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100万存款,算什么水平?银行员工说出了答案
多年前大家常用“百万富翁”来形容某人有钱,当时能拥有100万存款,可谓风光无限。但随着时代变化,国人对于100万存款的主观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均值达到了317.9万,即便是算上家里人口较多的乡村居民,户均规模也有2.62人。

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均资产早已超过100万元。那么有100万存款在中国算什么水平呢?或许银行员工说出的才是真正的答案。
一、100万存款是佼佼者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针对全国各地居民银行储蓄的状况,由央行出马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别说100万,存款没有达到50万的,已超过了全国99.63%的储户。能有100万存款,属于国人中的佼佼者。

2021年,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金额为103万亿元。合下来居民人均存款约7.29万元,相比2019年的5.87万元,增加了25%左右。但这个数字距离100万还有十万八千里。此外,目前银行能提供的最高理赔金额为50万元,从这里也能看出,存款达到100万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另外银行员工透露出的银行VIP划分规则,也从侧面给出了答案。目前大部分银行都会“看人下菜碟”,也即根据储户的存款金额,对他们划分等级。我们在影视剧和小说里看到的“白金卡”和“钻石卡”等概念,就是取材于真实生活。

据业内人士透露,想要在四大行办理白金信用卡,对于个人资产有硬性要求。四大行划定的储蓄金额标准线都是50万。连续的某段时间内,如果储户的储蓄金额不足50万,压根没资格参加后续审核。持有白金卡的人都少之又少,更别说存款100万的人了。
二、其他资产影响巨大
如果纯以存款多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明显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子、车子等固定资产等个人资产未计算在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在计算资产时,只看到了存款,却忽略了房贷、车贷、花呗和信用卡等负债部分。

前面说过,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均值为317.9万,但这并非是存款金额,而是房产、汽车和基金、股票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总和。按照我国目前的房价,100万只够在三四线小城市买一套房;而新车的价格也普遍在十几二十万左右,光这两项就占了近一半金额。

普通城镇家庭的固定资产较多,通常能占到全部家庭资产的70%。剩下三成才是存款、股票和基金等流动资产。而且因为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年利率仅有0.3%左右,所以很多居民都不会把所有流动资产都存银行里。
超前消费观念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也会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首先要明确一点:存款不等于资产。前者可以随时取用,而后者想要使用,就需要先还清贷款,将固定资产变现。在此之前,即便银行里有几十上百万存款,其个人资产也可能是负数。

三、为何难以存住钱
居民存款金额少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偏低。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人均消费支出17878元。扣除消费支出后,三个季度剩下的金额还不足一万元。以此计算,想要存够100万元至少也要75年时间。

即便不考虑大学四年,从高中毕业开始计算,也要等到93岁左右才能拥有100万存款。当然,仅计算平均值有些不切实际。实际生活中,大企业员工的年工资在7万左右,私企职工则在5万以上,扣去生活费,20-40年就能存够100万元。
而在三四线小县城里,居民月薪可能只有三四千元。除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日常开支外,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就算不用偿还房贷车贷,想拥有100万存款,也是个遥遥无期的大工程。

另一个次要原因,就是前文提及的“超前消费观”。分期付和花呗等交易付款方式的出现,弱化了掏钱时“资产减少”的感觉。而带货直播和无孔不入的广告,又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长此以往,就容易养成贷款支付等超前消费观念,背上沉重的负债。
结语
拥有100万存款,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居民而言都无法实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视作一个奋斗目标。大家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我们文章的,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随时获得有用的资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