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基本“痊愈”,问题却接连出现,国人的担忧再次上演了!
12月疫情的全面放开也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疫情放开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感染速度以及范围也在迅速增大。如今第一波感染者也已经基本“痊愈”,但放开后的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 医疗物资价格上涨
未放开之前,在国家的保护下,感染者离我们的确比较遥远。一旦在每日一检的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患者,相关部门会立马行动起来。隔离、小区封控、七天内的行动轨迹、中高风险地区等都会立马呈现在大众的眼前,让其他人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到。

这也让大众感到无比安全。但放开之后,核酸检测机构也纷纷退出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基本上不会主动去医院做核酸检测。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甚至都无法预测路上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是阳性患者。
就在大众还沉浸在“解放”后的喜悦中,新冠不知不觉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波囤货潮也在悄然兴起,正如专家所说,被感染之后的症状其实就是和感冒差不多,并且可以自愈,但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烧。

所以大家囤货的主要目标就是药品。这些货物在大众恐慌的心理下一抢而空,很多药店也早早就挂出了“新冠类药品已售罄”的标识。
抵抗力强、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青年群体没有药物可以扛过去,但是对于老人和小孩子而言,简单的发烧对他们来说也是有极大的生命危险。不少家庭为了防止被感染而没有药物的情况,不惜斥巨资从一些药贩子手中购买药品。

从近期频频登上热搜的新闻不难看出,药物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好几十倍。在之前的布洛芬按盒卖,一盒20多元,但如今却被不法分子按颗卖,一颗200多元。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在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出现,也反映了目前社会的一个黑暗面。
当一些人疯狂囤积药物的时候是否知道,在感染新冠的这几天里,只会发烧2~3天,那么一盒布洛芬或是其他退烧药物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绰绰有余的。有很多的不法分子提前购买大量药品,然后在人们急缺的时候以一种高价卖出,赚取“国难财”,这是一件非常不道德且令人寒心的事情。

由于市面上药物数量急剧减少,社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更有很多的群众甚至“耍小聪明”通过特殊渠道获得药物,高价售出,扰乱市场经济。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某视频软件上,不少博主向大家传授如何去抢购偏远地区的药物。要知道,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地区,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慢,不少人都没有提前囤药的意识,孤寡老人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疫情形势,他们只有在生病了之后才会去医院买药。此时药物已经被远在城市的其他群体以低价收购,高价卖出了。

二、 确诊者“心怀不轨”
其次就是很多人的报复心理,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最开始爆发疫情的时候专家们都提倡居家不外出。但如今,很多人不幸感染之后为了泄愤或者其他原因,不仅不居家隔离,反而还多次外出,甚至不戴口罩在公共场合咳嗽,造成人员感染。
诸如此类事件也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感染新冠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一些陌生人与自己在同一空间咳嗽造成的。对于这种自己不幸感染,还故意感染他人的行为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结语
虽说三年的防疫生活已经彻底放开了,但是大家还是不能轻视。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应当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良好的环境也是靠大家共同创造的。
对于那些发“国难财”、蓄意传播病毒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会受到相关处罚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此类行为,可以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大家对此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欢迎来评论区补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