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一个月之后,突然全面放开的真相逐渐清晰
去年12月份,或许是一个可以被值得圈点的时间,因为在12月7日,国家正式宣布了全新的防疫政策,代表着坚持了三年之久的“动态清零”总方针要画上句号,也代表着未来,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健康管理的第一人。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也纷纷取消了常态化疫情核酸检测工作站;去到公共场合,也不再需要出示健康码与行程码,正确佩戴口罩即可进入;乘坐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更是不需要核酸阴性证明……动态清零政策彻底解除。
诚然,国家的三年严防死守,让大部分国人处于健康状态,相比于美国等国家,我们国家对于防疫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巨大的,为了让疫情不伤害到大家的健康安全,国家的财政支出也是逐年递增。但是,这背后是要以经济增长放缓为代价的。

查阅相关资料,据收集到的官方数据显示,在疫情最初发现的那一年,也就是2019年,财政赤字约为4.8万亿,基金赤字7000亿元。而在正式爆发的第一年,2020年,财政赤字达6.7万亿,基金赤字约为2.4万亿,总共在2020年赤字总额达到9.1万亿。
2021年,也就是疫情爆发后的第二年,财政赤字达4.4万亿,基金赤字约为1.5万亿,总共在2021年赤字总额达到6.9万亿,同比于2020年的赤字总额有所下降。
到2022年,也就是去年,财政赤字达4.2万亿,基金赤字约为3.5万亿,总共在2022年赤字总额达到7.7万亿。总计可得,三年疫情花费了国家支出约为三十多亿。

很多人会对数字不敏感,这里我们做一下解释,计算出来的三十多亿,相当于是腾讯公司一年营收的五十多倍,据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公司共实现盈利5600亿,所以如此计算,国家这三年的财政投入,或许是腾讯公司五十多年的奋斗结果。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说也很生动,以日本为例,日本是负债大国,总负债高达一千两百多万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预计有约65万亿元,如此比较看来,如果我们继续坚持曾经的防疫政策,如果再继续延续三年,或许我们就可能要变成了负债大国。
所以,国家是真的经过了权衡,才发布了全面放开的政策,这或许也是对未来振兴经济必须要采取的方法,不然财政状况可能会更不容乐观。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谈到过的一样:财政史可以记录一个国家的整体表现,包括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发展,甚至是这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的精神状态。
除此之外,三年的严防死守,不仅是国家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每一个个体也饱受着生活的压力。
据统计,在202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约为2.1%,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5.1%,到了2022年,数字降到了3.2%。明显可见,增速开始下降,很多人或许不解,认为还是有所增长的,为何要如此悲观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住户部门总债务余额不超过60万亿,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总负债余额就高达约85万亿,增长了约44%,此时就可以看出:负债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收入率,收入率增长缓慢,而负债率却保持着高速增长,最终只会导致人们越来越穷。
而这两年,我们身边的情况也恰恰可以说明问题的所在,许多个体户在疫情的严峻大背景下只能选择关门破产,或者裁员减量等等。
或许很多事业单位或者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感触不深,因为可以拿着稳定的工资,或者居家办公都可以,但那些靠着体力劳动吃饭的工人,日子就过得无比吃力,等待他们的只有下岗和失业。

当时,发布的一则人民日报专栏文章,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文章强调:防疫应该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需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可以死板的落实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民生活不断向好。
而如今袭击我国的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毒株,他的传播速度较以往任何病毒都要快很多,让我们的防疫工作变得更加严峻,但此轮病毒的致死率很低,重症率也相比前两年的病毒要低很多。
虽然人群中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但只要国家做好相关医疗保障措施,以及药物供应措施,我们就可以迎接更为崭新的生活,未来,或许我们要与病毒共存很久,但我们要放平心态,相信国家,一定会渡过难关的!

结语
疫情全面放开并不代表着我们选择完全地躺平,事实可见:国家也在尽全力保障医疗资源的充足供应,比如说:开设更多救治床位、加快药物生产等等,我们还需要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提升个人免疫力,继续迎战奥密克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是国家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更改,希望大家相信国家,拒绝无故造谣,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我们要为国家点赞,也要为自己点赞,去期待更为美好的明天。
今日话题:大流行一个月之后,突然全面放开的真相逐渐清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