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还坚持清零,7号就全面放开,这半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自2022年12月起,我国的防疫政策有了较大的调整,这让很多国民一时间无法接受。以前,大家都被国家保护的很好,国家的动态清零政策让人民生活质量更有保障;而如今,随着政策的转变,我国的疫情防控全面放开,未来,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很多人纷纷表示:如此突然的疫情防控放开政策,真的可以吗?显然,很多人在新政策的公布后,都会很不安与焦虑。
回忆从前,在2022年11月份下旬,国家还在坚持着动态清零政策,然而到12月份初,新政策的出台就做了大部分的调整改动,很多人不禁发问:这半个月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时间政策就会有如此颠覆性的变动呢?

一、 新政策的出台
在疫情发生的这三年的时间中,很多人最耳熟能详的疫情防控政策或许就是“动态清零”,这个词语甚至入选了2021年年度热词。
在国家主持的多场重大会议当值,这个词语也被屡次提及,其他国家的很多民众也对我国这样的政策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国家这三年来,大到城市,小到居委会和街道,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准地落实动态清零政策,全力贯彻。
一直延续到2022年,我国颁布的各项防疫文件,也都是围绕着动态清零展开,直到2022年11月20日,即使当时国家已经出台了最新的“20条措施”。

但各大会议上还是明确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各项防疫活动,必须还是要围绕“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明确表示,若想打击疫情,恢复民生,动态清零政策仍然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这让我国的民众更加有信心和底气,一直坚信未来我国仍会坚持“动态清零”战略不动摇。
这期间,人民日报多次发布公开文章报道,说明“动态清零”方针仍是我国打赢疫情阻击战最好的选择与方案,公众与外界也一致认为这项政策会长期持久的延续。

但突然到2022年12月7日,在民众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新十条”政策突然发布,真可谓是措手不及,各大公开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群众不需要完成每日核酸检测、乘坐高铁跨省流动全部自由,不再查验任何行程码以及健康码。
这让群众们略有惶恐与紧张,大家纷纷表示无比惊讶,非常好奇,在这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二、 半个月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11月份统计出的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经济表现不是很乐观,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同比下降约有八个百分点,达到了自2020年以来,即疫情发生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对美国的贸易出口总额更是减少了约有四分之一。
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一直受到如此这般沉痛的打击,经济状况永远无法向上攀升,很多优秀的产业链也会因为当前的局势而出现外移。

而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由此种种可以看出,经济若想得到恢复以及重振,就必须要在防疫政策上做出改变。
接下来,我们一同了解一下财政支出状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11个月份中,财政赤字总计达到了4万亿元之多,相比于去年,财政赤字多了近一倍。
而更令人无比震惊的是,光是2022年11月份,这一个月,财政赤字就增加了1万亿元,因为疫情势头非常猛烈,全国上下无数群众居民的核酸检测费用、方舱住院医疗费用、确诊病人医务报销费用等等,都是财政支出中占据最多的比重。
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疫情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完全控制,动态清零政策若继续执行,大家都可以想象到未来财政支出的钱究竟从哪里而来呢?

三、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
其实,在2022年九月份,就有消息称世卫组织预计将于2023年某个时间点宣布新冠疫情的结束,而这与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会有极大的冲突。
如果世卫组织真的宣布了疫情的结束,那么严防死守的中国或许在那时就会被认为是全世界唯一的疫情区域,而这,对未来我国的经济状况是一种沉痛的打击,无法实现正常的对外贸易,将会使得国民总收入大大降低。
并且,世卫组织的官方表态,其实也是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我国的全面放开政策。另外,综合国内外形势来看,奥密克戎的变异株致死率相对以往大大降低,患者病情也大多为轻症,但还需要积极提高医院救治能力与医疗资源,以防严重的情况发生。

结语
从去年11月份中下旬到12月份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表示我国的防疫政策经历着天翻地覆的转变,但作为国民,我们一定要支持国家的政策安排,国家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并且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管如何,未来,每个人才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一同做好防护,坚信风雨之后就会有彩虹!
今日话题:20号还坚持清零,7号就全面放开,这半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