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将迎来调整:“2取消、1新增”
现代职场的压力非常大,普通职工都渴望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遇上难得的“小长假”更是非常珍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吐槽起“法定节假日”的放假模式。

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许会迎来大的调整,一些专家已经给出了建议,赢得了众多职工的一致支持,如果顺利的话,2023年就会迎来改变。到底是什么样的建议呢?
一、 法定节假日模式诟病
每逢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迎来一个3天的小长假,对于压力巨大的职场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放松机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吐槽起中国式的放假模式,聚焦点主要集中在节假日调休上。

当传统节假日撞上周末双休假日的时候,一般都会迎来调休。从而形成了职工放3天小长假搭上一个周末,放7天长假搭上两个周末的情况发生。假期出游本来就人满为患,回到单位以后还要面临连续的加班,有的甚至可以连续工作10天以上。
曾经有一项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57%的网民认为不应该借调周末形成黄金周,有超过58%的网民认为不应该借调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从这项调查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对调休模式存在异议的网民数量还是占据着多数。

国家重大传统节日以及国庆节放假最主要的是为了纪念意义,如果和周末正常假日出现借调情况的话,休假也等于没休。反而会因此加重职工的工作压力,也难怪众多职工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呼吁改革的呼声已经出现,2023年如果有关部门采纳了专家建议的话,我们的假期将会迎来“2取消,1增加”改革!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二、 两取消,一增加
所谓的两取消,第一是指取消双休制度,按照法定的工作作息时间,职工每周一至周五是上班时间,周六、周日休息。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已经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在不增加放假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改革。

按月为单位,一个月内的3周时间实行单休,剩下一周的时间采取双休制度,并且把其它三个被占用的休息时间调整到这一周进行休假。这样职工就有了5天的小长假。不用等到重大节假日来临,职工就可以获得一个小长假来进行身心的放松。
第二是取消调休制度,这项制度既然被众多的职工所不认同,取消也在情理之中。在前一项制度成立的基础上,即使迎来了调休,也不过是把每个月的小长假换一个时间进行而已,对职工造成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第三是进行假期的增加,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每年上半年的节假日非常多,几乎每个月都能迎来一个小长假。但下半年可以放假的节日却并不多,7月和8月没有,国庆假期结束以后,11月和12月也没有。

因此职工下半年的压力比上半年要更大,故此应当适当增加下半年的假期,和上半年保持均衡,让职工尽可能的保持全年有比较均匀的休假安排。
实际上,职工之所以如此渴望假期,主要还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现状所决定,这是指的什么呢?
三、 加班文化盛行
虽然法律规定我国采用8小时+双休日的作息制度,但实际生活中,大部分职工都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福利。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7小时,折合平均每天工作9.34小时。
数据层面揭露出一个深刻的现实,那就是“加班文化”在我国非常流行!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加班更是成为了一门必修课!被公司看做是员工必须具备的奉献精神。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民族复兴的曙光就在眼前。如果我们想要继续迈进,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来,就必须重视对职工权利的尊重。依靠过度压榨人力形成的竞争力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惟有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国家才能真正迎来兴旺。
总结
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许会迎来“2取消,1增加”的重磅调整,这也是众多的职工所希望看到的政策调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转型发展阶段,对职工的权利和保障也应该逐渐重视起来。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