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放水人民币28万亿,普通人钱包却将大幅缩水?
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有关数据下显示,我国在2022年的广义货币M2增加值达到了28.14万亿元,实现了11.8%的增速。也正是因此,部分人会觉得我国多印了28万亿的人民币。这将会使很多普通人的财富大幅度缩水,未来很可能发生通货膨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M2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概念,经济学研究者为了方便自己做研究,认为定义的一个词语。在我们普通的人生活中,很少会有人觉得自己持有的货币是广义货币M2。通常人们只是简单地将其称为“钱”。

但在经济学研究领域,“钱”也被分为了很多种。通常人们使用的零花钱被定义为M0,零花钱加上人们在银行中存着的活期存款被定义为M1,零花钱、活期存款再加上定期存款的话就被定义为M2。
从上述定义来看,在M2的定义范围内,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而是在银行中的存款。
在我国金融系统中,银行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介。当人们将钱存入银行之后,其并不会将这些钱全部放在保险柜中,而是会拿出大部分来放贷。
通过这种存贷款活动,银行能实现派生存款的功能,也就相当于派生了更多的广义货币。典型的如,我们普通人持有100元钱只能花100元,但是如果这100元是在银行手中,就可以当作500元花。

之所以能实现这种转变,主要还是因为银行可以将存在银行的这100元,向其他5个人同时发放贷款,然后这五个人就都拥有100元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就创造了400元的广义货币。
很多人觉得这样做难道就没有风险吗?实际上,银行敢将这些钱拿出去放贷,主要还是因为银行已经提前了解到,这些人不会同时将这些钱提现。因此银行可以利用中间的时间差来盈利。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银行会更加倾向于将同一笔钱同时放贷给更多人,这样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银行账户中的存款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一旦这种操作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在未来某一天,银行很可能就无法满足用户的取款需求了,这是因为其将这些存款全都拿出去放贷了。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中央银行就可以发挥其在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在获取用户的存款后,必须向中央银行提交规定比例的准备金。
这些准备金能基本保证银行可以满足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提现需求。这部分准备金提交到中央银行之后,就会退出货币流通市场,广义货币M2的数量也会因此而减少。
其次,中央银行还能控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实现对借贷成本的控制。如果中央银行想要增加市场中流通的广义货币,就可以降低利率,刺激人们向银行申请贷款。
从上述情况来看,广义货币M2的增加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印钱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在整理清楚了M2的来源和范围后,我们接下来看看为什么2022年能实现28万亿的增长。
很多人都知道,在2022年,社会的生产生活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收入的下降也使得人们的消费热情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消费水平的下降也直接导致各类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就着手调控我国的宏观经济。2022年,中央银行两次宣布进行降准降息,一次是在2月份,另一次是在9月份。
在这两次降准降息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仅降低了其所持有的准备金,还减小了银行放贷的成本。综合来看,也正是因此,我国广义货币M2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种增长并不是由于印钱而出现的,更多的是因为中央银行释放了流动性。

实际上,一直在印钱的是美国。在初期,这种大量印钱可能会让普通人感到很高兴。但是后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人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与美国不同,我国主要的问题是通货紧缩。由于疫情影响下,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并不好,所以消费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由此导致企业和社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央银行开始“放水”。因此也出现了我国2022年广义货币的大幅度增长。28万亿的流动性主要是放贷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消费能力较高的人。

通过这种放贷,社会上能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企业也能拿到更多的钱来维持运营,甚至是开展新的项目。与此同时,还能解决社会上的就业问题。
很多人也会问,这些钱放贷给穷人不行吗?实际上,也是可以的,但是能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穷人拿到这些钱,只会去吃吃喝喝,这种消费对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结语
尽管广义货币在去年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人们的财富并不会缩水。在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这么做是非常正确的。
今日话题:一年放水28万亿人民币,普通人钱包却将大幅缩水?
举报/反馈