强烈呼吁下一禁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曾刊文称“过年禁放鞭炮是懒政、蠢政”,不过此番评论并没有打消国内部分城市禁燃鞭炮的“决心”。这个时候环境问题似乎已经不再是争论的热点,关键只要一禁了之,自己在管理上就能省不少事,火灾事故隐患更是在心里得到“清零”。

二、申遗未尝不可
可自从国内在春节期间禁燃鞭炮开始,各类引导的声音在网络上可谓是不绝于耳,什么烟花并不能有效杀菌、烟花的成本过高、烟花的环保问题堪忧等等言论充斥网络,所有的话语都在指向一个观点:过年不该放鞭炮。
当然,我们不否认事实上有很多人并不喜欢鞭炮,特别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比起放鞭炮这类传统习俗,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在除夕夜的睡眠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把韩国申遗当作是一个“笑话”来看待,其实这背后体现出的是韩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热忱,而且韩国人看到了文化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未来,随着全球科技发展步幅放缓,人文领域带来的经济价值将成为一个国家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我们却并没有加以重视。

既然自己不愿传承和接纳这个传统习俗,倒不如让别人帮自己发扬光大,听闻韩国有意为烟花申遗,笔者倒是觉得并无不可,只是到时候我们再站出来反对,多少就有些顾此失彼了。
虽然看到别国为自家文化习俗申遗多少会有些别扭,但考虑到国内的实际现状,让别国来申遗不正好又是一次情感上的刺激吗?与其看到韩国申遗成功,笔者更希望看到我们自己能够更加重视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扬。

三、何为文化自信
近几年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文化自信,何为文化自信?难道只是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发掘出来之后束之高阁,然后等着别人替我们发扬光大吗?与其解释那么多为何不让放鞭炮,为何就不能把“堵”变成“疏”,规范好燃放的时间和地点,把鞭炮的制作质量给提升上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最终把燃放的权利交还给民众。
不管是谁要为烟花申遗,只要能把这项传统习俗继承和发扬下去都是值得称赞的,韩国离我们并不远,既然我们不要,难道还要阻止它在彼岸自由绽放?如果说我们能够淡然面对韩国为烟花申遗这件事,那还真的展现出了我国文化自信的态度,只是几百年后,还会有人承认这项习俗是发源于我国吗?

四、总结
相信若是韩国真要为烟花申遗的话,必定会引发我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只是一路走来,我们才发现正是我们自己亲手丢掉了先辈们留传给我们的文化习俗,既然有人愿意捡起来,为何我们又要回过头来反对呢?污染环境、成本过高、安全隐患不过是表面问题,真正禁锢烟花绽放的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内心,年其实过得很快,我们真的需要习俗来记住它的存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