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将迎来调整?取消2个、新增1个
临近年关,在外务工人员对于年假自然都是充满了期待,但是调休制度却令不少民众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虽然法定节假日放7天,但是放假回来却要连上7天,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不少民众对此表示不满,提出了调整休假制度的办法。

网友提出的建议多为“两取消,一增加”,未来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许会因此而调整。那么我国民众为何对于调休制度存在如此大的意见?“两取消,一添加”又分别指的是什么?会在未来进行施行吗?
一、调休制度饱受争议
我国规定的法定休假日是周末双休,但是在特殊的节日上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同样需要进行放假。大部分像是端午节之类的节日,都是多放一天,但是这对于我国在外务工的人员来说,一天并不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以及感受过节的氛围。

因此调休制度应运而生,将临近的周末与法定节假日一起放假,攒出时间让在外务工的人员感受过节的氛围,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家探望。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弊端。
首先就是调休导致正常的工作节奏变化,很多假期都是透支了周末换来的,这导致劳动工作者调休结束后往往需要连上两个周甚至更多,来进行假期的“还债”。工作压力过大,假期调休反倒成为了负担。

其次则是调休弄出来的小长假,成为大部分民众外出旅游的好机会。车票、船票、飞机票水涨船高,甚至一票难求。路途拥挤,景区人挤人,导致真正有回家探望的劳动工作者回家都成为奢望,外出旅游者旅游体验也不好,造成了双方的不满意。因此在此背景下取消调休的呼声愈发高涨,而未来我国的假期制度也极有可能进行调整。
二、“二取消,一增加”分别是什么?
1、取消双休
“二取消”的第一个措施,便是取消双休制度。双休的两天休息制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两天明显不够回家探望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反倒会令工作节奏消沉,因此存在调整的必要。
但取消双休制度,人们的休息时间不就变少了吗?

其实也不是。只是将传统的双休进行调整,将一个月的前三周调整为单休,省下来的一天都放到最后一个周末,从而形成“2+3”的休息模式,这样就人工形成了一个小长假,而且是每月都会有一个长达五天的假期。
对于劳动工作者来说,拥有了五天小长假,对于月底的假期自然充满了盼头,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并且单休也不会扰乱原本工人的工作节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而攒出来的小长假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回家探望,都会成为合适的选择。

2、取消调休
既然调休受到了民众的一致抵制,那么不妨就将其取消。而有了每月的“2+3”小长假,调休自然没有了意义。可是调休可以取消,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又该如何把控呢?对于节假日的休息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分别是当天放假和一并放进小长假中继续休息。
如果选择当天放假的制度,那便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毕竟很多节日都有固定的时间,很多并不在月底,因此可以当天上街休息享受节日氛围。而选择放进月底的小长假中,则是对于自身的放松,延长假期无疑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二者都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3、增加冬日假期
而一增加则是增加冬日假期,因为对于劳动工作者来说,上半年的假期是多于下半年的,下半年除了国庆节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节日,这无疑无法令劳动工作者得到充足的休息。
除此之外,对于北方某些城市来说,冬天气温低,降雪后道路湿滑,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环卫工人、户外工作者更是在严寒环境中具备危机,因此可以增加冬天假期,令特殊工作者得到充足的休息,避免出现安全意外。

结语
调休制度本来是为了令劳动工作者得到充足的放松,却因为施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导致工人们更加劳累,从而脱离了设立的初衷,未来调休制度将会进行调整,进行“二取消,一增加”,从而令劳动工作者得到更好的休息。
对于我国假期将可能进行“二取消,一增加”的调整,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